雖說先前的試射都沒有命中高城的本丸,但也讓使用國崩的大友軍足輕逐漸掌握了技巧。

隨著國崩再度噴射出恐怖的焰火,其大小彈丸紛紛越過高城城防,呼嘯砸入高城本丸,整個高城本丸“宛如遭逢巨大地震”,高城本丸的堀溝幾乎被爆炸濺起的土木填平,兩重櫓也被削去一半,甚至連本丸的倉梁(天井處的大橫木)也被國崩的彈丸貫穿而毀壞。

高城城中可謂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就連大將島津家久也被國崩的威力嚇到了,趕緊派遣家臣潛出城去,請求兄長島津義久儘快派遣援軍來解救被圍攻的高城,並伺機與大友軍進行決戰,不然高城危矣、日向危矣!雖然島津家久被大友軍所裝備的國崩嚇得不輕,但他依舊臨危不亂,從容佈置防禦。

這就讓城外的大友軍還以為是炮擊高城沒有任何效果,為了減少火藥消耗,就不再對高城進行炮擊。

最後,田原親賢在與臼杵鑑速、佐伯惟教、田北鎮周等參陣諸將進行商議後就決定對高城進行切斷水源,並派兵阻擊從高城下來取水的島津軍,以此來“渴殺”島津軍。

然而,大友·伊東聯軍事先根本沒收集高城的相關情報,實際上高城中儲存著大量的糧草,還挖有數口水井,可以說是既不缺糧也不缺水。

而且,高城的守軍兵力較少,其物資消耗遠遠小於大友軍,若是兩軍繼續這樣耗下去,恐怕在“渴殺”高城守軍之前,很可能大友軍倒是會先出現糧草供應不足的窘境。

為了打擊高城守軍計程車氣,以及炫耀己方的物資充足。

田原親賢就派志賀勘六作為使者,給高城的島津家久送去一石大米、一筐鰻魚、兩壇清酒等禮品,規勸其儘快開城向大友·伊東聯軍投降,這樣才能保住城兵的生命。

島津家久自然是不會選擇開城向大友·伊東聯軍投降的,但他卻收下了田原親賢送來的禮品,甚至還給田原親賢回贈了十條醃魚、兩捆醬菜、兩壇清酒,以此來向大友軍表明,城中的物資充足,還能繼續堅守下去。

就在島津家久與田原親賢正在高城展開對峙之際,進駐務志賀無鹿町的大友宗麟並沒有太關注前線的戰事,反而在佈置完本陣後,就開始著手建設他理想中的“天主之國”。

眾所周知,天主教是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尊耶穌生母瑪利亞為“聖母”。

其宗教觀念中,上帝只有一個,但包括聖父、聖子基督和聖神三個“位格”。

三者同為一個“獨一真神”,而不是三個神。

所以,大友宗麟為了貫徹天主教的教義,在南下日向的第一步就是要清除當地的異教神。

務志賀以及大友軍的所到之處,各種寺院、神社皆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在當時普遍信奉神佛的扶桑中,大友宗麟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令人觸目驚心。

對於務志賀一帶的許多領民來說,無異是末世降臨一般的恐怖與黑暗。

實際上,大友軍中的絕大部分人也是信奉神佛的,大友宗麟如此滅神滅佛的離經叛道之舉,對大友軍計程車氣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而另一邊,身在鹿兒島的島津義久一收到島津家久的急報,就意識到當初在日向配置少量兵力留守完全是個重大失誤。

於是,他立即傳令領國之中的御一家、地頭、旗下國人領主再度集結,出兵前去救援危在旦夕的高城。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大友軍向高城發起猛攻以及炮擊的同時,伊東家舊臣長倉祐政、山田宗昌等人也如約與原伊東家家臣、三納城城主湯地定時聯手,並在三納城周邊召集了一千三百餘名伊東家舊臣、山伏、盜賊等組成的軍勢,甚至讓參與者在起請文上挨個兒簽署畫押,許以重賞,準備伺機舉兵響應大友軍的攻勢,意圖阻絕島津家援軍對高城的救援,順帶攻擊佐土原城、都於郡城等被島津家佔據的重鎮要地。

可這世上畢竟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在長倉祐政、山田宗昌、湯地定時等人準備舉兵之前,部分伊東家舊臣自知大友·伊東聯軍是無法擊敗有著上杉將軍家支援的島津家,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便逃出湯地領,向島津家告密。

於是,收到訊息的島津義久當機立斷,下令配置在伊東家舊領各地的地頭、代官開始按照名單一一捕殺意圖發起伊東一揆之人,以免陷入多線作戰。

長倉祐政、湯地定時二人得知己方出現了叛徒後,被迫提前舉兵。

而後長倉祐政、山田宗昌、湯地定時等人就火速率軍對鄰近的村落、城下町進行突襲,並討取了數名島津方的代官、奉行,甚至還放火焚燒周圍數十里的農莊,以此來進一步壯大他們的聲勢。

此時,都於郡城大部分的城兵都隨城代鐮田政年去增援高城了,城中僅有不到一百人的守軍。

因若林鎮興所統轄的水軍眾早就被上杉將軍家旗下的忽那水軍眾、來島村上水軍眾所牽制,使得無法對長倉祐政、山田宗昌、湯地定時等伊東家舊臣的舉兵進行支援,更不能為其輸送糧草輜重、鎧甲武具。

即便如此,兵力寡少的都於郡城守軍,還是堅決守衛著城池,並沒有輕易將此地放棄,並堅守到島津義久所率的援軍抵達。

為了增加己方的勝算,島津義久向治下領國各地釋出“飛札”,稱“此戰為島津家存亡之關口,諸人不分老幼,即刻取齊武具前來參陣”,在短時間內便徵召出一支三萬三千餘眾的大軍。

這就和大友宗麟的拖沓形成了強烈對比。

當然,島津義久也深知都於郡城的重要性,便派遣北鄉時久先率一千軍勢前去解圍,以防都於郡城落入伊東家舊臣之手。

元龜二年,十一月十日。

島津義久率島津義弘、島津徵久、伊集院忠棟、喜入季久、平田光宗、北鄉久盛、穎娃久虎、上原尚近、上井覺兼、鐮田政廣等七十餘名家臣以及三萬兩千餘軍勢抵達都於郡城和佐土原城。

此次出兵,島津家可謂是傾巢而出,只有大口城城主新納忠元、出水城城主島津義虎留在自己的領地,防備大友家的偏師以及相良義陽可能出現的異動。

其餘大大小小的領主都把自己的家底盡數押上,追隨主君島津義久出陣日向,與大友軍進行決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贅婿有些兇

子莫負

大唐活著不容易

雒洲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