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有裝甲防護的裝甲車時,陸軍方面在羅志學的指示下,也在發展能搭載火炮的裝甲車輛,也就是後世人常規意義上說的坦克。

當然了,受限於當代大楚帝國的基礎工業水平,哪怕是搞出來了所謂的坦克也和後世的坦克會有極大的不同……大機率是一種超級縮水的坦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年頭的技術水平就擺在這裡,比如發動機的動力太小,材料技術很一般所以裝甲防護能力也一般,然後行走機構,車體乃至火炮等各方面都有極大的差距。

尤其是動力方面的技術差距巨大……後世人常規認知裡的坦克,現代都不說,且說二戰的坦克,他們的動力往往都是幾百匹馬力的,驅動二三十噸左右的坦克,裝備其八十毫米級別的加農炮。

但是當代大楚帝國裡的發動機技術呢?技術最為強悍的唐山汽車公司如今手頭上,最先進的汽油發動機,也不過是為320系列裝甲車,工程車等大型機動車輛所用的V型六缸發動機,該發動機擁有五十匹馬力……

這也不是說唐山汽車公司沒有更大馬匹的發動機了。

而是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在體積和重量上都會大幅度攀升,已經裝不進去這種車體上,或者是能裝進去,但是達到了一種邊際遞減效應……

更大更重的發動機需要更大車體來承載,更大的車體需要更多的裝甲來防護的,而更大,然後更大的車體,更重的車重,行走結構更復雜,更沉重,這些最終又會導致對動力要求更大……如此造成一種發動機動力越大,反而機動性越差的情況。

所以……裝甲車的發動機也不是說能胡亂堆疊的,需要在體積以及重量還有動力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對發動機的追求也不是單純的大動力,而是更大的動力比。

實際上唐山汽車公司也有上百匹甚至數百匹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但是基本都用不上,都是用在超大型的一些工程裝置裡,或者是乾脆用在工業領域裡使用。

此外還有部分大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是用於船隻動力使用。

大楚帝國的造船工業,早多年前就已經嘗試使用汽油發動機作為船隻動力使用了,不過因為成本,汽油發動機自身的一些特性限制等問題,船隻應用汽油發動機並不廣泛,只在少數的小微型船隻上嘗試使用,比如快艇,遊艇等,在中大型船隻上基本不用這玩意。

因為汽油發動機在轉速,扭矩小,如果想要利用的話還需要搭配相應的減速齒輪機構,這會導致動力結構變的非常比較複雜,成本高昂,而且當代的汽油發動機技術還是差了點,動力太小難以推動中大型船隻;

此外汽油本身容易揮發,易燃易爆。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當代大楚帝國的蒸汽機技術非常的成熟,三脹四缸蒸汽機早已經發展成熟,並且經過多年的大規模量產後成本也比較低廉。

b大量便宜可靠,而且運營成本也更低的往復式蒸汽機也就成為了當代船隻動力的首選……其地位別說汽油發動機了,就算是當代裡號稱更先進的蒸汽輪機也無法取代。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蒸汽輪機技術,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依舊無法取代往復式蒸汽機的地位。

目前海軍雖然建造了多艘的中小型船隻用以試驗蒸汽輪機的技術,但是海軍依舊沒有在新一代各主力戰艦上使用蒸汽輪機。

而民用市場上,也只有極少數個別的豪華客輪,為了追求所謂的平均航速,爭取最快往返歐洲,美洲的頭銜,投入巨資引入蒸汽輪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海軍試驗用的小型船隻都還好,因為是小船隻,動力要求不大,因此工業界勉強還能配套上減速齒輪……然而少數幾艘還正在建造中的大型豪華客輪,因為噸位太大,所裝載的蒸汽輪機動力也大,要搭配這樣的大型蒸汽輪機,發揮出來以萬匹為單位計算的強大動力機組,需要是大型可靠的減速齒輪機,

而這玩意的技術難度比蒸汽輪機還要更難……至少目前帝國的工業界都還沒能解決大型船隻使用的大型減速齒輪的技術難題。

所以,這幾艘在建的大型豪華遊輪採用的動力模式,其實非常特殊,那就是他們並不是傳統的機械動力,而是採取電推……沒錯,就是後世二十一世紀裡一些所謂的先進戰艦裡採取的很時髦的電推!

其動力模式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既然大型減速齒輪機搞不出來,那麼楚國的造船工程師們乾脆就不用機械傳動了,而是讓高速運轉的蒸汽輪機直接發電……發出來的電力用來驅動大型電動機,最後讓電動機來驅動螺旋槳轉動。

整個動力模式,和美國二十世紀初搞的電推戰列艦其實一模一樣……當時的美國人也是因為搞不出來大型減速齒輪機,所以只能搞電推。

而大楚帝國海軍搞新一代戰列艦的時候,其實也考慮過這個動力系統方案,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太過昂貴,並且技術風險太大而放棄……人家航運公司為了追求航速,追求名聲可以不顧一切,那是因為民用船隻嘛,就算是半路上出現故障了也不太礙事,大不了等救援就是了。

但是戰艦可不行……這打仗打著打著,你說動力系統壞了戰艦動不了了,那還玩個毛線。

所以最終海軍還是放棄了蒸汽輪機加電推的方案,繼續採取了成熟可靠的往復蒸汽機。

從這也能夠看的出來,在艦載動力上,暫時沒有什麼動力能夠代替往復式蒸汽機,蒸汽輪機不行,汽油發動機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柴油發動機……目前國內研發柴油發動機的廠家不多,大量投入的只有廣州機械公司,但是進展並不大……畢竟廣州機械公司本身是搞蒸汽機的,跨行搞內燃機本來就很麻煩,同時內燃機的諸多技術專利都被幾家汽車公司給卡的死死的!

雖然幾家汽車公司本身並沒有怎麼研發柴油發動機,但是柴油機也是內燃機,而早期的三大汽車公司研發內燃機的時候,所建立的一系列技術壁壘是基於整個內燃機領域的。

因為很多技術專利雖然一開始是用在汽油發動機上的,但是也是能用在柴油機上的……因此廣州機械公司搞柴油機的時候就發現,搞著搞著自己莫名其妙的需要用到幾家汽車公司的技術專利,而這幾家汽車公司把自家技術看的非常死,根本不對外授權。

所以廣州機械公司搞柴油發動機也很尷尬……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沒有弄出來可商用化的柴油發動機……不是說造不出來,實際上已經搞出來可以實用化的柴油機了,但是因為專利問題暫時而無法量產……如此情況下要麼等專利過期,要麼和幾大汽車公司進行談判技術授權。

但是人家幾家汽車公司根本不搭理廣州機械公司……當年因為一時不察,導致專利授權被李氏動力公司獲得,繼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後,唐山、遼東、松河三大汽車公司現在對任何試圖進入內燃機領域裡的對手都高度警惕!

嗯,偷偷摸摸入場後的李氏動力公司也不例外,自己偷偷摸摸上車後就想要焊死車門堵住別人家的路……哪怕是別人搞的是柴油發動機也千方百計攔著。

至於北美汽車公司……他們自己現在本身就沒有相關的技術專利,為了獲得少數幾個核心的專利授權,提前兩三年推出自家的量產發動機,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用自家的多種技術專利,尤其是皮卡,越野方面的技術和三大汽車公司進行專利互換。

最終才在承順五十二年的十二月份裡獲得了所缺的多種核心專利授權……他們準備在今年春天裡向市場推出自行研發生產的諸多汽油發動機,並搭載在自家的各型號汽車,飛機上。

之所以前腳剛獲得專利,後腳就能推向市場,那是因為他們在之前就已經解決了設計以及生產工藝問題,甚至連生產線都已經提前籌備了……這專利授權一到手立馬就能迅速組建生產線並生產投入商用。

連北美汽車公司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來獲得僅僅少數幾種核心專利,而廣州機械公司那邊想要獲得內燃機的多種核心專利,難度可以說是巨大無比的……甚至可能性都沒有。

因為北美汽車公司手裡好歹還有一大堆的汽車專利,尤其是汽油發動機裡的一些獨家技術專利是其他三家汽車公司所需要的。

但是廣州機械公司嘛……人家三大汽車公司可不需要他們家的往復蒸汽機技術,也不需要他們自行研發出來的所謂柴油機部分專利技術。

當專利相互授權這條路子走不通的時候,廣州機械公司幾乎不可能獲得他們的專利授權……

因為三大汽車公司啥也不缺……你沒有他們所需要的技術專利,其他方面你都不可能打動他們,更別指望著用金錢打動三大汽車公司。

這三大汽車公司有一家算一家全都是不差錢的主……當代的汽車產業可以說是最暴富的行業資本市場上的超級寵兒,每一次這五大汽車公司中的一家開啟戰略投資的時候,那就是一場資本盛宴,各種大型資本哭著喊著要投錢進來。

而經過多輪戰略投資後,五大汽車公司手裡頭的現金流,那是真的多……

連五大汽車公司裡規模最小,市場佔有率最小的北美汽車公司,人家手裡也隨時握著一千多萬楚元的現金流,而其他四家汽車公司更多!

而廣州機械公司的市值,其實也不過幾千萬楚元而已。

當代的絕大部分楚國企業,嗯,說的還是那些中大型的上市企業,市值都還沒人家五大汽車公司的現金流多呢。

如此情況下,廣州機械公司想要獲得內燃機的多項核心專利授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是等專利過期或者自己研發其他技術繞過他們的專利。

所以,廣州機械公司搞柴油發動機也有些年頭了,甚至十年前就可以拿出來所謂可以實用化的柴油發動機了,但是到現在柴油發動機,除了試驗還是試驗,根本沒有用於商業用途……也用不了。

如此在船隻上,同樣也用不了柴油機。

b在內燃機領域裡,汽油發動機的發展是一騎絕塵,統治了天空以及地面……柴油發動機只見雷聲不見雨點,而煤氣內燃機的話,這玩意倒是一直還在,不過也一直侷限在工業領域裡,但是應用規模也不算大。

然而,即便是發展速度最快,技術推進迅速,應用規模更是一年比一年大的汽油發動機,其技術水平用後世眼光去看也就那樣。

用於320裝甲車的V型六缸五十匹馬力的發動機,基本上已經達到了當代大楚帝國工業技術的天花板了,再往上的話需要的就是材料,加工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了。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u001b這意味著,大楚帝國哪怕是在羅志學的指示下,想要搞裝載火炮的坦克,其實搞出來的所謂坦克,也不會比320裝甲車強到哪裡去。

針對上頭提出來的所謂‘搭載火炮的裝甲機動車輛’計劃,河北武器公司下屬的河北特種車輛公司,乾脆是在320裝甲車的底盤上進行改動,透過降低機動效能的方式,把上頭的11毫米重機槍換成了一門四十毫米的短管榴彈炮。

至於更小口徑的火炮……嗯,目前楚國人的技術還是比較有限,其實也搞不出來口徑更小,並可以用於發射爆炸榴彈的火炮來。

為什麼近代的速射炮都用37毫米的口徑啊,表面理由是因為聖披德堡宣言等條約限制小型爆炸物的使用,不過這不是重點,只能算是點綴……核心原因是因為近代的技術有限,無法把榴彈的口徑縮小到更小並確保威力……榴彈裝藥還在用黑火藥的年代裡,口徑太小的榴彈基本沒什麼用,還不如直接用重機槍掃射簡單幹脆,還便宜省事。

一戰後期為什麼又用小口徑速射炮,比如二十毫米機炮了,因為技術進步了啊……採用現代烈性裝藥後,哪怕是小口徑榴彈也具備足夠的爆炸威力了,所以很自然就縮小口徑了。

導致榴彈小型化的原因,不是人們的道德降低了,覺得用這玩意打人變的更人道了,而是因為技術進步了……

同樣情況的其實還有達姆彈,一開始各國用達姆彈用的可歡暢了,到後來他們搞出來了更先進的尖頭彈,並且先進的子彈打出去後不用採用達姆彈頭的模式都能翻滾,並且造成的空腔效應比達姆彈更厲害的時候,就開始裝模作樣的簽署禁制達姆彈的國際協議了……

後世禁止使用毒氣的理由也是一樣……不是因為毒氣不人道,而是一戰後,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戰鬥,是以機械化機動作戰為主,毒氣彈的作戰效率已經太低了,所以各國都很默契的不再用了。

真要講人道,你讓各國把機槍和火炮直接禁制了……這兩玩意殺傷的人類,佔據人類戰爭歷史上的絕大多數,而且也絕對談不上人道,被大口徑火炮命中炸死的人,你連完整的屍體都找不到……但是也沒見哪個國家跑出來說為了戰爭更人道,把火炮給禁制了啊。

能讓人類拋棄一種武器……各種理由都有,但是絕對不會有‘人道’這麼一個理由。

這一系列的過程,其實和大楚帝國自身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小口徑火炮的發展歷程一樣的。

大楚帝國自己早些年也研發使用過三十毫米,三十五毫米口徑的海軍用小口徑速射炮……後來發現這玩意真心不靠譜……小口徑炮彈的威力實在太小,並且因為炮彈尺寸太小製造也比較複雜,成本也高。

到最後,海軍主動把戰艦的小口徑自衛速射炮的口徑提升到了四十毫米,如此才在威力和口徑之間取得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平衡……

陸軍方面也招標試驗過四十毫米口徑的短身管速射炮,試圖作為營團級的直瞄火力使用,但是後來發現還是七十毫米步兵炮比較靠譜,所以試驗過後就沒了下文。

畢竟四十毫米的速射炮,雖然看似口徑小,速射快,但其實其重量比七十毫米步兵炮更沉重,速射也更慢。

同時因為彈道平直也無法曲射。

陸軍一番測試對比後,就把這玩意拋之腦後了……陸軍還是覺得七十毫米步兵炮香……重量輕,機動方便,能平射能曲射,因為是線膛炮這精度還不錯,射程兩千米也能湊合。

有這玩意,數百人規模的楚軍行動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師屬野戰炮的火力支援,就能單發發動行動了。

如果再來點六十毫米迫擊炮支援的話,那就更美了。

所以當代大楚帝國裡,目前只有海軍裝備四十毫米速射炮,主要作為中大型戰艦的近距離驅逐小型敵艦的自衛火力,同時作為小型戰艦,運輸船隻等輔助船隻的主要武器使用。

土著們最經常看見的近海巡邏艦,小噸位內河炮艦裡,就大量使用各種新舊四十毫米速射炮……所以在海外地區裡經常可以看見楚軍的小型戰艦使用四十毫米速射炮,炮擊敵軍的木製船隻,岸上人員,簡易工事等目標。

但是……陸軍方面準備搞的所謂坦克,自然不可能使用海軍的那些長身管的四十毫米速射炮,而是準備搞一種短身管的四十毫米火炮,以儘可能的降低火炮重量,減小後坐力……不然的話,以320裝甲車的底盤是真扛不住!

河北武器公司準備搞320裝甲車為底盤的戰車……羅志學一看,得,這玩意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坦克,而是一種他之前都沒有預料到的輪式火炮裝甲車。

隨後江南武器公司推出來的新式火炮式裝甲車比較有意思,至少這玩意有履帶,只是這玩意是個半履帶……但是因為技術難度太高,所以暫時只存在於紙面上。

羅志學就都無語了……這履帶機動車輛也不是沒有,如今也有了少量的履帶式拖拉機用於農業以及工程上面了;

武器裝備設計人員明顯也知道了履帶式車輛的機動優勢,不然也不會搞出來半履帶式火炮裝甲車車……

只是怎麼就不一步到位,直接搞給全履帶的坦克出來?

這玩意嚴格上來說,可比江南武器公司搞的半履帶裝甲車技術簡單。

說白了就是,坦克的原理也挺簡單的,直接在履帶式拖拉機的基礎上弄個炮塔,再四周掛個裝甲鋼板,這一輛坦克也就算搞出來了。

可惜,依舊沒技術人員想到這些……這種時候,羅志學也是忍不住直接下場了:你們別折騰其他亂七八糟的了,直接找輛履帶式拖拉機,然後裝個炮塔,弄上去一門四十毫米的短管榴彈炮,車體和炮塔再加點薄裝甲板就行了。

羅志學這麼一親自下場,也是讓下頭的技術人們迅速找到了方向……儘管依舊有部分技術人員認為全履帶火炮戰車的方向也不太靠譜。

但,五大汽車公司裡的三大汽車公司,即唐山,遼東,松河這三家依舊迅速啟動了相關的專案研發……

為什麼坦克這玩意又和這三家汽車公司扯上關係了……那是因為當代裡只有這三家汽車公司才有履帶式車輛的技術以及相關專利啊。

大楚帝國裡的這三家汽車公司,前身可就是農機公司,二十年代開始人家就開始玩蒸汽機輪式拖拉機了。

四十年代後,他們陸續也搞出來了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不過早期的履帶式拖拉機因為故障率高,成本昂貴等因素,市場接受率不高,銷量比較慘淡。

進入五十年代後技術持續進步,這兩年的履帶式拖拉機的銷量才逐步提升了上來,不過依舊遠遠無法和輪式拖拉機相提並論。

如今軍方要搞履帶式的火炮裝甲車輛,也就是坦克,自然是繞不過這手握大量履帶式技術和專利的三大汽車公司的。

所以雖然坦克專案的設計競標主體依舊是那幾家特種車輛的國防企業,但實際上承擔底盤研發的是三大汽車公司下屬的農機公司,並且三大農業公司還要配合國防企業進行整車設計。

坦克專案和軍用裝甲車專案,運輸車專案一樣,都是屬於國防企業和汽車產業的合作產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流王爺:掌宮禍天下

追魂

意難平!盤點從拯救蜀漢開始!

青春作家不會夢見作文

華夏帝王聊天群:太祖們全急了

愛因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