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逃遁而去的黑氣,王明臻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只見他雙手掐訣,施展小因果術,凝結出三十六枚因果印記,將這些印記全部打入黑影體內。

這些因果印記無形無質,就算是道果雛形大能者,除非精通因果大道,不然也無法發現這些印記。

憑藉著這些因果印記,王明臻能夠隨時尋找到那黑影的蹤跡,甚至藉此影響那黑影的思維行動。

簡單來說,那黑影已經被王明臻暗中掌控,成為一枚暗棋,也是一位合格的工具人。

做完這些後,王明臻便返回了城隍法域。

調查黑影的跟腳來歷固然重要,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拿到那神秘卷軸後,識海中的創世紀頓時生出絲絲異動。

王明臻能夠感知到,那是對神秘卷軸的渴望。

這神秘卷軸是一件異寶不假,但其中可能蘊含著未知的後手,王明臻也不敢輕易使用。

而創世紀則是無數機緣巧合造就的異寶,更是他的本命法寶,能夠伴隨他不斷成長蛻變,擁有無窮潛力。

一件是存在未知隱患的異寶,一件是休慼與共的本命法寶,如何選擇可謂是一目瞭然!返回城隍法域後,王明臻立即將神秘卷軸融入創世紀內。

一道不朽神火憑空而現,將神秘卷軸牢牢包裹在內。

絲絲縷縷的神秘道韻不斷被神火煉化而出,靈魂、封印、契約、因果、虛實等諸多大道法理盡數蘊含其中。

在王明臻的感知中,創世紀內竟然緩緩衍生出一道神秘莫測的道紋神禁。

這道神禁以大道神文為核心,無數道韻法理為枝葉,衍化出一道玄奇的道韻法網,覆蓋創世紀內的無量世界。

創世紀的無量世界之中,只有崑崙界有生靈存在,其餘世界都是鴻蒙未判的混沌世界。

這些混沌世界看似沒有任何變化,實則是道韻深藏,本源底蘊雄渾數倍有餘。

而崑崙界則是發生翻天覆地的鉅變,天更高,地更厚,周天星辰和無量生靈變得更加真實。

尤其是那三千六百株蟠桃樹竟然開始逆反先天,周身散發出絲絲縷縷的先天道韻,甚至隱隱朝著真實蛻變。

這些蟠桃樹若是能夠完成蛻變,也就意味著王明臻將會獲得三千六百株先天靈根,他的根基底蘊將會成倍增漲。

不過,這些蟠桃樹想要完成蛻變,需要消耗的能量堪稱是天文數字。

若非王明臻立足真實世界,擁有一方浩瀚宇宙為後盾,這些蟠桃樹想要完成蛻變恐怕是痴人說夢。

還有那些真靈烙印在創世紀內的道兵,修為至少提升了一個小境界,甚至有些天賦卓絕之輩提升了一個大境界。

除此之外,提純凝鍊香火結晶的能力也更加強大,能夠凝鍊天道大果。

這天道大果無比神異,若是在真實世界,每枚天道大果便能夠造就一位五星神魔強者。

而在虛幻世界,每枚天道大果便能夠造就一位六星道果雛形的大能者。

當然,天道大果與天道小果之間的兌換比例十分恐怖,一兆之數的天道小果才能轉化成一枚天道大果。

單以價效比而論,凝鍊天道大果絕對是虧本買賣,但對於整個世界而言,卻能提高世界上限等級,增強天道法則強度,好處之多簡直數不勝數!同時,在創世紀的反饋之下,王明臻的道行修為也更進一步,道果聚散無常,更加混元如意,距離凝鍊出無瑕道果只差一個契機而已。

當然,這個契機可能是在下一個瞬間來臨,也可能永遠都不會降臨。

這就是修行的樂趣所在,根基底蘊固然重要,但機緣氣運同樣是重中之重。

在王明臻閉關穩固修為之時,玄奘和化身悟空經過一夜休息後,再次踏上西行之路。

玄奘師徒夜宿曉行,冒著冬日寒風徐徐而行。

忽然,路旁傳出唿哨之聲,闖出六個強盜,他們手拿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分外兇殘。

其中一個強盜大叱道:“那和尚,那裡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吾等饒你性命,放你過去!”

玄奘何曾見過這等架勢,駭的魂飛魄散,差點跌下馬來,喏喏不敢言語。

這六個強盜分別喚作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乃是六慾所化的強盜。

玄奘肉身凡胎看不出這些強盜的底細,但是卻瞞不過化身悟空的火眼金睛。

只見化身悟空從耳中取出盤龍棍,迎風一幌,化作碗來粗細的鐵棒。

鐵棒輕揮,六個強盜頓時慘死當場。

隨著六賊被打殺,玄奘師徒去除六塵,斬去煩惱根,算是真正踏足佛家修行門檻,擁有證得菩提佛果的可能。

但玄奘卻不清楚打殺六賊的意義,反而覺得化身悟空的手段太過殘忍,不符合佛門慈悲為懷的本意。

只聽玄奘大聲訓斥道:“我等佛門中人應該普渡眾生,令他們棄惡從善,改過自新。

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化身悟空心中不忿,若是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那慘死於屠刀下生靈,豈不是白死了。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只有善良得到聲彰,惡行得到懲戒,方才使得天地善惡有序,輪迴有常。

是故,懲惡便是揚善!至於佛門那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在短時間增強了佛門底蘊,卻使得佛門弟子變得良莠不齊,甚至可以說是反人類。

化身悟空那是越想越氣憤,按不住心頭火氣,直接就撂挑子不幹了。

他翻個筋斗雲,瞬息間便消失無蹤。

而孫悟空的本體知道西遊之路,事關超離線緣,自然不敢怠慢,收斂全身氣息,隱藏在暗中保護著唐玄奘。

看著化身悟空遠去的身影,玄奘心中隱隱有些後悔,點頭自嘆,悲怨不已,暗道猴子野性難馴,不堪教化。

無奈之下,玄奘只得自己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悽悽涼涼的往西前進。

行不多時,就見山路前面,有一位年紀較大的老婦人,手中捧一件綿衣,綿衣上還有一頂花帽,緩緩而來。

荒郊野嶺之中,突然出現一位老婦人,這顯然極不正常。

孫悟空連忙催動火眼金睛,發現那老婦人乃是觀世音菩薩所化。

他不由嘖嘖稱奇:“這觀世音菩薩為了西行取經大業,還真是親力親為,這也是太拼了!”

見到那老婦人來到近前,玄奘慌忙牽馬,站在道路右側,為老婦人讓行。

那老婦人見玄奘獨自一人在山林中行走,不由問道:“你是那裡來的長老,怎麼孤孤悽悽,獨行於此?”

玄奘連忙回答道:“弟子玄奘,奉唐皇聖旨,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大乘真經也.”

那老婦人勸誡道:“西方大雷音寺遠在天竺國界,距此十萬八千里之遙。

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如何去得?”

玄奘苦笑道:“弟子前些時日,收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徒弟,性潑凶頑,不堪教化。

我只是說他幾句,他便渺然而去也!”

那老婦人笑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

他不幸命短身亡,只有這衣帽留做憶念。

你既有徒弟,這衣帽便送了你罷!”

玄奘連忙推辭道:“承老母盛賜,但是我徒弟已經走了,不敢領受!”

那老婦人笑道:“法師不必煩惱,你那徒弟不日便會歸來。

你將這衣帽給他戴上,我傳你一篇緊箍咒。

若他不服你使喚,你默唸此咒,他便再不敢行兇!”

玄奘聞言,連忙拜謝。

那老婦人顯化出觀世音菩薩法相,駕雲往東方而去。

孫悟空在暗中窺探到這一幕,不由怒得齜牙咧嘴,恨不得給觀世音菩薩一記悶棍,以報這暗中算計之仇。

他不由喃喃道:“這佛門果真是謀劃深遠,這衣帽必然大有玄機,若是俺老孫一時不察,怕是難逃算計!”

不過,他已經提前知道這些,正好將計就計,讓佛門偷雞不成蝕把米。

此時,化身悟空正在東海龍宮飲酒。

酒過半酣,卻被東海龍王隱晦的教育了一番。

化身悟空心中有感,辭別東海龍王,便去尋找玄奘。

正趕路之間,突然收到了本體傳來的訊息。

這身外化身神通,本體與化身心心相印,思維同步,觀世音菩薩的種種算計,化身悟空自然也是瞭然於心。

化身悟空尋到玄奘之後,便向玄奘賠了不是。

師徒二人都有意和好,先前的不愉快自然是就此揭過。

拿起行禮時,化身悟空裝作不經意間看到那衣帽,故作疑惑道:“師傅,這衣帽哪裡來的?俺老孫記得行禮當中,可沒這套衣帽!”

玄奘聞言,臉上浮現一絲不自然的神色,笑道:“這衣帽是不久前,一位老婦人送給為師的.”

化身悟空點了點頭,一把將那衣帽丟了出去,譏諷道:“真是醜死了,師傅是出家人,行禮當中帶著這衣帽卻是不好,弟子且幫你扔了吧!”

說完,便將那衣帽扔了出去,這一幕讓玄奘有些措手不及。

還不等玄奘反應過來,化身悟空便將玄奘扶到馬上,提著行禮,徑直往西而去。

玄奘不時回頭看著那衣帽,眼中滿是糾結。

騎在馬上,玄奘向著化身悟空道:“悟空,那衣帽好歹也是別人送給為師的禮物,你怎麼說扔就扔了!”

化身悟空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道:“反正那衣帽咱們師徒沒有一個喜歡的,留著他做什麼,倒不如扔了清淨.”

觀世音菩薩暗自關注著這一幕,眉頭微皺,滿眼懵逼。

本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中,哪曾想那猴子盡然將那衣帽棄之如敝履,這讓她情何以堪!菩薩心中暗暗道:“那猴子竟然將衣帽給扔了,吾該怎麼將金箍給猴子戴上?”

反正菩薩好一會都沒有反應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玄奘師徒離開,鬱悶的想要吐血。

就在這時,一股清風吹過,那衣帽陡然消失無蹤。

卻是孫悟空本體悄然出手,化作清風將那衣帽捲走。

“賊子,好膽!”

觀世音菩薩怒斥一聲,右手抽出羊脂玉淨瓶內的柳枝條,輕輕一揮,點點滴滴的甘露灑落而下。

隨著甘露散落,方圓數里範圍內的花草樹木盡皆枯萎,所有生機都被甘露強行吞噬,極為霸道!然而,觀世音菩薩卻沒有發現其他人的蹤跡,臉色頓時變得更加難看,那暗中之人的實力絕對不弱於他。

菩薩連忙念動緊箍咒咒語,同樣也沒有任何發現,這讓菩薩臉色大變。

要知道,金箍乃是如來佛祖的寶物,其上有如來佛祖的元神烙印存在。

能夠瞬間抹去佛祖的元神烙印的存在,絕對不是觀世音菩薩能夠抗衡的。

觀世音菩薩連忙前往大雷音寺,向如來佛祖稟報此事。

如來佛祖慧眼遍觀三界,依然沒有任何發現。

如來佛祖朗聲道:“西遊之路涉及超脫,必有劫數降臨,這是天道考驗!你只需確保玄奘安全即可,其餘諸事勿需擔憂!”

觀世音菩薩領了佛旨,徑直往東方而去,暗中保護玄奘的安全。

再說玄奘師徒,經過半個月的艱難跋涉,終於來到蛇盤山鷹愁澗地域。

只看那鷹愁澗懸崖峭壁崎嶇路,疊嶺層巒險峻山,一灣澗水擋住去路。

鷹愁澗內,小白龍敖烈感知到玄奘師徒二人到來,連忙催動陣法,封鎖水晶宮,禁止所有水族出入。

他敖烈如今妻妾成群,子嗣成百上千,麾下蝦兵蟹將數以萬計,坐擁蛇盤山洞天,鷹愁澗福地,貴為一方之主,何等逍遙自在!觀世音菩薩雖然對他敖烈有救命之恩,但是讓他化身為馬,供那唐朝和尚騎乘,一路風餐露宿,這等代價實在太過慘重!他只能對菩薩說聲抱歉,化身為馬,供人騎乘,他真的做不到啊!因此,玄奘師徒到來之後,敖烈便識趣的封閉了水晶宮,不給任何人找茬的機會。

觀世音菩薩看著門戶緊閉的鷹愁澗,光華的額頭佈滿黑線,差點自閉!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洞仙謠

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