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馬家軍李傕的部隊又進攻槐裡,種邵等人都被殺死。

不久,李傕等人又與馬騰、韓遂講和,改任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

興平二年(195年),馬騰上表稱軍隊補給不足,請求就谷於池陽,於是率軍改屯長平岸頭。

將領王承害怕馬騰圖謀自己,於是率兵偷襲,馬騰沒有準備,向西敗走。

不久,李傕與郭汜相互攻擊,三輔動亂,馬騰遂放棄東行計劃,與韓遂相聯合,結為異姓兄弟。

當時的關中,仍是十幾股軍閥割據的局面,其中以馬騰、韓遂勢力最強。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採用荀彧的建議,派鍾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

鍾繇到達長安後,寫信給馬騰、韓遂,陳述利害關係,於是馬騰、韓遂願意歸順,各自送來兒子作人質。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逝,其子袁尚欲與馬騰、韓遂聯合,馬騰假裝答應了他。

後來,曹操派鍾繇,與袁尚所置的河東太守郭援,以及匈奴南單于在平陽交戰。

在曹操使者張既、傅乾等人的勸說下,馬騰決定幫助曹軍,派兒子馬超帶領萬餘人去幫助鍾繇,擊敗了郭援軍,馬超的部下龐德在戰場上親手殺死了郭援。

曹操表拜馬騰為徵南將軍,韓遂為徵西將軍,俱開府。

馬騰在三輔時,北防胡寇,東備白騎,優待士人推薦賢才,憐憫救援百姓,受到三輔百姓愛戴。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派張既徵集馬騰等人擊敗了高幹、張晟軍,斬殺了反叛的張琰、衛固等人。

此前,因部曲間的矛盾,馬騰、韓遂二人成為仇敵,韓遂殺掉了馬騰的妻子,二人連年交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鍾繇、韋端前去勸和,並以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於槐裡,假節,封槐裡侯。

同年,張既勸說馬騰放棄部隊,入朝為官。

馬騰一度猶豫,但迫於壓力,最終答應,來到鄴城。

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徙往鄴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馬超、韓遂等十部起兵,號稱十萬,屯駐潼關,抗拒欲攻漢中的曹操,同年九月被曹操擊敗。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馬超襲擊隴上,圍攻涼州刺史韋康。

同年五月,馬騰被誅殺,並被夷滅三族。

......然而在這個時空裡,韓遂被皇甫崇所誅滅,李傕、郭汜又投降於皇甫崇,在皇甫崇駐紮涼州時起,並沒有引起三輔動亂,所以馬騰的歷史也發生了改變。

王國叛亂時,州郡徵集勇士,欲討伐叛亂。

馬騰應徵,憑藉一身武藝被州郡官員看重,任命為軍從事,統領部隊,後征戰有功,提升為軍司馬,遷偏將軍。

不久,韓遂起兵,與漢陽人王國合兵,共同推舉王國為主帥,率領其部眾,寇掠三輔,即三輔作亂。

馬騰本想跟著起兵,可他派往洛陽的探子來報,皇甫崇來了,打聽了皇甫崇往事的馬騰大吃一驚,便熄了那個心。

皇甫崇趕走韓遂派往三輔要供養時,馬騰也乖乖獻上,還派了馬超領300人助戰。

趙雲、曹性、張遼、張繡、張任、甘寧、李儒、賈詡、黃忠也是在這時與馬超相識。

仙師離開那幾年,為了平衡皇甫崇,李儒、賈詡在討論時,黃忠推薦了馬超,李儒、賈詡便將封馬騰為徵西將軍,屯於郿縣,統於三輔。

馬騰在三輔時,北防胡寇,東備白騎,優待士人推薦賢才,憐憫救援百姓,受到三輔百姓愛戴。

仙師回來後,在李儒、賈詡的推薦下,馬騰被封為前將軍,改屯於藍田,假節,封藍田侯,並命之馬騰入朝為官。

而馬騰兒子馬超被封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郿縣,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屯於藍田、杜陵,統兵4000人。

龐德則為步都尉,屯於頻陽,統兵1萬人。

制訂了攻打鮮卑和南匈奴的計劃後,周文文又改封馬超為校尉,統三千御林軍。

而原來的部隊和馬體、馬鐵的4000人、龐德的1萬人合併後,改編為馬家軍,統兵共8萬人,依然在郿縣屯兵。

4月10日,馬超接到調信,信中命令他領3000御林軍前往臨晉,同時又撥1萬馬家軍於龐德,讓他前往蒲坂。

4月14日,馬超領3000御林軍趕至臨晉,途中設法通知龐德。

4月15日,接到訊息的龐德領1萬馬家軍從頗陽出發,於19日渡河,21日抵達蒲坂。

4月24日,作戰通知釋出,命令中要馬超的3000御林軍被調往皮氏,龐德的1萬馬家軍調至聞喜,隨時準備北上支援。

4月26日,馬超得知作戰通知遂出兵,在4月30日前抵達皮氏,而早在4月25號得知訊息的龐德,己經領1萬馬家軍,在4月28日趕至聞喜。

但是我們都知道,張繡、張濟沒有選擇採桑津這個戰略,所以在知道張繡、張濟從白波谷出發北上後,得知此消彼長的李儒、賈詡連忙派出快馬通知馬超、龐德。

於是5月4日,馬超從皮氏出發,於8號晚趕至白波谷,又於10號趕至平陽,在12日參加永安,擊退了匈奴的輕兵後,便沿著小路北上平周,最終於17日抵達。

而龐德則在5月5號才出發,但他在5月7號就到達白波谷旁邊的絳邑,又於8號早上經過白波谷,在12日到達平陽,在16日到達永安。

那麼問題來了,永安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呢。

永安是山西省孝義市舊稱。

唐武德三年(620年)於今市區西南33千米王莊堡村別置高唐縣,屬北溫州。

貞觀元年(627年)廢高唐縣,因永安縣名與涪州的永安縣(今重慶市奉節縣)重名,遂產生更名之議。

因鄭興以“孝行聞於朝”,於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賜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改鄭興所居的故里為“孝義裡”。

......未完待續第055章預告跑路的兩人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許願簽到:異界刀神

不問東風事

稱霸萬界,從庇護子孫開始

王小二的刀

天國時代

冬天裡的一朵雪

追妖

望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