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文知道賈詡在說什麼,兩漢特有的天人感應!天人感應,指的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

是中國燭有古代哲學術語,也是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唯心主義學說。

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最具有代表的是漢儒董仲舒,他在答漢武帝策問中作了具體闡述。

天人感應思想的文字記載見於《尚書·洪範》。

尚書·洪範別名《洪範九疇》,作者來自於先秦以前諸子的百家,具體是誰無法確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創作年代,來於公元前的周代,但作品的出處卻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其中四書名單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註釋,其中,《大學》《中庸》的註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註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註”。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

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他們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於朱熹註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

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註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

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年—1320年)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範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

明、清沿襲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試製度,題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書》。

《四書》不僅是儒學經典,還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

在近代,《四書》還被編入小學、中學教科書。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

有一說法,儒家本有六經,即《詩經》,《尚書》,《儀禮》,《樂經》,《春秋》,《周易》。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到唐時,《春秋》分為“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經》又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再增補《爾雅》構成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

“十三經”故此成成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而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後來的五經是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春秋》又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分別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刊。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總數約2500枚。

而經過專家鑑定,其內容全部都是古書,其中有許多經、史一類的文獻。

此前,清華簡第一輯和第二輯整理報告分別於2010年和2011年年底出版。

在此次公佈的清華簡中,《傅說之命》三篇卻引發關注,因丸其內容與東晉時期出現的偽古文《尚書》的《說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證明,傳世的偽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

古代的另一種學術造假行為叫偽託。

這類偽託之作和今日之學術造假不同,這類作者只求作品傳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所以雖然是偽託之作,往往不乏學術價值,有些卻是極其重要的文獻。

《禹貢》便是我國現存最古史書《尚書》中的一篇。

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現在早已為學界所否定。

因為上世紀30年代,顧頡剛提出了《禹貢》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觀點。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個證據是:《禹貢》中提到一條河“菏”,菏指菏水,它是公元前483年吳王夫差為與晉爭霸而開鑿的一條運河。

即此一點就可以斷定《禹貢》作於公元前483年之後。

此外,《周禮》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莊子》除內八篇外都是後人所作,《論語》的版本之爭也實際上就是真偽之辯。

《尚書》文學體裁為散文,最早來源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治國法。

《尚書》也是古代的歷史文獻,記錄從堯、舜開始,到夏、商、週三代的資料。

去然其中有些篇章的真偽受到質疑,但是大體而言,仍可展示古人(尤其是統治階級)的基本觀念與實際作為。

洪範概述:(一)五行,(二)敬用五事,(三)農用八政,(四)協用五紀,(五)建用皇極,(六)乂用三德,(七)明用稽疑,(八)念用庶徵,(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以上九大範疇,足以建構一個國家。

其中從自然材質談到人類屬性,從政務規劃談到天象規律,然後推出至高理想——“皇極”,以此作為國家的指導原則,亦即人群組成國家是為了體現絕對正義。

......未完待續第006章預告《尚書》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殖民紀元

向南笙

林楓之劍指巔峰

星辰似雲煙

渣女改造直播間

閒階桃花

陰陽生死滅

醬香土豆片

末世:殘疫紀元

榨橙汁

一隻小泡芙子的新書

一隻小泡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