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孫聆聽叔祖教誨,自不敢懈怠,當以父親為榜樣,砥礪前行.”

蘇軼昭朝著祖先牌位叩首,在她的名字記上族譜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目前的她與蘇氏綁在一起了。

以你父親為榜樣就算了吧!二老太爺看了一眼在叩首的蘇文卿,到底還是沒說出口。

等蘇軼昭父子祭拜完之後,隨二老太爺到祠堂之外再次聆聽祖訓,之後便是族人一一進去祭拜。

“走吧!”

蘇文卿一邊命人將香燭和紙錢備上,一邊對蘇軼昭道。

“這是要去祭拜您的曾祖和曾祖母!”

忠伯低聲對蘇軼昭道。

蘇軼昭點頭,跟在了蘇文卿後面。

蘇家的族田很多,其他的山地也不少。

蘇氏有個陵園,裡面埋葬的都是蘇氏族人,就在村西頭的山腳下。

蘇文卿率先坐在了滑竿上,蘇軼昭心中暗罵萬惡的階級,最後還是坐了上去。

因為忠伯說陵園雖然在山腳下,但也是在山的那頭,其實並不近。

這裡是山地,難走。

她若是堅持要自己走,不但走不遠,還得耽誤工夫。

在心中鄙視自己的表裡不一,蘇軼昭想著待會兒給抬滑竿的人多點銀錢。

“忠伯,待會兒多給點錢,是個體力活!”

蘇軼昭吩咐道。

不料其中一名轎伕笑了,“少爺心善,其實府上給的賞錢已經不少了。

您這身板,咱們兩個抬,毫不費力。

您就擎等著看,絕對穩當.”

蘇軼昭明白對方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也沒多解釋,只是笑了笑。

不得不說,確實享受。

兩名轎伕抬她很穩當,這崎嶇的道路,完全沒有顛簸,他們看起來還很輕鬆,留有餘力。

每次上山都很匆忙,不是為了逃命,就是為了生計,蘇軼昭從來沒有好好欣賞山間的景色。

山腳下是一片片黃澄澄的麥田,這時候的麥子已經可以收割,有早的都收割完了。

因此蘇軼昭在農田中看到了正割麥子的人,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可臉上卻洋溢著豐收的笑容。

今年糧價高,可以多賣些銀錢,且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要好了一些。

這大雲朝北地的天氣寒冷,麥子一年只能種一季,得在盛春的時候種下,否則就凍死了。

這時候成熟,地裡基本就種不了什麼作物了。

秋季一過,十月就得入冬,很多菜都要凍爛,這就是造成糧食短缺的原因。

冬日裡不止是沒糧食,除去能儲存的菜,便沒有什麼能進口的了。

農戶收入低,家中也沒有考取功名者,這就得交三成左右的稅收。

剩下的糧食連吃喝都不夠,如何賣了換銀子?這還是有田地的人家,實在困苦的也不在少數,有許多人家是租賃地主的田地,一年要上交給地主除去稅收之後的四成的糧食。

也就是說一年忙到頭,結果還是不能溫飽。

有人或許會說,那不如多租賃一些地,可一個農戶家的壯勞力能有多少?就算壯勞力多,那也吃得多,怎麼算,都是不夠吃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起碼在收穫的時候,他們是滿足的,因為好多人家家中都斷頓了。

每天都是野菜黑麵疙瘩湯,也就剛收貨的時候才能多放些面。

在田地裡割麥子的人看見一行人往山腳下走去,於是紛紛停下手頭的事兒看起了熱鬧。

“這是蘇家人吧?”

有人掂著腳望向前方,而後問道。

“可不是嗎?咱們這村兒,除了蘇家,還有誰有這麼大的排場?昨兒蘇家散喜錢,村裡人都去看熱鬧了,那個想必就是舉人老爺吧?聽說今日蘇家祭祖呢!”

“要的,中了舉人,是得告祭先祖!”

有人附和道。

“唉!那些大戶人家偏偏出的舉人進士老爺多,咱們寒門要想出仕子,難吶!”

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今日是重陽節,給他們發些糕吧!”

蘇文卿轉頭對忠伯吩咐道。

往年蘇家老宅都沒有主人在,今年他們回了老宅,自然要給鄉鄰們準備些重陽糕。

“哎!帶著呢!見人就發!”

忠伯點頭道。

手上拿著油紙包裹的重陽糕,地裡的鄉鄰很是高興,紛紛讚歎蘇家大氣。

其實他們村有蘇家在,也沾了不少光的。

不說旁的,就拿蘇氏族學來說,只要村裡的孩童去學,束脩要比外頭私塾的少三成。

學地好的,還有文房四寶獎勵。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陵園之外,蘇軼昭看著前方大氣的陵園,不禁感嘆家族昌盛,確實後人受益匪淺。

蘇氏有陵園,蘇氏族人只要羽化登仙之後,都會葬在這裡。

就連遠在他鄉的,到臨了前都會想辦法回到祖籍,除非意外。

蘇軼昭隨著蘇文卿祭拜了兩位曾祖,蘇錦荀不能回來,蘇文卿便是代父祭祀。

“老爺,已經晌午了,咱們這就回了?”

忠伯看著定神的蘇文卿,不禁提醒道。

蘇軼昭奇怪地看了蘇文卿一眼,她總覺得這爹此刻的心思很重,彷彿在懺悔似的。

可他在懺悔什麼呢?還是她多想了?可眼前這個穩重沉默的男子,與往日那個不著調的爹彷彿不是同一人,她有時候都要懷疑這爹有分裂症了。

“重陽節這就過了半日,下晌應該邀請一些朋友來賞菊才是。

第五進的景緻不錯,也種了不少品類的菊花,不如請人一起品鑑品鑑!”

蘇軼昭聞言沉默了,好吧!是她想多了。

十一那日是蘇氏老宅近年來最為熱鬧的一日,蘇軼初和蘇文卿的宴席擺在了同一日,算是雙喜臨門。

不收鄉鄰的禮,鄉鄰們只要帶張嘴來吃喝就成。

有不少臉皮厚的鄉鄰,想把自家親戚都帶來。

不過蘇家的威名還在,再加上有里正的震懾,大家也不敢太過分。

一餐得擺一百二十桌,分三次擺,因為桌椅不夠。

請了酒樓的大廚來,否則就靠老宅的廚子,哪裡來得及?找了村裡的婦人幫忙擇菜,還得自帶碗筷。

不上精緻的菜餚,村民要的是實惠,所以擺成了八大碗。

肉爛膠黏的紅燒肘子、軟糯鮮香的米粉肉,還有排骨、扣肉和魚,只擺了兩道蔬菜,其餘皆是肉食,吃的村民滿嘴流油。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變質奶糖

奶茶偏苦

異能修仙:我只是你的情感導師

然止

大佬成精後非要和我談戀愛

鶴安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