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殿會客堂中,秦瓊和單雄信正在品著香氣四溢的好茶,兩人其實已經知道程咬金的訊息了,告示牆上的榜文之上寫著朝廷立功將領的封賞,其中有就程咬金名字,他在此次戰役立下大功,受封為中郎將、武散官振威校尉,一躍成為中級軍官。

替程咬金感到高興的同時,秦瓊和單雄信心中更加鬱悶了,他們原本都是低層軍官,升遷無望,在選擇驍果軍還是涼州軍之時,他們出現了巨大的分歧,他們選擇了天子親軍驍果軍,而程咬金卻選擇了涼州軍,他跟著楊集僅只一戰,便升為中郎將、振威校尉。

可是他們呢?卻是越混越不如意了。

困則思變,他倆前天去了來護兒府上,想從秦瓊的老上司來護兒那裡尋找機會,改變現在的窘境,不料來護兒因為秦瓊當初得罪過楊暕的緣故,對他們不冷不熱的,雖然沒有說多餘的話,可是那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的態度讓他們心都涼了;不過來護兒十分欣賞秦瓊,否則當初也不會帶秦瓊入京任職了,他之所以不敢收留,主要還是擔心惹火燒身,便讓他們找楊集碰碰運氣。

在來護兒看來,楊集當初就是幫他們解決了楊暕的,雙方多少有些關係,而秦瓊武藝高強,要是能夠得到楊集的看重,諒那楊暕也不敢為難於他們。

秦瓊和單雄信聞言苦笑,其實楊集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請他們去涼州從軍了,可是他們卻不知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不過想到此刻前途渺茫,終於藉著探聽程咬金訊息為由、鼓起勇氣登門拜訪。

兩人心中有點忐忑,他們接二連三的拒絕了楊集,已是羞刀難入鞘,實在不知從何開口。

但是他們心中還有一線希望,只因上茶的侍女說這間會客堂只接待貴客,這說明楊集還是比較念舊,沒有因為他們的屢次拒絕而生怨。

“勞兩位久等了,實在抱歉之極.”

這裡,門口傳來了楊集的聲音。

“參見大王!”

秦瓊和單雄信連忙起身,抱拳行禮道:“恭喜大王凱旋歸來,功晉尚書令.”

“免禮、免禮,秦兄、單兄請坐!”

楊集快步走了進來。

楊集的稱呼讓兩人臉上發燙,這聲“秦兄、單兄”,他們著實承擔不起,秦瓊苦笑道:“不敢當!”

三人皆坐了下來,楊集倒是不知兩人近況,眼見兩人十分拘謹,便說道:“在這場戰役中,程咬金立下不錯的戰功,如今已經受封為中郎將、振威校尉,成為兵部關注的新一代戰將;只要他再用一兩場功勞奠定基礎,日後升遷不在話下.”

聽了此話,秦瓊和單雄信相顧一眼,單雄信猶豫了一下,問道:“大王,但不知咬金他在何處?回京了麼?”

“他沒有回京,現在還在西海郡擔任!”

楊集說道:“他雖然在地方上帶過兵,可是郡縣兵根本沒有資格邊軍比,戰鬥力姑且不談,光是紀律、作戰意志就不如邊軍;士兵如此,將領亦然.”

想到程咬金所立之功,楊集接著說道:“程咬金參與的那場戰爭,主要是‘大勢’在我大隋這邊,實際與他個人能力關係不大。

而且他雖然頭腦靈活,可畢竟只有十九歲,各方面都不成熟、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我便安排當名西海道行臺省騎將,讓他跟著張須陀將軍一邊學習兵法戰陣、一邊積累實戰經驗。

只要他耐心沉澱一兩年時間,必將得到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

大隋之所以名將輩出、將星閃耀:一是因為名將家教好,等到這些名將學有所成,長輩就帶他們上戰場,讓他們以實戰來印證書上學來的兵法戰法,而後又領悟到更多實用的用兵之法。

二是隋朝戰爭特別多,只要沒死的,基本上都能成為身經百戰、作戰經驗豐富的名將;這一點無疑更為重要,其中最為典型的,無疑是20世紀那個浴火重生的國家,那時候的很多將軍並不懂兵法、有的甚至連字都認不出多少個,但是他們打著打著,一律打成了功勳赫赫的名將;以立國初期的情況來看,休要說是排出十大元帥、十大將軍了,便是排出五十帥、一百將也讓人心悅誠服,無從挑剔。

“實戰?”

秦瓊心下一動,雙眼閃閃發亮的望著楊集,沉聲問道:“聽大王之意,難道吐谷渾的戰鬥尚未結束?”

“確實還沒有結束.”

劍指西南、逼迫党項羌西進乃是國家大事,楊集自然不會向兩個無關人士透露了,他點了點頭:“吐谷渾好歹也是一個有著數百年曆史的國家,自然擁有許多負隅頑抗死忠分子;為了避免這些散居各處的部落和軍隊死灰復燃、為禍地方,我軍當然要乘勝追擊、將他們殲滅乾淨。

不過這種剿匪一般戰爭,比大戰役更麻煩、更耗時、更考驗我軍將領的能力.”

說到這裡,楊集已經從秦瓊的神情變化看出了兩人的來意,其真實目的是謀求職務、希望藉助自己這個平臺成為第二個程咬金;而所謂的“打探程咬金近況”不過是他們的敲門磚罷了,但他們也許是因為拒絕自己多次的緣故,此時都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這一發現,也使楊集徹底失去收為己用之心。

眼前倆人並不是統率千軍萬馬的帥才,僅僅只是衝鋒陷陣的猛將,他們對於麾下猛將如雲的楊集來說,吸引力不能說沒有,但也少得可憐;再經這麼一鬧,楊集已經沒有半點興趣了。

其實楊集這種不滿,並不僅是因為眼前、更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存在已久。

畢竟楊集先後從楊暕、宇文述手中救過他們的命,當時固然是有著借題發揮的用意,事後也取得巨大回報;可是對於秦瓊和單雄信等人而言,救命之恩卻是實實在在的、無論怎麼算都打不脫,然而他們根本就沒有感恩之心,面對他這個衛王和恩人的好意,卻三番五次的拒絕了。

這也就罷了,可是他們現在見到程咬金前途光明,於是又想著利用他來了。

真以為他楊集是愛才如命的曹操?還是以為他們自己是需要三顧茅廬的諸葛亮?

真是搞笑之極!

現在別說讓他再次出口邀請,便是白送也不要了。

他可不想“重蹈”李密和王世充的“覆轍”,白白養出一幫白眼狼。

“大王言之極是.”

聽了楊集的話,單雄信深以為然。

他們在驍果軍中進行比賽的時候,就是輸給了土匪一般對手,對方的武藝不行,但是卻能利用地形把他們弄“死”乾淨。

這讓他們這些地方豪強信心大跌,其中不少人都默默的打了退堂鼓,而他大兄和翟讓直接辭職不幹了。

單雄信的性子遠比秦瓊直爽,見秦瓊始終開了不了求職的口,便打算直接向楊集說明,然而不等他開口,門外傳來一個粗豪的嗓門:“大王,蘇相和宇文工部求見,說是有要事相商.”

“先請他們到左廂用茶!”

楊集暗叫一聲“來得正好”,說著便站起身來,十分遺憾的向秦瓊和單雄信說道:“唉,本想與兩位開懷暢飲、暢述離情,怎奈蘇相和宇文工部來得實在不巧得很,實在抱歉了!”

“國事要緊!”

單雄信無奈,只得起身改口道:“大王公務繁重,我二人就不打擾了.”

“程咬金現在非常好,兩位只管放心.”

楊集說道:“改天有空,我再設宴賠罪!”

“大王客氣了!”

單雄信和秦瓊異口同聲的說道:“我等實在不敢當!”

楊集將他們送到殿前廣場,正好看到蘇威和宇文愷在公孫桓的帶領下,快步而入,當即向候命的郝瑗吩咐一聲,讓他代替把秦瓊和單雄信送走。

秦瓊和單雄信看到兩名身穿紫色朝服大官步子匆匆的走來,他們不也多做停留,朝楊集行了一禮,便跟著郝瑗離開。

蘇威和宇文愷僅僅只是打量了兩人一眼,便向迎來的楊集走去,遙遙行禮道:“參見大王!”

“蘇相、宇文尚書!”

楊集抱拳還禮。

“打擾大王會客,實在抱歉!”

蘇威微笑道。

“無妨無妨,他們是我麾下一名將領的朋友,特意來打探好友的訊息.”

楊集指了指正殿左邊的會客堂,笑著說道:“到裡面再說.”

蘇威、宇文愷笑著點頭。

一行三人進了客廳,分主賓入座,等侍女奉上香茗,楊集揮手讓她們退下,向兩人說道:“如果我猜得不錯,你們是為了早朝上提到的晉陽倉而來吧?”

“哈哈!”

蘇威哈哈大笑,豎指道:“就知道一切都瞞不過大王,我和宇文尚書此來,實乃有事相求,還望大王伸出援助之手.”

“有宇文尚書這位建築大師在,我就算想伸手援助,也沒這個資格啊!”

楊集看了兩人一眼,好奇道:“但不知所為何事?”

宇文愷見蘇威笑而不言,便知道他打算讓出面,他朝楊集拱了拱手:“也沒別的,就是希望大王借人!”

楊集問道:“宇文尚書指的是何人?”

“俘虜!我們需要大王手上的俘虜.”

宇文愷說道:“修晉陽倉肯定是少不了民夫和人力,然幷州、幽州、冀州的很多青壯都去開鑿太行八陘了,要是發民役修晉陽倉,勢必影響到農耕。

故而我們向聖人談了此事;聖人卻說無需發民役,所須人手,只要向大王‘借’一些即可.”

楊集沉吟半晌,向宇文愷說道:“我除了承諾給聖人的五萬人以外,手中的確還有,但不知宇文尚書說一些是多少?”

“大王,您這是答應了?”

宇文愷大喜過望,驚喜的看著楊集。

“多少?直接報一個數給我.”

“一萬!”

“一萬?”

“是不是多了?如果……”

“不是!”

楊集揮手打斷了宇文愷,搖了搖頭:“我的意思是說一萬太少,我可以給你三萬.”

“果真?”

蘇威和宇文愷都驚呆了,說話的聲音都有些結巴了:“大王可別哄我們?我們會當真的?”

“半點不假!”

楊集笑了笑:“而晉陽倉是重中之重,完工越快自然越好!”

“大王高義!”

蘇威深吸一口氣,向楊集說道:“不過晉陽倉集中在有限的地勢之內,一下子用不了那麼多人,若是有人閒著,同樣也有動盪的危險,這也是我們只有一萬人的原因.”

楊集皺眉道:“另外兩萬人呢?你們不打算要了嗎?”

“朝廷到處都需要這種不用花錢的勞力!”

蘇威大聲說道:“大王這兩萬名強壯有力的奴隸,我們怎麼可能不要呢?就算再來十幾二十萬,朝廷也不嫌少.”

“那蘇相準備怎麼安排這些俘虜?”

楊集好奇的問了一句:“是去開遼西走廊的官道?還是太行入陘?”

“都不是!我是打算讓他們去雍州北部修水利、開墾農田.”

蘇威解釋道:“河套平原在西漢時期便是重要的產糧重地之一,只是後來戰事不斷,農田和水渠已經不復存在,朝廷為了讓河套平原恢復舊貌,去年便讓都水監對河套平原水渠進行了通盤籌劃,形成了水渠、運輸一體的水利網,但是因為人手嚴重不足,才遲遲沒有完成,要是得到大王提供的兩萬勞力,進度至少比現在快兩三倍.”

“如此就好!”

楊集想了想,說道:“既然朝廷這麼缺少免費勞力,稍後我便寫一封信給州牧府,先讓張定和把四萬俘虜押解到會寧郡,但是涼州軍不能越境,你們這邊要做好接應準備.”

既然是楊廣讓他們來找自己要人,那麼先把四萬俘虜交給他們好了,早一天交割的話,涼州也少掉四萬張吃飯的嘴巴,而兼管的軍隊也能得到放鬆。

“四萬?”

蘇威和宇文愷眼珠子都快瞪了出來,不約而同的問道:“涼州天天修路、處處修路,難道大王一個俘虜都不要了?”

“不是不要,是涼州實在要不起了!”

楊集苦笑一聲道:“涼州除了俘虜以外,還有很多很多買自東西突厥的奴隸;要是再把近十萬名吐谷渾俘虜投入到涼州、西海行臺的建設之中,固然會加快一些工程的進度,但是異族人的總數卻超出兼管軍隊的極限,我擔心不僅不好管理,還容易引發動盪,所以我並不打算把這批俘虜投入到涼州建設.”

“原來如此!”

蘇威恍然大悟,試探著問道:“俘虜數目過於龐大,未免其他人辦事不力,造成混亂,我們最好在北巡之前這些俘虜交割完畢,大王以為如何?”

“事不宜遲,我們各自行動吧!”

楊集自然沒有異議。

“喏!”

蘇威和宇文愷站起身來,向楊集行了一禮,又匆匆忙忙的離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你怎麼讓她懷孕了

一葉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