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君臣商議之時,外間一個內侍進入宮中,稟道:“聖人,衛王在殿外求見.”

此言一出,不僅楊廣感到驚訝,就連楊雄、楊素、蘇威、蕭琮四人,同樣深感詫異。

暗道:衛王不在豳州整軍,入宮面聖做什麼?

“讓他進來吧.”

楊廣原本還考慮等會兒,召見楊集商議豳州軍一事,沒想到他竟然主動覲見了。

不多時,楊集進入千秋殿,拱手道:“參見聖人.”

“金剛奴來了.”

楊廣面上現出一抹笑意。

四位相國見狀,心頭不約而同的嘆了一口氣。

這就是天子近臣,如秦始皇之蒙毅、漢武帝之霍去病、如高祖文皇帝之衛昭王,都是異於常人、寵信有加。

楊集拱手道:“我有要事陳奏聖人.”

楊廣問道:“何事?”

“聖人,數百名被裁剪的醴泉軍將士聚攏在咸陽京兵臨時官署,據說上宜軍、萬年軍、長安軍、富平軍的將士,也陸陸續續、三五成群的奔向咸陽.”

楊集把劉通仁的話轉述了一遍,最後說道:“我擔心他們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會幹出打砸搶劫之事.”

“事態如何?”

楊廣這幾天也收到內務坊暗衛的訊息,說是咸陽京兵臨時官署出現了幾起鬧事事件,不過這也在他預料之中。

畢竟朝廷在安置方面,確實有些跟不上,將士們得一個滿意的說法,難免會浮躁。

“我回來的時候,去了趟咸陽,讓竇軌派兵丁控制局勢,勸返了那些將校.”

楊集走的涇水沿岸,咸陽位於豳州軍軍營下游,特意去入城去看了看,將譁變的可能性跟竇軌說了一遍,讓他派人將衙門前的將校勸返,事態得到了平息;但是淘汰老兵的訴求,如果得不到回應,後果難以預料。

“士兵也就罷了!而那些被裁減的將校庸碌無為,除了只會盤剝士兵,還會做什麼?如今令他們解甲歸甲,已是法外開恩了,他們還想怎樣?,我大隋難道還能指望他們上陣殺敵?”

說到這裡,楊廣又向楊集說道:“之後如果再遇到此事,只管嚴厲問罪,絕不姑息.”

楊集肅然道:“聖人,被裁減下來的將校、兵卒多達十幾萬人,其中不少人是京城住戶。

我擔心再這般繼續下去,不滿的人數越來越多,最終給京城的治安帶來不好的變數.”

楊廣臉色也冷了下來,沉默不言。

蕭琮見楊廣臉色難看,連忙給楊集使了一個眼色,接過話頭道:“衛王,你受命整頓豳州軍,整頓豳州軍系屬分內職責,此時醴泉等軍鬧事,你的分內之責是管好豳州軍,休要讓豳州軍老卒前去咸陽圍攏即可.”

言下之意,你做好分內之事即可,插手這麼多做什麼?

楊集聽出了大舅子潛下之言,也知道他是為自己好,但他還是反駁道:“蕭相,我的確只負責整頓豳州軍,如果豳州軍被裁減的將士鬧事,我也不會推卸己責。

只是另外十三營的被裁減下來的將士足有十多萬,這些老兵們都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悍卒,而且他們沒有多少是非觀念,如果被人鼓譟起來,問題就嚴重了.”

蕭琮皺眉道:“老朽不通軍事,但我等臣子各司其職、恪盡職守,大隋方能四海昇平,衛王既管著豳州軍,老朽認為只管勤勉用事、恪盡職守.”

楊集凝了凝眉,這大舅子,咋就沒完沒了了呢?但是稍一沉吟,楊集即已明白了蕭琮的好意:一是故意指責他什麼都要插一手,從而化解皇帝或許存在的疑慮;二是在鬥嘴過程中,將隱患一一擺到檯面上來,好讓皇帝警惕起來。

念及於此,便故作不悅的說道:“蕭相,這十幾萬士兵已經成為朝廷沉重的包袱了,如果他們僅僅只是在咸陽鬧事,倒也無妨,要是京城籍計程車兵被人串通起來,將皇宮給包圍了。

那時,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朝廷?異國使臣又如何看我大隋?”

楊廣聽到“異國使臣”四字,心頭吃了一驚,也正視了楊集提到的問題。

大隋遷都在即,他為了彰顯大隋的強盛,便將周邊國家都請來觀禮,如今已有不少西域國王、使臣到了,而遠在極西之地的波斯國王君庫思老二世亦到了路上;大隋此時若是鬧出什麼士兵包圍皇宮的鬧劇,那麼大隋真是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注)

楊素見楊集和蕭琮起了“爭執”,眸光微動,便打起了圓場,向楊廣拱手道:“聖人,衛王所慮不無道理,朝廷還需儘快安置好京兵裁汰士卒,並對解甲將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是。

若是鬧將開來,異國使臣如何看待我大隋?”

楊廣對楊集和蕭琮的針鋒相對不作一辭,誰也沒有幫,徑自向楊素說道:“越公所言不差,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

依京兵選鋒之方略、清查空額之成效,我們最終裁汰的老弱士兵,也不過是目前這十多萬人而已,朝廷的壓力也不算太大.”

說著,目光看向了蘇威,沉聲道:“蘇公,你讓吏部、民部儘快將這些人安置起來,絕不能使其不滿生事.”

“老臣謹遵聖命.”

蘇威臉色不改,但心頭卻惱火到了極點,他惡聲惡氣的說道:“聖人,安置老卒的錢的確有,可老臣有兩個顧慮.”

楊廣一揮手,說道:“蘇公請講!”

“聖人!”

蘇威說道:“老臣的第一顧慮吏部、民部沒有足夠的人手,單憑現在這點人,又如何儘快安置好十多萬人、十多萬戶?二是彼等粗魯無禮、不知大義,若是朝廷給了安置費用,說不得他們慾壑難填、得寸進尺.”

楊集聞言,不由暗罵一聲“老奸巨滑”!

蘇威身為尚書左僕射,管的就是吏、民、禮三部,但宇文述搞出來的局勢過於棘手,蘇威分明就是看到事態已經處於暴動的臨界點,故而不想接管這個爛攤子了,索性甩出這兩個所謂的“顧慮”。

至於誰管?自然是楊素這個尚書令了。

楊素以前右僕射,管的是軍、刑、工三部,當他晉升為尚書令以後,右僕射之位閒置無人,導致楊素至今還在行使右僕射之職。

楊廣冷冷的看了蘇威一眼,轉而向楊集問道:“金剛奴,你怎麼看?”

“蘇公的第一個顧慮是缺少人手。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可讓吏部名下的預備官員幫忙.”

楊集說道:“這些預備官員領著朝廷的俸祿、苦苦等候朝廷的安置,成天無所事事的,可讓他們去協助,誰在安置退役老兵過程中表現得好,朝廷優先任命,若是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表示他們不適合當官.”

楊廣深以為然,說道:“為官一途,關要還是治事之才,如果官員不通實務,縱然去了地方做官,也要被奸猾胥吏矇蔽,於國無利、於民無益.”

這個道理也是楊廣在地方為官之時,悟出的道理,此時聽到楊集如是說,故而感慨幾句。

“聖人言之極是。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是讀書進學也好、做人為官也罷,無不在於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楊集說道:“如果預備官員也不夠,可讓國子監計程車子也去幫忙,藉機培養他們的治事之能.”

旁邊的楊素眼前一亮,口中喃喃念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笑著說道:“衛王此詩句字字珠璣,一字難易,當真是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

楊集笑了笑,略過不表,接著又提起了蘇威的第二個顧慮:“蘇公所說的慾壑難填、得寸進尺,或許會有,但是這樣的人,多為有點野心的將校,不過在裁剪下來的十二萬將士之中,頂多只有二十四名郎將、一百二十名中郎將、六百名校尉、一千二百名旅帥,加起來就是一千九百四十四人,如果撇開已經緝捕歸來的犯事將官,那麼就是一千三四百人左右,只要朝廷把這些人集中起來,群龍無首的普通士卒便鬧不起來。

而且普通士卒容易滿足,只要朝廷安置得當,他們就會安定下來.”

譁變?

在重磅鐵拳沒有砸下來之前,人人都會心存僥倖。

但如果率先抓了一幫刺頭,餘者自然就不敢鬧了。

單個人如果想要得寸進尺的跟朝廷談條件,除非是不想活了。

“也罷!”

楊廣點了點頭,向楊素、蘇威吩咐道:“越公、蘇公,你二人下去以後,立刻組織尚書省六部官員,辦好此事.”

“老臣遵命!”

楊素、蘇威拱手應命。

楊廣沉吟半晌,取出了一支金箭,向楊雄說道:“金剛奴之慮,不可不妨;王兄,你暫時掌管衛尉寺巡城軍、左右侯衛(後之金吾衛),絕不能讓裁汰老兵在城內鬧事.”

“老臣遵命!”

楊雄上前幾步,恭恭敬敬的接下了金箭。

見楊廣已經安排妥當,楊集拱手道:“聖人,若無他事,我回去了?”

該提醒的,他已經一一提醒,剩下的,就交給朝廷了,而他這個右衛上將軍,只要管好豳州軍、做好自我防護就是了。

“等等!”

楊廣忽然想到宇文述先前的奏疏,便好奇的問道:“聽說你最近也在豳州整軍,那新成立的九營士兵,訓練得如何了?能否一戰?”

楊集答道:“豳州軍九營,皆是打亂重組之軍,相互之間尚未熟悉,處於一種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之狀,目前正在訓練佇列隊形、操演軍陣,不過他們畢竟是百戰之軍,只要過了這個兵將磨合的階段,戰鬥力就會逐步上升。

要想恢復到巔峰水平,至少要等到明年開春.”

豳州軍九營的確是打亂重組了,經過十多天的訓練,作戰水平可能不如以前,但軍容風貌,已然初現崢嶸。

楊廣勉勵道:“你於練兵之道,自有章法;我既然把豳州軍交給了你,自不多言。

爭取將這支軍隊練成精銳中的精銳.”

楊集聞言,心頭暗自凜然!隱隱覺得楊廣這話另有他意,尤其是“自有章法”、“自不多言”似有敲打他的意思。

心思電轉之間,楊集就把握住了一些關要——

宇文述這段時間辦得相當不錯,在楊廣心中的分量自然是步步加重了,而他返京當天傍晚對宇文述的疏遠和冷漠,想來是盡皆落在了楊廣眼中。

他倆都是楊廣的親戚、親信,此時又一同為朝廷辦大事,楊廣自然不希望他們因為私人恩怨,把事情辦砸了。

現在說這番話,許是以為他楊集年輕氣盛,存著跟宇文述較勁兒的心思,這才專程從豳州跑來說尚未發生的“譁變”,故而,勸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去搞宇文述。

楊集念及此處,卻也沒有辯解什麼,畢竟此時少說少錯、多說多錯,接下來只管埋頭做事就是了,到時候,再以成績說話好了。

拱手說道:“謝聖人.”

楊廣微笑道:“我和四位相國還有要事相商,你先回去吧.”

“臣告辭!”

楊集謙恭了不少,以示收到了楊廣的“暗示”,說著,就在內侍的引領下,走出了千秋殿。

他行走宮苑道路上,回頭看了一眼莊嚴肅穆的大興殿,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哪怕他知道帝王不會對某個人言聽計從,可是心中還是有些、有些悵然若失。

“且看著吧!”

楊集心中默默說了句,復又恢復了淡然的心態。

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但是他打算先去兵部一趟,問問十三支軍隊的情況,以便未雨綢繆。

——————————

【注:《隋書》載有“突厥不能至其國(波斯),亦羈縻之.”

可見突厥汗國稱霸天下、不可一世之時,波斯亦是突厥汗國的附屬國之一;而上文提到的君庫思老二世,乃是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第22代君主,他在世期間,多次訪問隋朝,送了頗黎、獸魄、珊瑚、琉璃、瑪瑙、水精、金剛石、鑌鐵、胡椒等等特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漢末,我乃常山趙子龍

花落水自流

腦洞之門

寫書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