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契丹俘虜已經把營盤內的屍體拖到了大坑之內,就在他們等待命令之時,卻發現隋軍已經把他們轉團團包圍了,一支支冰冷的箭矢將他們鎖定;而在不遠處,還有很多女人在看著。

鬍子版的楊暕臉上閃過一抹猙獰之色,他看著這些契丹俘虜,森然道:“都給我跳進去.”

“什麼?你們不能這麼做!”

就算契丹人再蠢,也明白隋軍這是要大埋活人呢!

不少契丹人怒吼道:“跟他們拼了!”

“放箭!”

楊暕冷哼一聲,周圍的隋軍迅速將手中的箭矢朝著這些契丹俘虜傾瀉而下;契丹俘虜已經手無寸鐵,連傢俱也被收繳一空了,又哪裡反抗得了?

他們在密集箭雨下,或自相推擠的跌入還剩大半截的大坑裡,或直接被箭雨吞噬了生命,即便偶爾有人衝破隋軍的箭雨,也被早已等在外面的州兵用長矛捅死。

不到一炷香時間,七千多名契丹俘虜死了一地,剩下掉進坑裡的俘虜也爬不上來。

但是這場殺戮只是開始,楊集和楊綸次日兵分兩路,楊集一戰而擊潰了悉萬丹部,屠殺了五萬多名契丹男性,而楊綸則是滅了與李子雄對峙的契丹軍。

隨即三軍合一,攻破了黃龍城,將城裡的男性一律屠殺,緊接著又以滅了伏弗鬱部、匹絜部、吐六於部……僅僅只是半個多月時間,契丹就有二十多萬男性被殺光,五六成人口被殺死,血腥氣充滿了這片富庶的草原。

手段之兇殘,較之西征的突厥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僥倖逃過一劫的契丹人,紛紛北逃南室韋、西逃霫族,或許向南逃入了奚族。

契丹妄圖挑釁大隋的威風、狂妄入侵營州,但換回來的,卻是契丹的滅頂之災,二十餘萬男性被殺、二十多萬契丹婦孺淪為兩國軍隊的俘虜。

這場發生在大業元年的戰爭,終於在腥風血雨、契丹覆滅中結束了。

戰後,楊集和阿史那俟利弗設再次在龍山城外碰頭,對戰利品進行了劃分和交割。

楊集不要契丹婦孺、阿史那俟利弗設要人不要物,於是二十多萬婦孺盡歸突厥,而近千萬頭牲口和財富則是大隋的了。

如此又熱鬧了好幾天,雙方這才分開,突厥人沿著原路返回,而楊集楊綸等人率領手下和解救回來的隋朝女子,把近千萬頭牲口送回營州。

在一場初雪紛飛中,楊集踏入了龍山城;全城數萬民眾敲鑼打鼓來迎接為他們報仇雪恨大隋雄兵。

數千名失去了家園和親人的女子、近千萬頭牲口都由官府負責安置,楊集同情這些可憐的女子,特地拿出四十萬只羊、十萬頭牛分給了她們。

餘者牲口,又拿一部分補償給了遭遇不幸的家庭。

而後又獎勵了立功的戰士、撫卹陣亡計程車兵,事後還剩下大半;這些,自然歸朝廷了。

與此同時,營州州兵和青壯們進入契丹,協助作戰士兵收集了收攏屍首,在南方的契丹、霫族、奚族、突厥交界建了一座大京觀;又在北方的契丹、高句麗、南室韋、伯咄靺鞨交界處,又建了一座京觀。

並各豎立了高達兩丈的石碑,上刻:“明犯強隋者,雖遠必誅”!

京城,中華殿中,一身皇袍的楊廣坐在龍椅之上,下首文武匯聚一堂,眾人皆是在等待遼東戰爭的結果。

大隋雖然不畏戰,但是這一仗來得太過忽然了,而且京兵正要軍改,對朝廷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只不過因為契丹悍然入侵營州,使內部矛盾轉化成了對契丹的同仇敵愾而已;若是遼東戰場失利,勢必對朝廷威嚴造成不良影響,搞不好還會使積壓下來的矛盾集中爆發。

所以此戰雖小,勝負卻很關鍵。

其實朝廷反擊以來的這段時間內,也收到了各種戰報,但卻都是一些“小勝”,起不到振奮人心的作用,故而暫時沒有公佈出去。

而且草原不同於堅城林立的大隋境內,遠征的隋軍既可一戰定乾坤,也容易被草原騎兵一戰而敗。

按理說,戰爭打到現在,結果應該出來了,然而等待了二十多天,卻沒有大捷的訊息傳來,有些人也有些沉不住氣了,擔心出現什麼意外。

但就算有了意外,也應該有好訊息傳來才對啊!

不過楊廣和相國、尚書們倒是十分平靜,他們一是相信楊綸、李子雄不會敗。

二是他們知道此戰的主力並非是楊綸和李子雄,而是前去突厥借兵的楊集;只不過他們也不知道楊集借到多少兵、此外還擔心突厥軍為契丹悉知,所以並沒有把楊集這支奇兵宣揚出去。

既然不擔心此戰會輸,自然如常的舉行朝會,在朝會上處理著日常政務。

“啟稟聖人,遼東傳來捷報!”

就在大隋君臣談到運河首航的議案時,直閣將軍衛孝則大步入殿,只見隨聲望去,只見他手捧一個托盤、盤子裡是一份軍情。

楊廣目光一凝,語氣沉穩的吩咐道:“將戰報給呈上來!”

“喏!”

楊安快步走下丹陛旁邊的石階,從托盤中取了軍情,又轉身上去,交給了楊廣。

楊廣拆開軍情,展開信紙一看,目光為之一亮,哈哈大笑的向大臣們說道:“衛王從突厥借到四萬大軍,並且打著突厥二王子阿史那俟利弗設的旗號、以及支援契丹的名義,大張旗鼓的進入契丹境,契丹信以為真,如貴客一般的接待了他們。

當大軍抵達濫真水、契丹軍大營之時,契丹大酋長悉萬丹·章柯率領數百名大將前去迎接.”

說到這裡,楊廣故意停頓了一下。

下首文武百官這才恍然大悟,楊集已經很久沒有出來搞事了,他們原以為楊集回了涼州,沒想到他跑去突厥借兵了;這也難怪楊綸、李子雄進展緩慢,原來衛王楊集和突厥人才是此戰的主力。

同時,他們也明白接下來的事兒了;你悉萬丹·章柯率領數百名大將前去迎接,不正好被衛王一鍋窩麼?

這時,楊廣又說道:“衛王把悉萬丹·章柯等大將殺在陣前,而後率領大軍衝擊毫無戒備的契丹軍大營,全殲了契丹六七萬精銳。

而後,隋軍、突厥軍分成兩路,兩軍以狂風暴雨之勢,攻破了契丹八部大本營,將契丹所有男性誅殺殆盡。

並在契丹和其他部落、國家邊境築京觀、立下了‘明犯強隋者,雖遠必誅’的石碑.”

“此戰,不僅殲滅了契丹、打出了大隋的雄風,還起到了震懾東北各族的效果……痛快!”

聽到楊廣如此一說,滿殿譁然,一個二個都露出了激動的神情。

大隋王朝從立國至今,只有開皇二年的時候,吃過突厥汗國的虧,之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突厥汗國的沙缽略大可汗都得下跪稱臣。

小小的契丹竟敢挑釁大隋、殺了大隋萬多名百姓,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此番被滅族,完全是咎由自取,死得活該。

“聖人,但不知我軍損失多少兵力?”

楊素出列,躬身問道。

楊廣看了看戰報,臉上露出了古怪之色,笑著說道:“突厥軍在攻打契丹大營之時,戰死了四千餘人,之後又折了兩千餘人。

而我大隋之軍,總體傷亡不過兩千六百餘人;這還包括了李子雄在遼州的折損.”

文武百官頓時激烈的議論起來。

“哈哈,滅了契丹一族,我軍損傷竟然這麼少,真是痛快.”

“衛王真是用兵如神啊!”

“……”

“衛王是立了大功,但此戰不僅是衛王一人……若非滕王、李子雄將軍‘兵臨城下’,迫使悉萬丹·章柯集結了契丹青壯;衛王也不能一戰而定了.”

楊廣想了想,非常公道的說道:“遼州一役,李子雄率眾殲滅了大何咄羅為首三萬餘名精銳,當居首功.”

“聖人英明!”

文武百官轟然回應。

待大殿內安靜下來,楊廣說道:“契丹已經不復存在,若是我們就此退出,這片廣袤富饒的草原定然為南室韋、奚族、霫族、高句麗佔領!”

“這是我大隋將士用命殺出來的,絕不能白白便宜了異族,依朕之見,當將其納入大隋版圖,建立州縣.”

在楊集北上之前,楊廣的些擔心刺激到高句麗,所以他讓楊集把契丹打殘即可,但是契丹完蛋了,佔領契丹又有威脅高句麗的好處,也就決定聽從楊集的建議,在此設立州縣了。

況且契丹已經被打得稀巴爛了,如果高句麗眾烏龜殼裡伸出頭來,把觸角伸入契丹,正好以此為戰場,殲其有生之力,為日後殲滅高句麗打下堅實的基礎。

“聖人英明!”

楊素讚了一句,接著拱手問道:“但不知此地自立一州,還是劃分給遼州、燕州、營州?”

“契丹在漢朝時期,南部分屬遼東郡、遼西郡,而北部則是鮮卑和烏桓。

但由於契丹之地被燕山山脈隔在遼西走廊之北,所以漢朝對契丹的控制力並不強。

當時名義上是漢朝的國土,實則被烏桓、鮮卑先後佔領了.”

楊廣思索半晌,又說道:“契丹四周皆是異族,如果我們按照漢朝的方式劃分,那麼這片國土又會淪為兩不管的區域,所以朕決定將其納入遼州,由遼州統一管理.”

“弱洛水北部設大安縣,弱洛水以南、濫真水以東以東設黃龍縣,濫真水和託紇臣水之間設朝陽縣,託紇臣水以西設赤峰縣;加上原有的東山縣,遼州管轄五縣,日後的州治便是黃龍縣.”

說到這裡,楊廣向吏部尚書牛弘吩咐道:“牛尚書,散朝後,你把官員名單擬出來,最好都是能文允武之士.”

牛弘出列,拱手道:“老臣遵命.”

“韋尚書,契丹沒有人了,我們得移民過去.”

楊廣看了看白髮蒼蒼的民部尚書韋衝,又說道:“豫州、兗州、冀州人口密集,就從這三州移民十萬戶過去,他們可以在那裡墾荒為田、也可放牧,朝廷給予免稅五年的支援,如果其他人家也自願北上,待遇相同.”

“老臣遵命!”

韋衝應答一聲,建議道:“聖人,那裡是一個全新的地域,如今貿然遷徙十萬戶人家過去,老臣生恐鬧出亂子,老臣建議派人專管此事.”

“可!”

楊廣點了點頭,向民部侍郎楊文思道:“楊侍郎,你來負移民、安置之事.”

“微臣遵命!”

在李子權的豔羨中,楊文思激動的大聲應是。

尚書韋沖年邁體衰,這個民部尚書怕是當不久了,一旦他退了、或是老去;當由他或左侍郎李子權接任尚書之職。

較之李子權,他資歷不足,接任尚書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他沒想到楊廣竟然給了他這麼一個機會,如果他把移民大事辦好,那麼兩人間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計了。

“散朝!”

楊廣揮了揮手,宣佈散朝。

契丹已是大隋的了,如此一來,他可以經略東北、謀劃高句麗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祈然江湖傳

夢裡桃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