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城以中軸線朱雀大街為界,劃分為東西兩縣,一個東部的大興縣、一個是西邊的長安縣。

兩縣縣令的官階堪比上州刺史,俸祿也很豐厚,但是京城的縣令絕對是天下最不好當的差事之一。

一方面,京城兩縣的功曹、士曹、民曹、兵曹、法曹等職,素來是權貴子弟鍍金的職務,所以某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吏,說不定是因父功受封的郡公、縣公、儀同三司……若是縣令沒有匹配的出身、爵位、威望,根本就鎮不住、派不動這個“小吏”。

另外一方面,縣令和縣丞、縣尉、主簿在審理某個官二代和官三代時,其家長肯定是冠冕堂皇的說依法嚴懲,但如果你真的依法嚴懲了,轉眼之間,就會遇到各種刁難;如果沒有依法嚴懲吧,不遠處的皇帝會讓你明白什麼叫做瀆職的下場,所以你不管怎麼辦,都是兩頭受氣、吃力不討好。

有鑑於此,所以朝廷任命的歷代縣令都是國公、郡公之類的人物。

而這一屆的大興縣令是陳懿國公竇榮定、萬安長公主次子竇慶。

竇慶除了有竇氏和皇家的血統以外,還有一個永富郡公的爵位。

正是得益於這三重身份,才使他鎮住了內外之‘敵’,坐穩了大興縣縣令之職。

這段時間因為武舉之故,每天都有大量武士湧入京城,而這些武士又對大興縣的平康坊南里慕名已久,故而全都集中在這邊。

這些桀驁不馴的武士在地方上,都是橫行鄉里習慣了的人物,如今集中在平康坊,往往會因為一個妓女、一個不屑眼神、食物上桌順序等等雞毛蒜皮小事,而大打出手。

弄得主管這一塊的竇慶頭大如鬥、煩勝不煩。

東市發生人命案的時候,竇慶正在審理一起打群架的惡劣事件,而起因是一名武士看了對方一眼,然後吐了一口痰,導致對方誤以為他瞧不起人,上前就把吐痰者打了,接著是雙方的朋友加入進來,然後演變成地域之爭,最後一抓就抓了三百多個人。

竇慶好不容易擺平了這起案件,才接到東市商戶報案,說是東市發生鬥毆,並且鬧出了人命,於是他立刻派人把兇手緝捕歸案。

他本以為又是吃飽飯撐得沒事幹的武士互毆,但一一細問,才知道被殺死的兩個人竟然是楊暕屬下,這一下子,便把竇慶給驚到了。

作為大興縣縣令,竇慶對於楊暕所做所為知之甚詳,但那不是他能管的人物。

尤其是兄長竇抗被緝捕入京、除名為民之後,他對登基為帝的表兄楊廣更是充滿了畏懼,現在就算借他十顆腦袋,也沒有去管楊廣兒子的膽量。

竇慶知道做了缺德事的楊暕見不得光,也害怕見光,他一定會派人把人犯秦瓊帶走,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把秦瓊滅口。

但是他當大興縣令至今,每遇到一件案子,都要調查雙方的後臺背景,權衡利益得失以後才會做出判決,所謂的秉公執法,只有在雙方後臺旗鼓相當、雙方都沒有後臺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現在遇害者的人雖然是豫章王的屬下,但殺人犯秦瓊明知對方的來歷還敢殺,可見秦瓊也不是什麼簡單人物,若是他的後臺和背景也硬,那他就得好生權衡一番了。

“卑職參見縣令!”

縣丞屈突蓋快步走進後堂,向竇慶行了一禮。

竇慶擺了擺手,迫不及待的問道:“問清楚了沒有?秦瓊是何來歷?”

屈突蓋拱手作答:“卑職已經審問清楚了,人犯秦瓊乃是齊州歷城縣人,他的先祖分別當過北魏、東魏、北齊的官,而他的父親秦愛是北齊咸陽王斛律武都的錄事參軍,齊亡之後,秦愛告歸鄉里,至今依然健在.”

“也就是說,秦瓊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子弟了?”

竇慶急聲追問。

屈突蓋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秦瓊在京城又是什麼背景?”

竇慶長長的鬆了一口氣,若是如此,直接交給楊暕倒也無妨。

屈突蓋是屈突通的弟弟,之所以當上大興縣縣丞,還是因為兄長火燒高壁嶺之功。

只不過他雖然透過關係當上了這個官,但為人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十分厭惡竇慶看後臺背景來斷案的作風。

一聽竇慶這麼問,便知道他又打算徇私枉法了,於是拱手道:“秦瓊是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的心腹愛將!他是因為豫章王的惡奴強搶族弟秦崇的娘子,這才仗義相助。

至於出手傷人,也是因為陳智偉等惡奴拔刀在先.”

竇慶聽得眉頭深鎖,他只記得屈突蓋說的“來護兒的心腹愛將”這一句,至於後者,完全就沒有放在心上。

來護兒入朝以後,被楊廣冊封為左驍衛大將軍、榮國公、光祿大夫,所受禮遇之隆,世所罕見。

若是他把秦瓊交給豫章王,聖眷正隆的來護兒會不會發難?“縣令,現在怎麼辦?”

屈突蓋見竇慶久久不語,忍不住問道。

“還能怎麼辦?”

竇慶嘆了一口氣,淡淡的說道:“等豫章王的人來了,就把秦瓊交出去,這件事就與我們無關了.”

屈突蓋雖然料到竇慶會這麼說,但是當他把這話說出來時,仍然深感氣憤:“縣令,若是我們這麼做,豈不是是非不分、欺善怕惡?助長罪犯的……”“屈突縣丞!”

竇慶揮手打斷了屈突蓋未盡之言,他黑著臉,不高興地拉長了聲調:“豫章王是我們惹得起的人嗎?我們把人犯交給他,即可平安無事,否則不僅官帽不保,便是小命也岌岌可危.”

“秦瓊喝是迫不得已,但是他殺人是不爭的事實,依律當誅。

卑職認為我們可以依法來斷,這樣既能行使縣衙之權,也能維護律法威嚴,同時也是給了豫章王一個圓滿的交待,可謂是一舉多得。

既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審判,又何必偷偷摸摸的將人犯交出去?”

屈突蓋不在意秦瓊是何來路、背景有多深,他在乎的是大隋律法、在乎的是公正。

竇慶惡狠狠的瞪著屈突蓋,怒道:“我能不明白嗎?我也想這樣。

可是一旦立案,卷宗就會上報刑部.”

“那又如何?”

屈突蓋冷冷的問道。

“還能如何?自然是把豫章王強搶民女之事會捅出去了。

到時候,這起事件就會成為政敵攻擊豫章王的把柄.”

竇慶氣急敗壞的說道:“這還是輕的,若是聖人覺得這起事件丟了皇家的臉,你覺得我們活得了嗎?”

“縣令此言,卑職不敢苟同!”

屈突蓋搖了搖頭,毫不客氣的反駁道:“卑職認為我們把本分之事做好就夠了,至於其他的,完全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

縣令想宰相之所想、想聖人之所想,這也未免想得太多了吧?”

屈突蓋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更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他早就看不慣竇慶欺軟怕硬、欺善怕惡的作風,惱火之下,索性就把積壓多日的不滿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你,你都不想,怎麼當得上宰相?”

竇慶心中大怒,但是得忍著。

縣丞、縣尉是縣令的左右手,同時也縣令權力、制約縣令的職位,尤其是鬧出了人命案的案件,實非縣令一言可定。

如果他要把秦瓊送給豫章王楊暕,就必須得到縣丞屈突蓋的同意,如果對方不答應,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啪啪啪啪……”就在竇慶急得團團轉的時候,身後忽然傳來一陣鼓掌聲,兩人霍然回頭,正看到一隊人馬闖入中堂。

屈突蓋不認識為首那名氣宇軒昂的青年,可竇慶豈能不識這個六親不認、連老表也捅幾刀的表弟?他連忙上前,點頭哈腰的行禮:“卑職參見衛王,有事吩咐一聲即可,何必勞您大駕啊?”

楊集抱拳還了一禮,很正式的說道:“不敢當!我今天來大興縣官署,是有一事相商.”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但是到了楊集和竇家這裡,卻是連“二代表也不走了”。

一來是他們母子比較另類,二來是表親之間年紀差距大,大家玩不到一塊兒。

最關鍵的是,在東市筆行縱火案中,他家的文瀚軒是第一個著火點,而竇慶卻在火起不久,便和衙役帶著眾多撲火工具到了“失火”現場;再加上他和竇氏有仇,並且竇慶還是事後的最大獲益者,楊集便知道縱火犯九成是出自竇氏家族,只不過楊廣要用竇抗和竇慶去分裂竇氏,所以最後不了了之。

對於這種害人利己的親戚,楊集自然沒有半點好感,他在幽州捅竇抗幾刀子,未嘗沒有公報私仇之心。

“衛王請吩咐,只要是在卑職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我一定竭盡全力的配合.”

竇慶見楊集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便沒有把話說死,給自己留下餘地。

“今天發生的人命案,你應該是知道前因後果了.”

楊集註視著竇慶,說道:“我來這裡是要把嫌疑犯秦瓊帶走,還請竇縣令予以配合.”

竇慶忍不住狠狠的瞪了旁邊的屈突蓋一眼,他記得這傢伙剛才說秦瓊沒有後臺背景的,現在怎麼把楊集這個煞星給引出來了?他想了想道:“這個比較不好辦啊!”

楊集說道:“說出你的理由.”

竇慶臉露難色:“卑職雖然也想將秦瓊交給衛王,但是秦瓊畢竟殺了兩個人,如果卑職就這麼把人交給衛王,上無法向刑部交待、下無法向大興百姓交待啊.”

“既然竇縣令想要秉公執法,那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楊集看了竇慶一眼,微笑說道:“正好我也想學學‘剛正不阿’的竇縣令是如何斷案的,請您儘快立案,然後傳人犯、人證,前來對薄公堂!”

“這個……”竇慶心中叫苦不迭,這個要求與屈突蓋之前所說一模一樣,若是能夠這麼做,他早就答應了,哪能等到現在?“怎麼了?”

楊集揶揄的看著他,笑著說道:“剛正不阿的竇縣令,難道你有問題嗎?”

一路之上,楊集對楊暕這個人研究過,也對搶馬案的處理方式反思過,覺得自己的私了方式,固然是維護了皇族顏面、楊暕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也是一種變相呵護、縱容。

如果他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輿論的唾棄和謾罵,依然會好了傷疤忘了疼。

要是楊暕強搶民婦之事大白於天下,固然會令楊廣難堪,可他要是嚴懲楊暕,不僅能夠挽回皇族的聲譽,反而使他獲得鐵面無私的美名。

正是有了這種意識,所以楊集現在對私了、還是公斷,全都無所謂了。

但是竇慶有所謂啊!他如果把人交給楊集、或是公事公辦,楊暕一定會秋後算帳,可是相對於楊暕,竇慶無疑更怕楊集。

楊暕頂多是在公事上給他小靴穿,而楊集卻是一個會捅人、砍人的煞神。

“屈突縣丞,把人犯秦瓊交給衛王.”

竇慶心中權衡了一番,決定把人交給楊集,若是楊暕怪罪下來,大不了就說是楊集前來搶人,他不敢不給。

屈突蓋皺眉道:“縣令,把人犯交給衛王,這不太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

竇慶陰沉著臉,指著屈突蓋的鼻子罵道:“這起案件與豫章王有關,是我們審得了的嗎?最好是交給宗正寺.”

“喏!”

屈突蓋應聲而退,他的確是清正廉潔的人,卻不代表他不懂為官之道、人情世故,他不是不知楊暕的權勢,之所以堅持要立案審理,是不希望律法成為權貴子弟的欺壓善良的工具。

看楊集的架勢,明顯是為秦瓊出頭而來,要是把人犯交給楊集,並帶去宗正寺審理,結果既能保護仗義出手的秦瓊,又能使楊暕受到應有的懲罰,同時也能把這燙手案件甩給他人,可謂是一舉多得。

不大一會兒功夫,便把秦瓊帶到了中堂。

這也是楊集第二次見到了這位門神,上次是晚上,秦瓊又被打得鼻青臉腫,所以看不清他具體長什麼模樣,此時才發現他並非是三五大粗的山東大漢,而是長得劍眉朗目、臉頰清癯,是一個風姿卓絕的美男子,下頜留著一縷短鬚,給人一種乾脆利落之感。

一行人出了縣衙,一大幫人策馬奔來,將他們遠遠的圍了起來。

為首之人,正是身穿常服的豫章王楊暕。

他的心腹干將庫狄仲錡先一步來到縣衙,本打算將秦瓊抓打弄死的,可他們在縣衙中的細作竟說衛王楊集也來搶人了,庫狄仲錡不也硬撼楊集,只好派人去通知楊暕。

得此訊息,楊暕也不禁惶恐了起來,上次搶馬案就吃過楊集的大虧,並且受到嚴懲,這一次無疑是比搶馬更加嚴重幾倍,如果楊集把這事告訴父親,別說是儲君之位了,郡王這爵位恐怕都會不穩。

楊暕不集訓人群中的秦瓊,但是庫狄仲錡被打過,他見到秦瓊雜在王府侍衛之中,連忙上前向楊暕低聲道:“大王,殺人兇手秦瓊就在王府侍衛之中.”

楊暕臉色為這一沉,眼神之中更是閃過一絲怒焰和驚悚,但不管怎麼憤怒,也只好催馬上前,向楊集行禮道:“拜見衛王叔!”

“免了!給我讓一邊去.”

楊集目光冷然的看著楊暕,十分厭惡的揮了揮手,眼前這混蛋確實是個人模狗樣的美少年,光從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賣相上看,完全沒有人把他往窮兇極惡、色情狂等等方面去想,然而可惜的是,這是一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敗類、人渣。

更可恥的是,他明明有著令女人投懷送抱的相貌、身份、權勢、財富,卻偏偏喜歡去搶、偏偏喜歡去破壞普通人家的家庭。

出門相送的竇慶和屈突蓋無語的看著這一幕,楊集絲毫沒有把楊暕放在眼中的態度,令他們驚呆了。

雖然你楊集也是親王,但這位豫章王可是聖人的嫡次子,人家一旦升為親王,地位可不是你這是聖人堂弟能及,你這樣幹,真沒關係麼?然而楊暕的態度,卻令他們更加震驚。

楊暕確實被楊集的態度給激怒了,但是他知道楊集和父母的關係,縱有天大的火氣也敢朝著楊集發,他咬了咬牙,強行壓下怒火,以一種低三下四的口吻道:“王叔,秦瓊目無法紀、藐視皇族,當街殺了我府兩名得力干將,此乃我皇族之奇恥大辱,還請您交給我依法懲治.”

“阿孩,你想多了.”

楊集想都沒想,就果斷的拒絕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調教天下,從給貴妃娘娘當太監開始

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