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正,身著紫袍,腰束金玉帶的齊王默默的在書房之中,觀看一副掛在牆上的輿圖,輿圖上赫然標註著幷州、幽州北部的兵力部署。

他身材挺拔、英俊瀟灑,長得儼如玉樹臨風一般;但是在品德方面,楊暕根本沒有資格和楊昭比。

因為他惹到楊集之故,使楊廣知道這個兒子是怎麼回事,第一次因為楊暕縱容手下搶楊集的馬,楊廣親自毒打了他一頓,狠狠的清洗理了他那些為非作歹的民屬官;第二次是楊暕讓手下幫他獵豔,獵到了秦瓊堂兄弟的妻子,之後又因為楊集插手,再次暴露在楊廣眼前,楊廣又打了一頓、又清洗了齊王府一遍。

楊暕吃過兩次大虧,也懂得收斂了,不過他當儲君之心,並沒有因為軟禁死去,只因上一輩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大伯楊勇當了二十年的太子,結果還不是被祖父給廢了?

父親等得起,他楊暕為何不能等?

楊暕私德不成,可他才情幹略相當不錯,哪裡需要迂腐古板的李綱來教?但李綱忠於職守,風雨無阻、每課不拉,逼得楊暕不得不加以忍受,事後就罵娘;後來謀主喬令則建議楊暕對李綱恭敬一些、順從一些,利用李綱把他的“改變”傳達給楊廣,一點點扭轉形象。

有李綱的不斷背書,楊廣果真父懷大慰,除了不許楊暕出府以外,別的已經跟往常無異,幕僚屬官一個不缺,甚至還准許他自行募集、徵辟。

這倒不是楊廣偏愛於他,而是開府權乃是從亂世延續下來的特色,目的是鍛鍊皇族子弟理政、協政、統兵能力,使他們在國家需要之時,擁有茂守一方、鼎定乾坤的能力,不至於發出“何不食肉糜”的駭人之言。

就在這時,一名婢女入內稟告:“大王,喬長史來了.”

楊暕抬起頭,銳利的眸子帶著幾分陰鷙之色,沉聲說道:“讓他進來.”

不大一會兒,謀主喬令則快步入內,抱拳道:“見過大王.”

楊暕凝視著喬令則,問道:“怎麼說?”

喬令則說道:“大王,長公主昨晚拜訪了衛王,在衛王府盤桓了半宿.”

楊暕抬步行走,邊走邊問道:“可知說了什麼?”

喬令則答道:“屬下的人沒有打入公主府,不知細情,但今早兒,屬下發現另外幾名公主,一同去了長公主府.”

楊暕沉吟片刻,喃喃道:“姑母素來與衛王府不和,怎麼就逗留了大半宿呢?莫非是為了李敏的仕途?”

思忖半晌,不得要領,擺了擺手,道:“繼續派人盯著,然後著人喚幾位先生和將軍們前來.”

楊暕知道助力的重要性,既然還有奪嫡之心,自然會培植自己的勢力,除了齊王系,還努力發展外圍勢力、努力拉攏朝臣,。

至於四名姑姑同樣在他的討好之列,因為她們除了是皇族嫡系女,她們所嫁之人皆有強大的後臺,比如蘭陵公主所嫁的蕭瑒是蕭氏子弟、襄國公主所嫁的李長雅是趙郡李氏旁支、廣平公主所嫁的宇文靜禮是宇文弼的族侄。

而樂平公主楊麗華雖然沒有夫家了,可她和楊廣的感情深厚,她也是楊廣在父母去世後最敬重的人。

這些姑姑,就算拉攏不過來,但她們如果對楊暕心懷好感,就是一筆無形卻龐大的政治力量。

“大王,元韋氏求見,說是有要事相商.”

這時,門外有一名婢女稟報。

“哦?”

楊暕眼睛放光,褲襠很快就頂起了一個包。

元韋氏是他姨姐、韋衝庶女,前年嫁給元敏,當了元敏的續絃之妻。

此女長得國色天色、千嬌百媚,正是楊暕喜歡那一款,並且勾引上手了。

喬令則看得一頭黑線,移開目光,輕咳幾聲,語重心長的說道:“大王,元韋氏畢竟是元壽長媳,別做得太過了.”

楊暕淡淡的掃了喬令則一眼,悵然道:“你以為我想啊?我這不是為了拉攏關隴元氏、元壽嗎?為了我們的大業,我連美色、身體都用上了,你以為我容易嗎?我都這樣了,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喬令則無言以對。

哪有你這麼拉攏人的?

元氏若是知曉,不跟你反目成仇就不錯了,哪能為你賣命?

便在此時,裴該、皇甫諶、陳智偉、劉霸道、劉武周、張金稱、梁師都走了進來,行禮道:“參見大王.”

“坐吧!”

楊暕見狀,也只好按下蠢蠢欲動的情緒,坐了下來,向眾人說道:“早朝之時,朝廷頒佈了軍改的命令,楊素和兵部接下來,要對七十萬京兵大動干戈.”

注視著眾人,楊暕繼續說道:“漢王造反之初,朝廷連十萬士兵都湊不出來,可見吃空額、喝兵血,已經是京城十四營的常態。

這一查下去,必然要有很多人倒黴.”

喬令則默然了下,道:“有道是法不責眾,兵部不會不知這個理兒,兵部會大動干戈嗎?”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我們的機會.”

楊暕看了看下首劉霸道、劉武周、張金稱、梁師都,說道:“就算朝廷不會徹查到底,可也會出現大量空額,到時候,我會想辦法把你們四人推薦上去.”

“謝大王!”

劉霸道、劉武周、張金稱、梁師都聞言大喜,他們投靠楊暕,本來想謀個晉階之資,但一兩年時間過去了,他們乾的盡是惡奴之事,再加上楊暕為了逃避罪責,把跟隨多年的庫狄仲錡活生生打死,他們心寒之極,不止一次想要離開。

如今聽了楊暕的話,都感到好日子將要來臨。

楊暕沉聲道:“阿耶對此事十分重視,不僅讓兵部和十二衛大將軍聯手來清查,而且還由楊素全權負責,此外,我那衛王叔也有可能參與進來,畢竟他還有一個右衛上將軍的職務,所以這一次,極有可能從嚴清查、從嚴用人。

我可以推薦你們,但能不能得到好職務,還得看你們的本事。

你們先下去養精蓄銳,最近不要亂動了.”

“喏!”

四將行了一禮,喜氣洋洋的起身離去。

待四將離開,楊暕目光一時失神,眼前似浮現起他姨姐窈窕倩影,只覺心緒不寧,面色頓了頓,連忙將之腦海裡驅散開來,提著掌中筆,卻在宣紙上一筆一畫,寫出“楊集”兩個字。

楊暕寫完,卻又拿起一旁紅筆,準備在“楊集”兩字打個叉,落筆之前卻又停頓下來,又放下筆。

對於這個堂叔,楊暕心情複雜,既惱他壞了自己兩次好事,害自己遭到父親責罰,但又欣賞他的能力、羨慕他為所欲為的瀟灑,更希望他能站在自己這一邊。

如果楊集站在他這一邊,等同於父親有了楊素,此外,還有可能幫他拉到楊智積、楊綸、楊靜、蕭氏、裴氏、獨孤兄弟……

他朝著喬令則說道:“衛王深得阿耶信任,又擔任涼州牧這等要害之位;得想法子籠絡才是.”

喬令則面上現出思索之色,捊須道:“籠絡衛王?”

“不錯!”

楊暕點頭道:“衛王是我大隋名頭最盛、聖眷最隆的後起之秀,便是楊素這等驕傲的人都讚不絕口。

從他取得的戰績來看,衛王日後便是今日的楊素;他入朝為相是遲早的事兒,諸位先生以為能籠絡否?”

喬令則輕輕搖了搖頭,苦笑道:“衛王是聖人的人,怎能籠絡?”

楊暕聞言愕然,緊接著又說道:“喬滿朝文武,有哪一個不是阿耶的人?”

“大王,卑職一直留意衛王,也向裴兄、陳兄、皇甫兄探討過.”

喬令則說道:“衛王心性剛強、寧折不彎,但卻因此得聖人青睞有加,他是聖人心腹重臣、榮辱皆出於聖人,再加上聖人正值有年之年,他不可能參與到大王和太子的紛爭之中。

大王貿然籠絡,只怕弄巧成拙.”

楊暕聞言,默然看向裴該

裴該拱手道:“大王,喬先生所言在理。

大王不好出面籠絡,但可暗中推波助瀾,對付宇文述。

衛王斷人財路、殘其子,宇文述一旦站穩腳跟,勢必展開報復.”

“既是如此,那衛王這邊先就算了,只是他是否成為我等阻礙?”

一提宇文述,楊暕面上露出了幾分古怪笑意,宇文述應該是他近來前最大的收穫了,同時也是楊集推向自己的人。

以前宇文述固然偏向他楊暕,在儲君之位未定之時,也努力為他說話,可是塵埃落定以後,便沉默了下去,然而武舉舞弊案發生以後,宇文述徹底向自己靠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意外的大收穫。

“現在肯定不會,但以後就不好說了!”

喬令則皺了皺眉眉,向楊暕拱手一禮,沉聲說道:“大王,聖人春秋鼎盛,有些事萬萬不能操之過急,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大王,喬先生所言不錯!”

皇甫堪也看出楊暕最近因為聖人撤走監督人員而“躁進”,在女色方面甚至變本加利,連忙站了起來,出言規勸道:“聖人二十年都等得起,大王又何必急於一時呢?卑職建議大王靜下心來,營造出一個賢王美名.”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你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楊暕深吸一口氣,語氣中的憂切難以掩飾:“你們讓我臥薪嚐膽、韜光養晦,沒問題。

可是太子,他不是前太子啊?他生性謙和謹重、精通文武,人人稱讚.”

兄長楊昭雖然長得有失雅觀,可他就像是一個苦行僧一般,各方面都讓人無法挑剔,他若一直韜光養晦,楊昭的地位會越來越穩,而他的存在,會越來越低。

喬令則想了想,說道:“大王不必過於憂慮,聖人在立儲之前,一度猶豫過,權衡再三,才立太子為大隋儲君;可見聖人心中並無長幼之分.”

楊暕皺眉道:“但文武百官不是這麼想.”

“大王,能否入主東宮,關要還是聖心,其他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

大王此時最好還是默默蓄勢,等聖人的禁足令解除,可多往宮裡走動走動,以全孝道.”

皇甫諶輕聲說道。

楊暕點了點頭,道:“此事可以,只要會不會太刻意了?”

皇甫堪有些無奈地看向楊暕,去探望自己的父母,是盡孝心,誰管他刻意不刻意?誰敢說他是刻意?

“大王所言不無道理,太刻意的話,反而落了下乘.”

旁邊的陳智偉沉吟了下,說道:“大王如今無法出門,可以讓王妃代為盡孝,平常多去皇后那裡走動走動,皇后必是十分欣然。

王妃去得勤了,大王日後去了,旁人也沒什麼好說的,更無刻意之說.”

楊暕眼前一亮,說道:“陳先生此策可行.”

陳智偉繼續建議:“遷都在即,這段時間也是大王必須要爭取的,若是可以的話,卑職建議王妃即刻入宮.”

喬令則深深看了陳智偉一眼,暗忖道:這混蛋一定知道元韋氏到了,這才故意支走王妃,好讓大王和元韋氏盡情放縱。

楊暕心下一動,眉開眼笑的說道:“有道理、有道理.”

喬令則見到楊暕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暗自嘆息不已。

紙是包不住火的,此事若為元氏察覺,那還得了哇?

看著撫須自娛陳智偉,喬令則心緒煩悶,暗忖道“大王身邊盡是這種媚上的讒‘臣’,何以成就大事?得想法子將這些人弄走。

是了,李綱就是最好的利刃.”

同一時間,被楊廣抓了壯丁的楊集走向尚書省兵部官邸走去。

尚書省官邸離著宮城不遠,就在在廣陽門長街東邊,六部官邸以廣陽門長街為基準,地位最高吏部在街邊,往東是排在其次的民部,接著是禮部,而兵部排在第四,之後是刑部、工部。

楊集來到兵部時,已是巳時正,在一名小吏的引領下,進入兵部官邸大廳。

剛剛來到廊簷之下,聽到一陣爭吵,從大廳內遙遙傳來。

楊集目光一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裡面除了兵部尚書蕭瑒、兵部侍郎段文振、太子楊昭、尚書令楊素、安德王楊雄,還有很多軍方大佬。

其中有左領軍大將軍史萬歲、左衛大將軍張瑾、右衛大將軍宇文述、左翊衛大將軍元壽、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左驍衛大將軍韓僧壽(韓擒虎之弟)、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

大將軍之下,是左武侯將軍吐萬緒、右驍衛將軍長孫晟、左驍衛將軍荊元恆、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左武衛將軍崔弘昇、右武衛將軍趙孝才……

將星雲集、星光璀璨。

當楊集走到大門口,裡面的光線稍稍一暗,爭吵之聲咔然而止,一雙雙銳利目光瞬間就向楊集看來。

剎那之間,楊集頓時毛骨悚然,如若被一群猛獸盯上了一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逆九川

落雨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