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高句麗之戰,隋朝戰兵百萬,高句麗舉國應戰。

隋軍攻打遼東城時,楊廣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投降,就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這樣的情況重複多次,楊廣仍然執迷不悟。

在這個奇葩的對峙、作戰過程中,高句麗不斷增兵。

而高句麗內部兵力空虛的實情,也是來護兒這路水師偏師能夠輕鬆登陸、殺到平壤城下的原因之一。

不過來護兒大意輕敵,非但自己慘敗而歸,還把陸上部隊的物資丟失了,最後不顧一切的逃回來了。

就在來護兒抵達目的地前後,楊廣繼續在遼東城外和城內守軍對峙;另派九路大軍、共計萬兵力直取平壤,但這九路大軍到了平壤附近,已是人困馬乏、鬥志渙散,加上來護兒先敗和失去糧草物資攻城器械、平壤險固難攻等等因素。

宇文述等人打贏一戰後,只好見好就收,率領軍心稍微恢復了一點的隋軍撤退。

不料退兵途中中了乙支文德的水淹之計,使有序退軍變成大潰敗。

回到遼東城時,隋軍只有2700餘人。

第一次攻高句麗之戰遂以失敗而告終。

疑問??

楊廣的執迷不悟,會不會就是引蛇出洞的戰術?會不會就是打算把高句麗主力拖在遼東城以後,讓九路大軍和來護兒一起直搗黃龍?

如果來護兒沒有擅自行動,結果會不會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個人覺得以上疑問,是相當有意思、有意義的課題。

如果有朋友對這個感興趣,可以寫篇論文分享分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表最白炮灰

琴立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