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和吐谷渾經過首輪和談,處於弱勢一方的吐谷渾不僅割讓鄯善和且末、賠償大量財物,而且為了試探隋朝的態度,慕容伏允又令拓跋木彌退出祁連原這個戰略要地,就在吐谷渾君臣忐忑不安的等候之際,隋軍非但沒有趁機佔領祁連原,反而先一步撤走五千精兵,主將也從張須陀換成了劉權這個文官。

當拓跋木彌主力後退五十里,楊集為了回應吐谷渾善意,又把五千精兵換成雜兵……隋朝這些充滿友好態度的舉動,終於讓慕容伏允鬆了一口氣,至於東部的其他對峙點,他並不是很著急,如今的重中之重是把三沙城的軍民撤回腹地,將鄯善和且末徹徹底底的交給隋朝。

他為了儘快結束這該死的對峙,又命令文弱的慕容孝雋坐鎮當金山口,取代功勳赫赫的慕容鐵刃,這麼一來,也使兩國矛盾、戰爭的可能性集中到了西部地區。

東方無戰事,西部處於膠著狀態,但整個局勢卻在當金山口裡的一個小小部落扭轉了。

當金山口夾在祁連山、阿爾金山之間,呈現出西北向東南的“v”字形結構,最寬位置接近七十多里、最寬的南部也有五十餘里。

這個山口兩側是高山峻嶺,夏天的大量冰雪融水使山口內部鬱鬱蔥蔥、一碧萬頃,而冬天又有兩山隔絕風雪,故而有許許多多部落常年在此遊牧。

在北谷東南六十多里外,有一個名叫金山鎮的小城鎮,金山鎮緊貼祁連山而立,內部只能容納兩千餘戶牧民,其餘人都是以宗族的形式分佈在冰雪融水匯成的河流兩邊,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不僅有肥美的草原,也有一些種植青稞的良田。

金山鎮管轄範圍除了廣闊草原和良田以外,便是一座座低緩起伏的山丘,山丘上分佈著大片灌木,小的有數百畝、大的數十頃,彷彿是一顆顆美麗的綠松石鑲嵌在大地之上。

和當金山口內的其他部落一樣,金山鎮居民自對峙之日起,便陸陸續續遷往山口以南的腹地,除了一些不願遠離家鄉的牧民,這裡幾乎都沒有什麼人了。

每到夜裡,這裡就變得死一般的沉寂。

但是慕容鐵刃的到來卻打破了這種沉寂。

慕容鐵刃原本率領三萬大軍坐鎮南山口的狹窄地帶,後來慕容兆請他到北山口,幫助三沙城威懾鄯善弩支城的鄯善軍。

慕容鐵刃知道從吐谷渾大局上講,這是十分合理安排和請求,本人也意願移師北山口,只不過他的職責是把隋軍遏止在當金山口之外,防止戰火荼毒到吐谷渾腹地,其責任之重,並不弱於慕容兆。

若是他擅自移師,且被隋軍突破了這個戰略要地的話,後果對吐谷渾是致命的。

所以他接到慕容兆的請求之後,一方面緊急上報慕容伏允,一邊緊盯鄯善事態。

直到慕容伏允批准了,這才率軍北上。

但是對於先後損失了慕容世傑、慕容達幹這兩支大軍的慕容兆而言,這支姍姍來遲的軍隊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也改變不了他們龜縮三沙城的命運了。

所以慕容鐵刃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掩護三沙城軍民退入吐谷渾腹地,使他們後退途中不受弩支城鄯善軍的襲擊。

慕容伏允除了讓他掩護慕容兆撤退,還命令他摧毀當金山口之內一切可見的建築。

從這個決定,慕容鐵刃能看出慕容伏允不僅放棄鄯善、且末,就連漫長的當金山口也不要了,日後的吐谷渾,將會把一切勢力收縮到南山口以內的腹地,然後藉助比較狹窄的南山大營來防禦西部的隋軍。

接到命令之後,慕容鐵刃先率兩萬大軍向北山口挺進,又將一萬後軍分成十路,以北、中、南三路並進之勢,橫掃當金山口之內各部,逼迫不願離開的牧民向腹地遷移。

大軍所過之處,城牆坍塌、村寨焚燬、農田也遭到踐踏,使山谷之內本就的脆弱的農業文明全都消失在鐵蹄之下。

但是異常很快就發生了,在山谷之內的掃蕩的北路軍先後被一支來歷不明的軍隊殲滅了,三千士兵無聲無息的死在了睡夢之中。

這個訊息令慕容鐵刃十分震驚和惱怒,他要是不將這支軍隊殲滅,別說是迎接慕容兆迴歸了,便是連自己的後路都被堵死。

當他確定陽關隋軍因為和談而緩緩退回之後,便親率一萬五千大軍回援當金山口,他發誓要將這支賊軍全部殺死,以消心頭之恨、解後方之憂。

金山鎮屬於北路吐谷渾掃蕩的範圍,三支吐谷渾軍需要從北向南、再從南向北的連續掃蕩幾次,直到將五十里範圍內全部小城、村寨、聚落摧毀乾淨為止。

清晨的金山鎮籠罩在大霧之中,乳白色的霧氣彷彿從天而降的幔紗,使天地之白茫茫一片。

只有走到百步之外才會看清眼前的景緻,再走近,又會邊發現一片吐谷渾人的營盤,營內的穹帳只有百多頂,一群群戰馬拴在營帳之外,從戰馬的數量便可以推斷出這支吐谷渾軍只有一千人左右。

幾名山民裝束的人鬼頭鬼腦的出現在營地不遠處,他們細緻的觀察許久,便悄悄地退了回去,牽出藏在叢林中的戰馬,便策馬向東北方疾奔而去。

他們狂奔二十里左右,便鑽進了佔地十多頃的山丘之後,而在山丘背後的灌木叢中,藏著一支人數過萬的隋軍,這正是韋雲起率領的七千羌兵。

楊集本來是把來自党項的一萬羌兵盡數交給韋雲起打理的,但是韋雲起到了甘州不久就有了任務,他考慮到戰爭的需要、隱藏行跡的需要,最後只帶七千名羌兵和三百名大隋精銳。

楊集給韋雲起的任務是潛入吐谷渾腹地,利用山賊的名義配合薛世雄、麥鐵杖作戰,爭取把三沙城的吐谷渾士兵殲滅乾淨,要是有什麼突發事件,韋雲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決斷。

韋雲起從瓜州境內的甘泉水選道入境,稍作休整,便沿著祁連山向西面的當金山口靠近,在這途中,他們正好打聽到慕容鐵刃派出小股士兵搞破壞。

由於敵軍士兵不多,於是他便決定將這些敵軍獵殺乾淨。

時至今日,韋雲起為首的這支軍隊已經以偷襲的方式獵殺了三支隊伍,他們下手之狠,比起在大湖區的行動楊集尤勝幾分,一旦發起了襲擊,便將敵人斬盡殺絕,絕不留下一個活人。

一名斥候火長騎馬行至一頂小帳之前,他剛剛翻身下馬,一名士兵立刻進帳稟報,片刻後出來對斥候火長說道:“韋將軍讓你進去!”

“喏.”

火長應聲入帳。

大營內,韋雲起正站在一張地圖前檢視四周地形,這種地圖與以往的同色地圖不同,河渠、城池、村莊、橋樑、丘陵、森林分別以不同的顏色標明,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各個地方的情況。

而韋雲起眼前這張地圖,是楊集所派的大量細作繪製而成,由於時間比較充足,而且當金山口又是十分關鍵的所在,故而這張地圖畫得十分精準。

他觀看良久,便將一面紅色的小旗貼在一片叢林之上,表示這是他現在的駐地,等他忙好了,默默等待的斥候火長才上前行禮:“卑職參見將軍!”

“免禮!”

韋雲起問道:“你們此行可有收穫?”

“有的!”

火長連忙說道:“將軍,在西北的二十里之外,我們發現一座吐谷渾軍營,營盤之內約有百頂大帳,而戰馬也只有千匹左右.”

韋雲起聽了這番話,便沉思了起來。

吐谷渾也是一個遊牧為主的遊牧民族,他們計程車兵也以騎兵為主,一般都是一人雙騎,絕不會出現兩人一馬之事,而百頂大帳,也能推斷出,那支軍隊的人數是一千人,這與他們襲擊的三支軍隊完全吻合。

但現在這個營盤為何只有千匹戰馬,而不是正常的兩千呢?想到這裡,韋雲起又將目光移到地圖之上,目前順著當金山谷一直向西北走,默默的數到二十里外,便用一條樹枝點在了那裡,問道:“是這裡嗎?”

韋雲起帶來的斥候兵也是由最精銳、最出色的大隋士兵組成,識圖是他們最基本的技能。

這名火長上前看了一會兒,便十分確定的點頭道:“正是這裡.”

韋雲起將一面白旗粘上,又向營盤四周看了看,這裡離己方的確只有二十里左右,讓他意外的是營盤南北各有一座長滿灌木的山丘,一南一北和營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犄角之勢。

他看了看營盤,又看了看這兩片樹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呈現在他眼前的鼎立三足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殺陣,如果兩片叢林內布有伏兵的話,貿然攻打敵營的他,將會陷入前方無法攻破敵營、後方無法向東撤退、南北都被吐谷渾士兵攔截的困境。

當他的目光掃向營盤西北三十里外的北山口時,立刻明白這一千名吐谷渾其實是一個誘餌,而兩片叢林之內應該已經佈下了重兵,正等著自己送上門去。

而這個殺局,顯然是自己殲滅三支吐谷渾士兵之後,已經對慕容鐵刃形成了巨大威脅,所以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剷除自己,從而確保他們後路的暢通。

想到這裡,韋雲起便用手中樹枝先後點著那兩片樹木,向斥候火長說道:“你帶些精銳士兵,探清這兩片樹林的情況,然後回報於我.”

“將軍是說這兩片樹林裡面有伏兵?”

火長得到韋雲起的啟發,又看了看營盤和兩片樹林構成的“”字形,便領會了韋雲起的意思。

“不錯!”

韋雲起微微頷首:“我不僅懷疑有伏兵,也懷疑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監視之中,所以你們這一回務必要多加小心,絕不能讓敵軍發現你們。

如果裡面有伏兵,就要探清大致的數量.”

“卑職遵命!”

火長神色肅然的應了一聲,行色匆匆的告辭而去。

望著火長的離去的背影,韋雲起長長的吁了一口氣,從營盤和北山口之間的距離、兩國當前大勢來看,他其實大致猜出了伏兵的數量:如果樹林之內真有伏兵,那麼慕容鐵刃極有可能傾巢出動了。

韋雲起得此判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是兩營距離近,騎兵行動便捷。

二來是大隋和吐谷渾的關係已經趨於緩和,陽關軍也依照楊集之命慢慢的撤回了陽關,使三沙城之危暫時得到緩解;而這一邊恰恰與西方局勢相對,只因自己的存在、行動,已經嚴重威脅到他們撤退之路,故而變成了慕容鐵刃和慕容兆的首要之敵。

可現在的問題是,他如何無聲無息的把七千士兵的帶到營盤之前,又如何全殲對方呢?韋雲起想了想,便向侍立的親兵說道:“召集諸將過來議事!”

“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1913,公務員的仕途之旅

嘎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