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臧繼續看著,背後赫然還寫著:

大明帝國有義務保護持證人人身及財產之安全,為持證人提供公平公正之生產生活環境。

凡持證人自覺有遭不公待遇,皆可往各級官府申訴,各級官府皆需為申訴者提供合理之詮釋,否則以瀆職論處。

凡持證人於大明境外遭遇困難,造成人身及財產損失者,若是他國所為,大明帝國將會動用一切之措施,為其討還公道。

上述所謂之措施,包括使用武力。

大明皇帝陛下欽此。

這行小字念起來就很振奮人心。

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促成大明上下國家概念的形成,更加廣泛地激發起大明所有人的愛國情懷,朱克臧就想到了這一招。

以後誰敢欺負大明人,大明軍隊可就師出有名了!

有一說一,無論是前明還是新大明,對外戰爭基本沒軟過。

就連前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荷蘭和英國這兩個殖民主義者時也是毫不客氣,吊打這兩個侵略者。

有這種傳統在,朱克臧這行字,無論是官員、軍人、平民都很喜歡。

這種身份證將會先行頒發給常年往來於大明各地的商人、生員等人使用,之後再逐漸向民間擴散,直至符合條件的所有人都能領取到。

因為照相機技術還不夠成熟,自然得慢慢來,不能著急。

大明帝國第一代身份證除了激發所有人的國家概念和情懷外,其實,還有一件更主要的功能。

那就是替代路引、信票、憑條等比較繁瑣的手續和證明,簡化普通人的出行的手續,更有利於人口的流動。

時代不同了,朱克臧不需要百姓都被限制在幾畝農田上!

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之家,作為農戶出身的他,最不喜歡的便是商人,更別提什麼發展資本經濟了。

他老人家深知流民太多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所以他最怕天下人舍家撇業地四處流動。

要是大明的老百姓美食都出來瞎逛遊,或者全來應天城打工,說不定在有心人的蠱惑下,就能嘯聚山林、扯旗造反,嚴重威脅到老朱家的大好江山。

於是乎,前明的路引制度很快便出臺了。

路引制度是與大明律掛鉤的。

你想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辦事嗎?可以,先去衙門說明理由。

如果理由正當,官員可能會批准,讓你登記備案,發給你一張用雕版印刷或者手工填寫的路引,上面蓋著大印,寫著你的名字、年齡、籍貫、像貌,以及你要去的地方和攜帶的物品。

有了這張路引,你才可以出門。

畢竟,不是說明朝初期就不準百姓經商走動了,生老病死就全困在本地,那是不科學的,就連太祖也承認商為“四民”之一,只不過明初對人民流動之類的限制嚴苛較真的多,所以明初人民一般都不太“浪”。

前明《大誥》要求工、商之類無論遠近,水路,都需要路引明白開明,且隨身攜帶。

所以,怎麼用來說,如果穿越明初想經商外出怎麼辦?

首先你要確定你生非軍籍,那你可以想辦法,發動你的智商“易個籍”,入“商籍”,然後在戶籍當地開一個“離鄉證明(路引)”。

對了,你得保證貼身攜帶不丟失不弄壞路引,人要長得不像通緝犯,隨時準備和藹可親面對著面臨卡檢和抽檢的話,這種分定檢和不定檢。

遇到定檢卡口(比如說入城)叫你拿你出來,你就得面帶微笑的拿出來給人家看,態度要端正笑容要良善不能使什麼么蛾子,除此你還要預防,對面打馬而過的幾騎巡檢司漢子,看你獐頭鼠目不像本地著實可疑,大呵:“那廝,打哪來!”

你此時萬不可冷豔高貴置之不理或公然抗法,那時可沒有什麼文明執法,你最好撲通一下給爺爺們跪下,奉上路引,堅定不移口齒清楚的告訴這幾條威武的漢子,你就是路引上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對路引上的資訊那是對答如流,如果你顏值不夠有說服力,態度不夠端正,且路引過期(路引是有有限期的,鑑於古代的交通工具效率,請時刻檢查路引出行的有效期)。

奧,恭喜你,這幾條威武的漢子會面露兇相哐噹一聲將你落鎖帶你回去吃牢飯,那個時候可沒有網路讓你喊冤的.

不過,總的看來,做到以上幾點,你還是看來也是相對安全的(遇到土匪這事就不能怪路引了)。

不帶路引確實會坐牢的,好像明初有個誰,長輩生病,忘帶路引,被抓起來啦抓起來了,還是皇帝赦免才回家找媽的。

不要以為這麼輕易的證明了就給你放出來了,首先你的有個高大上的理由,別個皇帝就是因為感其孝,你理由不光輝點,誰搭理你,其次,你得讓皇帝知道,不然也只能呵呵

所以,在前明旅遊,不帶路引是見相當危險的事情,除非你是徐霞客徐公子,直接白嫖大明驛站。

新大明自然也是有路引制度的,這回,靠著第一代身份證,就能徹底取消路引了。

不然坐個火車去外地,還得去辦手續,多麻煩啊!

要說在明清戰爭剛剛結束之後,路引制度還多少能說得過去,但放在商業活動日趨頻繁的現下,這種制度已經很明顯地限制了社會的發展。

並且很可能在實施過程中,也讓許多冤屈和黑幕尋找到了寄生的土壤。

比如,你不給錢,就不給你辦路引,或者故意卡你幾天,你拿他們也沒辦法。

路引制度的實施,雖然的確讓犯罪率大幅降低,但同時也使得整個社會因此而處於半停滯的狀態,極大的阻礙了國家前行的步伐,也讓各種文明之間的碰撞缺少了相應的契機。

身份證的出現讓路引制度即將成為過去,自頒發之日起,大明境內將不再限制人員流動。

議政院也直接登報發文,把朱克臧陛下的仁政第一時間宣傳出去:只要有身份證,官府將不會再對百姓發出,從哪來、到哪去、去幹啥的靈魂三問。

新大明的商業迎來重大利好。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啟明志異

小c愛吃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