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寬心,今年很快就會有一大批糧食進入大明,煤礦今年也會大大增加。”

如何做到?

大明的南洋糧倉馬上要大豐收了,缺糧,不存在的!

至於煤礦就更不用擔心了,大明有完善的蒸汽機,開採煤礦的效率會大大增加,還有附庸國工人、旗人俘虜、南洋土著這些廉價勞動力幫忙,只怕沒地方消化挖出來的煤炭!

所以,現在朱克臧是有底氣玩這麼大一筆數額的基建的。

聽皇帝這麼一說完,首相陳永華臉上的愁容明顯沒有了。

這財政收入突然之間多了這麼多錢,他當然開心。

雖然有1500萬兩是銀行發出來的,但如果能用商品填充進來,相當於是朝廷提前把錢給賺了。

而且還沒完呢!

這大幾百萬兩隻是買地的收入,那8家公司,在開始基建後,還要交稅。

例如許德海要建立商業街的道路,就得大量採購水泥。

例如他採購20萬枚銀元的水泥,按照商稅法,國營水泥廠的這20萬的收入,就要拿出15%來交稅。

也就是3萬枚銀元。

所以,這樣做,稅基也擴建了,稅額自然就提高了。

不僅如此,還造就了一批人的就業,刺激了消費。

就是陳永華感覺,怎麼商稅法一出來,朱克臧才是受害最大的!

那些國營、皇營的工廠、公司大部分都是朱克臧的財產!

十月初一這一天的土地售賣,截止到下午三點就結束了。

訊息立刻在應天城的官場裡快速傳播。

“什麼!賣完了!”洪磊大為吃驚,下巴都差點掉下來了,“都是哪些人買的?”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疑惑,要拿下那些地,可不便宜啊。

大家都願意給皇帝面子,可是兜裡的錢不允許啊!

要是兜裡有個上千萬枚銀元,拿出十分之一討好皇帝,都是小事。

洪磊在想:會不會是假新聞,真有人願意傾家蕩產拿那麼多錢出來?

到了晚上,準確的訊息才傳出去。

洪磊高呼:“銀行也參與進來了!難怪!難怪!這怎麼成!這是左手的錢給右手的把戲!這是玩火自焚啊!”

為什麼洪磊說這是左手的錢給右手的把戲?

這應天新城賣土地,就是讓那些公司去找皇家銀行借錢,皇家銀行開動鑄幣機和印鈔機,把錢印出來給他們,然後他們再去將錢支付給戶部。

也就是說,到戶部的那些錢,大部分就是皇家銀行給出來的錢。

例如這一次,一共賣出去了420萬平方米的地,戶部的直接收入就是1680萬枚銀元。

因為土地的收入直接是歸屬到財政收入裡的,不算做稅收。

後面的各種稅恐怕還有個二百多萬枚銀元,當然,這些就是帝國稅務總局的事了。

加起來最後的總額也快2000萬了!

這種玩法大大出乎洪磊等人的意料之外,他們沒想到皇家銀行會參與進來。

要知道,皇家銀行一下子貸出去那麼多錢,萬一收不回來,就會引發大壞賬,引發金融危機。

洪磊高呼:“這是惡政,這是惡政!”

十月初一這一天晚上,幾乎整個應天京城的官員的世界觀,都被皇帝給重新刷了一遍。

有的人批判朱克臧是在刀刃上跳舞。

有人則高呼這是有史以來最英明的斂財之術。

官員和皇帝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是朱克臧發不出錢了,苦的不還是他們?

錦衣衛逼得那麼緊,他們要是敢伸手出去貪,留下了證據,後面就不得安生了。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賣地,才剛開始,眼看一場大規模的爭論就此要爆發了。

而此時的一五計劃的總設計師朱克臧在做什麼呢?

他還在算賬。

賣地的收入,僅僅是那些商人買地給的錢嗎?

如果你真以為這麼簡單,就太年輕了。

接下來還有幾項收入在這裡面。

一是稅收。

二是貸款的利息。

朱克臧現在並沒有將商稅定得很複雜,就是不想將商人的成本抬太高。

至少初期是要大肆鼓勵商業。

這裡面,只要有交易,就涉及到交稅,這些公司帶走了皇家銀行的錢,這基本上都是要拿來蓋樓、修路的。

而且參與進來的人,要有工資,只要工資達到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的標準,也要交稅。

稅收到這裡就完了麼?

並沒有!

你賣出去一套房,就是你的收入,你有收入,就得按照稅法交稅。

這個商業模式在這個時代是行得通的,前提就是要有人來買房。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商業模式中,皇家銀行也是有收入的,這是銀行的收入,銀行的支出就是除了銀行的基本運營費,剩餘的就是給老百姓的存錢利息了。

按照目前皇家銀行的存款利息,銀行肯定是賺錢的。

皇家銀行賺了錢,要怎麼辦?

一部分留給自己做運作,一部分上繳國庫。

上繳國庫之後,當然是投入民生建設和對外出口貿易,賺更多的錢來去拉動其他地方的發展。

等等,還沒完。

買房的人找皇家銀行貸款,也要交利息。

那麼接下來到底有沒有人願意買房?

假如城區的房子6銀元每平,買100平的房子,600銀元,找皇家銀行貸款,總還款額度1000銀元,分30年還完,每年還33銀元,每個月還銀元。

買不買得起?

以目前大明朝國民的收入,許多人都買不起。

但有一部分人肯定買得起。

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全款買。

只不過,普通老百姓買不起而已。

那麼問題又來了。

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只有有錢人買得起,這不是與朱克臧搞民生建設相悖了嗎?

這裡要搞清楚一個經濟學規律。

任何一件新的商品問世之初,都是給小部分人用的。

為什麼?

因為產能和技術水平決定的呀!

產能決定了商品的數量和邊際成本,技術水平決定了商品的單價成本。

新大明的城市化也不得不走這樣的道路,

當洪磊等人在哭天喊地、擔心天崩地裂的時候,皇帝心裡已經樂開了花。

新大明的城市化算是往前踏出了穩定的一步。

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嚐試,這也是一種大明新的收入方式。

朱克臧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朕即帝國

小奮鬥

炎太祖道武帝的憂鬱

季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