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開始,大明煤礦開採深度逐漸增大,礦井水量隨之增多,成為煤炭產量提升的瓶頸。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大明科學家黃履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蒸汽水泵,解決了礦井排水難題。

這臺機器後來廣受礦工好評,被稱為“礦工之友”!

離開大同煤礦之後,朱克臧又依次走訪了大同鋼鐵廠、大同建築石料公司、國防軍大同邊軍指揮部。

大同是晉、冀、蒙交通咽喉要道,還位於農牧交錯帶內部,是農業區與牧業區的複合過渡區,自古以來便是遊牧民族南下、東進中原的理想之地,因而國防軍在此重兵把守。

不過目前漠南漠北蒙古已經投明,邊防壓力其實不大。

朱克臧主要的目的是建設北方工業!

為此,在這些一五規劃的重點專案上,朱克臧陛下給出一系列高瞻遠矚的講話,為大明國營公司、國營工廠的生產指明瞭方向。

相關講話已經由禮部的官員收整合立,連夜印刷出版了一冊《朱克臧陛下北巡視察演講稿合集》,組織所有衙門、全軍展開廣泛學習!

朱克臧北巡的最後一站,是沉陽府的東北鐵路公司總部。

目前,東北、外東北、中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還在最新一版大明行政地圖示註的國境之內,但實際上,大明對於外東北和西伯利亞的控制力還比較微弱。

西伯利亞的安北都護府建設進度比較緩慢,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對西伯利亞實際控制。

為了加強對這些地區的控制,鐵路建設必須跟上。

好在對於東北和外東北的女真各部,也就是明八旗,大明的掌控比較到位。

朱克臧對待明八旗的政策其實是“捆為己用”。

用是要用的,但是捆綁的繩索卻是越來越緊,不見絲毫放鬆。

一開始的時候,朱克臧還把外東北周邊的地盤劃分給明八旗,讓他們設了幾個衛。

但後來,為了削弱明八旗,朱克臧先是將索倫人和巴爾虎人從明八旗的建制中抽離,成立了獨立於明八旗的索倫左右旗和巴爾虎左右旗,並且將索倫騎兵和巴爾虎騎兵收為大明天子的親兵!

然後,朱克臧又下旨讓重編明八旗,原本的明八旗就是個統稱,內部的劃分並不清晰。

而根據朱克臧的命令,明八旗也按照清八旗的旗色劃分了兩黃、兩白、兩紅、兩藍一共八個旗。

每個旗下面都設五個參領和二十五個左領,每個左領都是一百五十戶。

一個旗就只剩下三千七百五十戶,八個旗加一塊兒就只剩下三萬戶了。

而且朱克臧釋出聖旨,明八旗一戶最多隻能有五個人,同給予所有的明八旗“旗餘”以漢人民戶身份。

對於這樣的聖旨,以薩布素為首的明八旗自然是不敢反抗的,於是只能咬著牙服從。

可這樣一來,明八旗所能控制的人口就大大減少,只剩下了十五萬,自我維持的能力也同時減弱,不得不更加依賴大明朝廷的糧餉供應。

未來,明八旗很可能嚮明初的衛所制靠攏。

當然,朱克臧不會讓明八旗安穩下來的,他讓明八旗內部那些桀驁不馴的傢伙組建了一支掃蕩騎兵,大概就四千來人。

讓他們越過葉尼塞河,去找羅剎國的麻煩。

口號就是:搶羅剎國財富,發財滴乾活!

這支掃蕩騎兵團,由於受到BUFF加成,忠誠度還可以,有效阻止了冥頑不靈的羅剎人越過邊境,偷吃大明領土。

......

東北鐵路公司總部具體的位置在沉陽城以西十里的地。

如果在清末,這兒叫皇姑屯。

這會皇姑屯還叫黃桂窩鋪。

老實說,來這個地方,對於朱克臧不太吉祥!

因為這裡現在也有不少東瀛人。

好在這些東瀛人對大明忠心耿耿,絕對沒有刺客混入其中。

從這裡出發,兩萬多名高麗工人和東瀛工人和正在朝西南修建鐵路。

這條鐵路將沿著東北平原,跨過遼河,向西南連線順天府。

站在山上,看著蜿蜒的鐵路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朱克臧不由感慨,這一次,每一截枕木下可能都埋著高麗工人和東瀛工人的屍骨了。

消滅這兩地的人口,算是自己一點小小的貢獻吧?

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場面,兩萬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看起來雜亂無序,然而卻又分工明確,秩序井然,井井有條。

運輸泥土、岩石、物資的四輪馬車來回的穿梭在一個個工地,大量的水泥被運輸過來,不斷的澆築到一處處已經固定好的支柱樁上面。

看到眼前這樣熱火朝天的場面,朱克臧也是忍不住感慨起來,大明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大明瞭。

如果是在以前,想要組織幾千、上萬人來搞搞基建,都是需要朝廷這邊以徭役的形式來徵召農夫前來完成。

服徭役對於農人來說絕對是一件非常、非常艱苦的事情,因為服徭役期間,不僅僅沒有任何報酬,而且連吃的糧食,住的席子都需要自帶。

在動亂、饑荒的年代裡面,老百姓自身根本就沒有什麼糧食,服徭役期間往往不是累死就是餓死,以至於歷朝歷代,農民起義往往都是從服徭役的時候開始爆發起來的。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大明壓根不需要徭役制度,現在大明想要組織人起來搞大專案,都是付銀子,而有了銀元的驅動,大家做起事情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工地裡一片熱火朝天,人人都在賣力的幹活,甚至於不需要有人監督,因為幹活的多寡和自己的收入是相關聯的,乾的多,拿得多,做起事情來自然是非常的賣力。

東北常年天寒地凍,朱克臧捨不得讓大明百姓幹這種苦差事,便大力征發了高麗人和東瀛人來幹,他們樂意幹呢。

“皇上,外面風大,回公司吧!”

說的話是宋士意,他是宋應星的小兒子,他是工部鐵路局的一員能吏,多次參與設計大明朱皮火車。

如今,他也是大明派駐東北鐵路公司的負責人。

朱克臧緊了緊身上的呢大衣,點頭道:“宋愛卿,技術方面你要繼續加強學習,但另外一方面,也要盯緊公司賬目,別被底下人矇騙了!”

“請皇上放心……”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朕即帝國

小奮鬥

炎太祖道武帝的憂鬱

季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