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來曼一世毫不猶豫的拒絕的波斯老臣的提議,極為堅決的說道。

“陛下,議和是甜蜜的毒藥,萬萬不可!”

波斯老臣還想再勸,他不能看著帝國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妥協了之後,波斯還能成為帝國嗎?

然後又還能苟延殘喘多久呢?

“此事到此為止,做為帝國的皇帝,我已經有了決斷!”

蘇來曼一世打斷老臣的話。

殿上其他人異口同聲選擇了沉默。

比起守不住大不里士,然後被清軍斬首,他們還是想繼續在波斯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大不里士沒了,他們的一切也都沒了。

都是和皇帝捆綁在一起到利益集團!

老臣看著眾人的反應,也知道自己再勸下去也無用了,只能無比頹廢的嘆息了一聲,也算是預設了。

他現在只想退休,不管波斯這灘渾水,他管不過來。

既然已經決定議和了,蘇來曼一世暫時沒有危險,他又想去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帶著帝國最後的十五萬精銳大軍前去馬什哈德城與敵軍交戰,卻被敵軍擊敗,導致帝國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元帥侯賽尼·納尼。

話說侯賽尼·納尼當日吐血昏迷了之後,正逢大軍全線潰敗,他身邊的親兵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便直接護送著他逃回了國都。

今日,侯賽尼·納尼才剛剛甦醒了過來,侯賽尼·納尼已經知道訊息了,只不過剛才一直憂心於議和的事情,才一直沒有理會。

“侯賽尼·納尼葬送帝國最後精銳,視為大罪過,真主都不會放過他,所以我認為應該將他執行船刑,讓他去向神贖罪!”

蘇來曼一世一臉憤怒的道。

他恨死侯賽尼·納尼了,要不是他戰敗,葬送了帝國最後的精銳,他身為萬王之王的帝國皇帝,能有今天嗎!

就算是留剩下五萬人也好過全軍覆沒

所以侯賽尼·納尼必須要死,必須要送他去神的面前懺悔。

這個船刑可是波斯人的經典酷刑。

接受船刑前,犯人會被逼著連續喝好幾天牛奶和蜂蜜,如果不喝會被戳瞎眼。

被灌了牛奶和蜂蜜的犯人會關在有兩條橫木的船上,流放到河上漂著,成群結隊的蟲子被牛奶和蜂蜜吸引過來會把犯人活活咬死。

“陛下,不可!”

那名老臣老眼微瞪,立刻出言制止道。

明明都想好要躺平,要退休了,事到臨頭,他還是忍不住出手阻止這個昏庸皇帝的暴行。

典型的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動。

“怎麼?難道侯賽尼·納尼沒有戰敗?難道他沒有葬送帝國最後的精銳,他不該去向神靈懺悔嗎?”

蘇來曼一世怒道,對這名老臣越來越憤怒,什麼他都要反對,按他說的做,帝國也還是原來那個鳥樣,不如按自己的心意,起碼自己爽了。

“對,都是因為那個老傢伙,帝國才會戰敗,他需要站出來承擔罪過!”

不少侯賽尼·納尼的政敵紛紛出言支援皇帝將侯賽尼·納尼施以船刑。

不得不說,這個蘇來曼一世足夠昏庸,崇禎在他面前,都得甩他幾條街的明君!

雖然崇禎也幹過類似的事,比如倒黴的三邊總督鄭崇儉,沒有吃過一個敗仗,就被崇禎給賜死了。

崇禎在位期間,一共處死過七位總督,其中最冤的當屬鄭崇儉!

南明時期,有官員給皇帝上書,說“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

也就是說鄭崇儉沒丟過一座城,沒打過一場敗仗,而且他還立下大功,在瑪瑙山之戰中大破張獻忠。

但崇禎因自己的寵臣楊嗣昌自殺,對沒有及時救援的鄭崇儉心懷怨恨,直接將他逮捕入獄,甚至“不俟秋後,以五月棄市”。

此外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等人的死,也與崇禎的有直接關係。

崇禎在這一點上,和蘇來曼一世有些相似。

在老臣眼中,一切似乎平靜了下來,他看著蘇來曼一世,又看著四周起鬨的眾人,耳朵沒有聽到一點聲音。

因為人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有時候會遮蔽周圍的聲音。

他能不絕望嗎,波斯馬上損失三分之二的領土,又每年損失一千萬枚銀幣,若是再損失了侯賽尼·納尼這個帝國當前唯一能戰的老將,乾脆亡國算了,沒看眼了。

還沒等來議和,侯賽尼·納尼就被處以船刑,不過沒那麼快死,在船上還能多活幾天。

“親愛的格爾芬先生,我們波斯帝國給予大清最大的誠意,我們已經將戰犯侯賽尼·納尼處以極刑,不知道談判條件可否下手輕一點呢?”

格爾芬聽完翻譯擺擺手,他可不想管波斯人怎麼處理戰犯,只問他們:“兩個條件,答應還是不答應。”

蘇來曼一世趕緊點頭:“答應答應!”

“很好,既然你們波斯國那麼識相,我們的康熙大汗也是仁慈的天可汗,他准許你們波斯國成為大清的朝貢國!”

這招又是抄襲大明的了。

朱皇帝那句朝貢是結盟的高階形式,自然也傳入了大清國。

“你們波斯國不是擔心奧斯曼入寇或者我們大清再打你們嗎?”

“既然如此,不如當我們大清的朝貢國!”

朝貢國?

波斯皇帝和眾人面面相覷。

朝貢這玩意波斯人也是知道的,一般都是各國給他們上貢才是,怎麼讓他這個萬王之王朝貢別的國家呢!

當然,波斯人也不是沒朝貢過華夏。

歷史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華夏與波斯兩國之間就有了密切的往來。

根據史料的記載,波斯國國王曾經數十次派遣使節來到華夏,並給華夏皇帝帶來了當地的特產——珍珠、馴象等。

後來,到了唐朝貞觀時期,波斯國王再次派遣使節來大唐朝貢。

直到651年,波斯國內發生內亂,國王尹嗣俟被大首領驅逐。

尹嗣俟準備去往吐火羅避難,只可惜,還沒到這個地方,他就被阿拉伯人給殺了。

但是,尹嗣俟的兒子——卑路斯卻順利地逃到了吐火羅,654年,在他安定之後,就派遣使者來到唐朝,請求獲得大唐支援幫助其復國。

但是這歷史太遙遠了,他們波斯第三帝國真沒朝貢過誰!

“親愛的格爾芬,不如讓波斯當大清的盟友吧,我們結成牢不可破的同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寧江山

超級無敵小果凍

夭壽啦!太子殿下不想登基

連城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