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剛剛升起,夜空下的雪域高原顯得很美,築路的工人和戰士把一堆堆篝火點燃,映照著白雪皚皚的雪山,把夜空裝飾地繽紛絢爛。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年幼的年羹堯嘴裡反覆唸叨著這句話,不由地臉上微現苦澀。

年羹堯的家族本來姓嚴,祖籍安徽懷遠,後來訛“嚴”為“年”,遂以年為姓。

在明朝時,其家族出過戶部尚書年富。

後來年氏家族遷居遼東廣寧,在明清戰爭期間,年羹堯的曾祖年有升一家被清軍裹挾入旗,隸於漢軍鑲白旗下。

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考中進士,歷官知州,開始了家族的上升之路。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由文書官員起家,官至署理湖廣總督。

由於祖上沒有黑料,年家沒有被新大明所清算。

年羹堯是年遐齡的次子,大哥年希堯熱愛科學,對當官不感興趣,故而成為了大明格物致知學院的學子。

而年羹堯本人則是拜了大學士屈大均為老師。

本來屈大均是不同意年僅十二歲的年羹堯前往自然條件極度惡劣的雪域高原。

可是朱克臧聽到年羹堯的名字時,面色古怪,卻是點頭同意了大孝徒陪伴師父的請求。

因為原本歷史上,年羹堯就平定過雪域高原的叛亂。

原本的世界線,年羹堯進士出身,後入閣,由於十分受韃清皇帝的欣賞與信任,於是遷至四川地區任巡撫,作為封疆大官。

年羹堯為人聰慧,文武雙全,對於康熙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在四川任職時大有作為,也絲毫沒有辜負康熙帝的重任,平定雪區邊疆動亂。

年羹堯十分惜才,鎮守西安時,廣招天下人才謀士,以豐厚的俸祿來引進有用之人。

年羹堯極具軍事領導才能,曾在短短一個冬季的時間裡就逼得敵方叛軍十萬大軍全數繳械投降,且年羹堯料事如神,還能聞聲識敵。

年羹堯曾在平定青海時,某一日突然要求全軍次日每人攜帶木板與乾草,眾人不解,直至第二天行至泥淖處,才發現原來用草束填之,鋪上木板便能行軍無礙,他們的軍隊正是以這種方法破解地形的難題,攻入敵方內巢。

在鎮壓雪域高原地區的叛軍時,有一日晚上突然狂風來襲,但僅呼嘯片刻,年羹堯立刻喚人帶馬出營,於森林中搜尋敵軍,果真全數逮捕。

問其因,年羹堯說僅僅響動一時必然不是狂風,定是群鳥受驚,必有人驚擾,故判定敵軍來襲遂出兵擒之。

年羹堯在清前期對於平定邊疆、國家穩定有著不可取替的作用與貢獻,也因其運籌帷幄的軍事頭腦登上總督、撫遠大將軍之位,一度統領西北大權。

這一次,他提前踏上了征途,這也是朱克臧對他的栽培和考驗。

年羹堯人小心不小,跟著屈大均和潘阿強從成都出發,穿過雅安,目標直指昌都!

而從理塘開始,他面對的氣勢磅礴的橫斷山脈,要渡過洶湧的金沙江和無數冰河的,

中間翻過40多座海拔超過三千米的山口,其中海拔超過4800米的山口有12座!

光是高原反應,就讓年幼的年羹堯吃了大苦頭。

還好大明為了進藏,準備了大量的藥物,比如紅景天。

紅景天是一種抗機體缺氧和高原反應的中藥材,有益氣活血的功效,對於有高原反應的患者可以幫助緩解症狀,緩解缺氧的情況,提高人體對於缺氧的耐受性。

同時,還為近衛軍和國防軍準備了大批高麗進貢的人參,切片後分發士兵,保證人人都有,絕不克扣。

這個年代,藥材貴乏,人參是非常昂貴的,有吊命藥之稱,如果閻王要誰三更亡,吃下高麗人參,可以活到五更天才上西天。

除此之外,還準備了大量的糖水罐頭。

為什麼呢?

因為對抗高原反應,喝葡萄糖液是最管用的,喝葡萄糖之後能夠快速提升體內的血糖水平,能夠快速提供身體的熱量,增加體內對缺氧狀態的耐受能力,尤其對於在飢餓的時候,或者出現頭暈、頭痛、噁心等病人不想吃東西的時候,透過喝葡萄糖能夠適當的補充體內熱量。

但是大明還沒有研發葡萄糖化工業,只能先用普通糖水頂替,然後讓戰士和工人喝下後,自己體內分解成葡萄糖。

這些優待,對於近衛軍來說,這沒感覺,朱克臧就是近衛軍的親爹,爹對兒子好,正常!

而國防軍裡面,有不少清軍投降計程車兵,他們就特別感慨。

大明對待基層士兵實在是太周到了。

這些士兵掂量了一下標配的藥包,都有點捨不得用了,想著帶回家給老婆孩子老人用。

除了藥材,吃的更重要。

前文提到,大明在防腐工業有了一定的進展,不只是罐頭,甚至連泡麵都勉強制造了出來!

所以吃這方面根本不需要擔心。

但士兵總不能老吃這些速食產品吧,偶爾吃吃大米飯總不過分吧?

有一點卻限制了熱食,由於海拔高度較高,所以那裡的氣壓低,水的沸點降低,所以飯不容易煮熟,那怎麼煮飯啊?

別急,英明的朱皇帝早就有解救方案了。

那就是高壓鍋!

高壓鍋能夠在鍋內形成較高的氣壓,水的沸點會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所以能夠將飯煮熟。

大明早就有了製造高壓鍋的前置科技——橡膠。

用純鋼打造,然後使用橡膠做成密封膠條,然後鍋蓋處加減壓筏,對於大明工業來說實在是輕鬆。

“師父,您看這高壓鍋的閥門,跟蒸汽機好相似!”

“亮工(年羹堯的字),這就是陛下的偉大之處,他總能觸類旁通,我想,他就是透過蒸汽機的原理才發明了高壓鍋!”

屈大均一邊吃了香噴噴的米飯,一邊教導自己的徒兒。

不得不說,在雪域高原上行軍,熱呼呼的米飯能夠極大地鼓舞士氣。

米飯不常吃,主要餵給病號吃,因為煤炭攜帶不易。

這一次吃米飯,是因為明軍馬上要抵達昌都!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世界太不對勁

立花大魔王

完美穿越:開著飛船回到千年前

麵包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