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另一個負面客觀規律,隨著科技水平的持續進步,完成基礎知識積累所需的學習時間必然越來越長,這一點不會因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持續增強而改變。

古代會識文斷字已能當個賬房先生,到了二十一世紀,這卻是小學生的事情。

上條時間線裡,陳鋒在幼兒普及教育裡學完了高階微積分,結果普通人本科畢業卻要四十年。

古時誰要能活到三十歲,都不用看書,也不用出口成章,往那兒一擺就是德高望重見多識廣的鄉賢。

再稍微讀點書,會寫字,那就是正經學問人。

那是因為古時候本來需要人類記憶的東西就不多,知識尚在累積過程中。

當然古人裡也有才華橫溢曠古絕今的真·大佬,能用少量的背景知識堪破深奧的道理,那隻能恨不生在千年後了。

到了二十一世紀,三十歲的大師卻已經鳳毛麟角,萬里挑一。

再到三十一世紀,真正的學問大師基本都是百歲以上,且依然精神矍鑠的“中老年”。

放眼全人類,總量達到數億的科學工作者裡,如歐青嵐這般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億裡挑一。

歐陽博士與斯科特之流雖然也還算不錯,但與董山、伊曼努爾等人的差距卻是無限大。

造成這般現象的,在於隨著後世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原本短短几十年的壽命被拉長至近兩百歲。

人在經歷過十餘年的少年與發育期後,差不多依然在十六歲後成年,此後將迎來漫長的青壯年期,一直要到臨死前二三十年,才會因不可逆的衰老而感到明顯的體能下降,思維變慢。

至於可能導致精神狀態下滑的各種病症,在夸克治療儀和內迴圈培養倉等幾乎能再造身體的醫療手段下,根本不成問題。

身體都能再造,哪裡壞了換哪裡。

陳鋒斟酌許久,決定在生物學和醫學上也往前狠狠邁出去一步。

他決定不再被動等待後人或偶然或必然的提高喚醒度,也不再把大部分希望寄託在s菌上,轉而主動出擊,在過去的時間線中,學者們留下了很多開發基因的方法,楊國定博士發明的國定氨酸、沃森·蓋斯拉夫博士發明的基因液改造、以及針對性的基因喚醒改造技術。

在沒有s菌抗體時,這三大技術能將普通人的基因喚醒度提高至28~30%的層次。

後來這三項技術都被堪稱無敵的s菌抗體取代,沒了孕育而生的土壤,遺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陳鋒雖然並未系統的學過這些知識,但多少總有些瞭解。

如今的他某種意義上也算個學問大家,腦子裡針對性的記憶過一些歷史院整理出來的,二十一世紀中後期的重大醫學與生物學研究突破。

他會先拿出幾項核心關鍵技術,其中包括攻克肺癌、肝癌、艾滋、漸凍症等絕症相關的學術成果,這些事交給拉梅內克·南丁。

《無限鹼基——基因資訊本質論》與針對國定氨酸的靜默基因研究,則交給伊倫·艾爾文。

以伊倫的能力,又有陳鋒的直接指導,完成上半部分工作內容沒什麼問題,至於下半部分則屬於真正跨越時代的科技攻關,比起曾經的時間線裡提前了整整七百年。

陳鋒不求伊倫一定能成功,但只要伊倫做了,便算是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將來很可能會有人繼承這條路線,並最終把國定氨酸提前數百年,從消失的歷史中拿出來。

國定氨酸有弊端,在提高注意力集中度時,會一定程度壓制情感,在有《世外之歌》的滲透時,會成為入侵者的幫兇。

但在《世外之歌》被剋制後,國定氨酸的弊端消失,只剩好處。

陳鋒還會把基因液與喚醒改造技術的研發意向留進以後的《狂人猜想集》中,至於最終能不能成,造成怎樣的後果,就以後再看吧。

當然這件事做起來要謹慎。

他以前從未對人類的本質實施過如此大的改動計劃,未來重新變得撲朔迷離。

陳鋒倒也不怕翻車,反正寫進錦囊裡,下個月再實施,萬一玩脫出了事,下次過去看情況不對,回來還能補救。

可一旦賭贏了,那麼他能想象到將會發生什麼。

三種自有的基因喚醒度提高技術疊加s菌抗體特效,人類將能得到史上不曾有過的巨大提升。

他過去之後,說不定會有更多銀河人類與自己並肩作戰。

自己甚至可能失去最強戰士的頭銜。

但那又如何?像這次,如果有十萬銀河人類戰士,當場就贏了。

陳鋒要的從來就不是自己單打獨鬥的逞強。

他巴不得有更多厲害的戰友。

到時候先利用孩子媽的純天然親切感,施展十八般武藝把她給泡了,然後教她下棋,再給她透露些入侵者的手段,將她一點點的往上推。

等大決戰時,自己美滋滋的躲在指揮艦裡當個鹹魚護衛官,看著戰友們在孩子媽的指揮下所向無敵豈不美哉?當然這也只是陳鋒的美好願景罷了。

畢竟他本人突破35%的界限,並且還能持續提升,除了上述東西的疊加之外,還有大量涉粒子炸彈的輻射同化,以及腦子裡居住著的繁星帶來的量子刺激的功勞。

後面這兩樣不太可能被提前製造出來。

林布能到35%,毫無疑問與復甦因子有著直接關係,這同樣有極大的偶然因素。

一個小時後,賴恩與歐國華才終於見到他。

陳鋒在倆人面前攤開一張紙,“之前我計劃增加十個新攻關專案,現在情況有變,我們要增加十二個專案。

新增的這兩個分別為……”良久之後,他對著目瞪口呆的兩人說道:“這兩個專案相輔相成,各有側重。

一個偏向生物學,一個偏向醫學,但其實都與遺傳資訊打交道。

我會邀請林頓研究院的伊倫·艾爾文和北美醫療科學協會前任副會長拉梅內克·南丁過來主持工作。

職級上,這兩位都服從賴恩你這個星鋒院總負責人的直接管轄.”

賴恩略有些猶豫,“這兩位我都很熟悉,伊倫博士更是我的上司。

我認為他們的研究方向和我擅長的領域跨度比較大。

不如再另行成立星鋒生命科學研究院,讓他們自主決策來得好.”

陳鋒搖頭,“賴恩你不必妄自菲薄,我讓你當他們的上司自然是有我的考慮。

這隻關乎你的能力,與你的膚色毫無關係。

比起其他人,我最信任你。

有你來貫徹我的策略,才不至於讓計劃走偏了方向,你明白嗎?”

“好吧,我試試.”

陳鋒:“你不能說試試,而是必須做好.”

“行,我必須做好.”

“這就對了.”

旁邊的歐國華聽說陳鋒又要追加專案,還已經挖來大牛,上馬已成必然,頓時有點難受了。

在之前的計劃中,歐禾集團已經掏出不少資金,如今陳鋒又來,還臨時改主意,歐總感到壓力很大,即便歐禾集團實力雄厚,畢竟如此大的體量,要養很多人,錢再多也不能這樣掏。

陳鋒一眼看出他的為難之處,笑道:“歐叔你不必擔心。

我自己這邊繼續追加投資,到時候股份情況按比例換算即可。

咱誰也不佔誰的便宜.”

歐國華短時間內表情數變。

一向雷厲風行的他,罕見的猶豫了。

仔細權衡許久後,他說道,“我需要出去召開一次電話會議,等我半個小時.”

陳鋒點頭:“好.”

等歐國華一走,陳鋒便又拉過賴恩,開啟早已做好的ppt文件,從製作超高算力的碳結構電腦晶片的超純碳單質技術開始講解。

某種意義上,碳元素應該算地球上最複雜,特性最豐富,變化最多,最詭異與神秘的元素。

自從人類創造了化學這門學科,提出碳元素的概念,再到二十一世紀,歷經這麼多年的發展,人類對碳元素的琢磨依然停留在十分淺顯的地步,石墨烯這種新玩法依然高貴的屹立在尖端科技的行列。

碳原子內的基本作用力特性複雜到可以組成碳基生物,甚至能組成人類。

“技術難點在於兩處。

第一,提純。

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很難做到。

但當我們之前那幾項材料學研究完成,我們可以改良裝置與工藝,達到標準.”

“第二,合成既穩定,又有高電子通量運載能力的晶片級晶體結構。

這種碳晶體結構組成的積體電路比單晶矽晶片體積更小,電子運載能力更強,更穩定,甚至能形成龐大的立體結構,你仔細看這個結構體的分子式.”

陳鋒指著ppt裡,他本人手繪出來的,區別於石墨晶體、金剛石晶體與足球烯分子式立體結構的圖樣。

賴恩琢磨許久,“分子式合理,但你提出的合成條件依然超越了我們的科技水平.”

陳鋒哈哈一笑,再點開下一張圖,“這是我設計的裝置,你仔細看我們在裡面運用了哪些新材料.”

賴恩晃眼一瞟,大驚失色,“除了這兩樣特種金屬之外,其他常溫超導材料與現有條件無法具備的三種材料,都在我們之前的專案裡.”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讓你做兼職但是沒指這個兼職啊

雨中的風聲

我一個高中生開蘭博基尼合理吧

走了也不說

絕世大丈夫

小小那個蕭

成妖記

好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