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戰士與普通士兵最大的區別,正在於每個鷹擊戰士都既能擔當通訊兵,迅速分析情報抓出要點,也能擔當自己的指揮官,迅速做出個人決策,還能身體力行的將足以左右戰局的決策付諸實踐。

所以每個鷹擊戰士其實都是能在戰場上隨機應變的全才。

但每次裝備效能的提升,對戰士必然會帶來更大的挑戰。

譬如全新引力波場探測儀,可以收集到比過去更多更精細的資訊,將其以列表和投影影象的形式投放在戰術頭盔上。

探測裝置越精密和靈敏,給出的資訊量便越大,細節越多。

精英級的鷹擊戰士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從這些資訊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做出完美策略。

普通水平的戰士則會一臉懵圈,根本反應不過來,不得不下調探測器精度,恢復到過去的檔次。

普通戰士捕捉到的細節便沒有精英戰士的多。

在局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往往就是這些細節決定生死成敗,只在一瞬間。

強者能人所不能,弱者受困於自身的天花板,兩者發揮出來的實力便天差地別。

如今陳鋒的終極強化鷹擊甲上裝載的,是完整具備鐳的引力波場科技效能的頂級探測器,效能為舊版探測器的三倍有餘,給出來的資訊量則達到了過去的二十七倍。

精英戰士的精英強化版稍微壓制了效能,只發揮到鐳的科技的60~70%。

普通戰士的強化版則發揮到45~50%。

但資訊收集裝置的效能只是其中一個差異,另外的最大差異則在動力上。

陳鋒的終極強化鷹擊甲重量是精英強化版的兩倍,普通強化版的三倍!因為他加裝了共計五個類曲率引擎,精英強化版只有兩個,普通強化版則只有一個。

陳鋒不但可以捕捉過去二十七倍的資訊,甚至還能利用五個類曲率引擎做出黑光戰獸也無法完成的曲線類曲率運動!所以陳鋒與精銳鷹擊戰士的差別才那麼大,精銳與普通鷹擊戰士的差別才那麼大。

現在陳鋒已經完全掌握了自己的終極鷹擊甲,他的實力木桶效應的木板終於齊平了,自身能力與裝備水平達到了罕見的完美均衡。

但其他戰士卻還在持續不斷的苦練中,提高對剛剛更新換代的裝備的適應度。

在這三個月裡,以泰坦院為首,各大研究院群策群力,眾多工業基地全力以赴,人類的自有生產力迸發到了極致。

人類的軍備更新換代程序被推進得極快。

戰艦護盾與太空雷達的效能在新引力波場技術的幫助下,完成了全面迭代。

不過戰艦的引擎倒是毫無寸進,大型類曲率引擎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製造遇到了材料學瓶頸,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攻關中。

新型鷹擊甲也完成了相對全面列裝,自由陣線的一線縱隊共計近五十萬名鷹擊戰士全部換上了普通強化與精英強化鷹擊甲。

如果不出任何意外,再有三個月,幾乎所有縱隊的鷹擊戰士,都能至少擁有一套普通強化鷹擊甲。

人類這邊熱火朝天,蓬勃發展,但龜縮在地球上的鐳卻毫無動靜。

自由陣線的高層雖然無法猜到鐳到底在圖謀些什麼,但此消彼長之下,如果不趁機加大活動強度,搶奪更多的資源,那就是愚蠢。

人類的兵力逐漸變得更活躍起來,開始主動突襲鐳佔據的資源礦場,切斷部分通往地球與鐳的太空礦場的戴森膜微波輸電網路,轉接到自己的資源上。

籠罩在太陽系空間裡的戰爭密雲,漸漸變得愈加濃郁。

……“通知大風縱隊與凱撒縱隊,降低引擎功率,加強透射能量場的功率,提高隱蔽性,轉為滑翔模式,逐漸靠近前方.”

天心縱隊的旗艦裡,唐天心雙手按在指揮台上,目不轉睛的盯著前方投影星圖。

在投影星圖的最中央,是一個極度龐大的多連環單臂自旋空間站。

空間站靜靜的漂浮在太空中。

它看起來像一排被串聯起來的巨大車軲轆。

共有八層軲轆,每層直徑均超過六百公里。

其中四層在淡黃色的戴森膜外,四層在戴森膜內。

串聯軲轆的巨大金屬圓柱平均分點處,則是一個直徑五百公里的滾圓金屬球。

此時這滾圓金屬球的表面時而閃爍吞吐著足以擊穿真空,彷彿河流的大型電子漿流。

又有成千上萬的小型飛船持續不斷的從靠裡側的四個軲轆上洞開的倉口飛出,直奔停靠在旁邊虛空裡的紡錘形大型飛船。

這裡是戴森膜上匯聚生成生物電池的南極點。

那些大型飛船,則是鐳的武裝運輸隊。

天心縱隊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整合。

在陳鋒的特殊關照與“人類最強教官”丁虎殫精竭慮的持續培養之下,天心縱隊內的兩萬名戰士率先完成了對新裝備的全面適應性訓練,具備了當前人類的最強戰力。

是時候用一場行動打響名聲,鼓舞正在緊鑼密鼓備戰中的全人類的信心,並且搶回更多寶貴資源——生物電池了。

這是完成重建的天心縱隊第一次行動。

艦隊行進目標直指戴森膜南極點,戰略目標是短暫截斷鐳的大型運輸艦隊,拿回至少半個月產能的戴森膜生物電池!這相當於把自由陣線的能量總額,瞬間提高%!可將類曲率引擎和新引力波場探測儀的產能提高一倍!火星基地十大一線縱隊來了三個,還有凱撒縱隊與大風縱隊。

其餘二三線縱隊數十個。

大型戰艦總量達到7800艘。

這也是近三月來,自由陣線採取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此時艦隊距離南極點還有六十三萬公里。

切換為關閉引擎的靜默滑翔後,艦隊將會以平均每秒三百公里的低速逐漸靠近,並於2100秒後抵達南極點太空站的附近。

根據情報,共計一千艘武裝運輸艦與八百艘大型戰鬥艦的鐳的艦隊將在1500秒後完成生物電池採集,並在1900秒後完成集合。

2120秒後,鐳的艦隊將會先啟動普通粒子發動機開始加速,然後在100秒後完成大型類曲率引擎的預熱,並啟動,進入超高速推進模式。

是的,這又是艦隊的另一個任務了。

在靜默了整整三個月後,鐳的第一個舉動,便是拿出這支剛被加裝了大型類曲率引擎的運輸艦隊。

這表明鐳又先人類一步掌握了這種科技,並將其運用在實踐中。

如果火星聯軍既能搶回電池,又能拿下一艘完整的運輸艦,那麼人類的材料學瓶頸便不攻自破,戰艦引擎的科技水平又能追上,甚至超過鐳。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亦不明白為何鐳會將剛研發完成的大型引擎直接列裝,並派遣出來,而不是悄無聲息的先全部完成更新換代,但總不能放過機會。

人類情報的時間性準確到這個程度,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情理之中。

因為控制這個艦隊的“人”是鐳。

在它的統御下,集中在地球上,爪牙卻又遍佈大半太陽系的龐大勢力,整個就是臺精密到每個零部件的運轉誤差都不超過毫秒的機器。

時間緩緩流逝,潛伏艦隊逐漸靠近。

即便光學望遠鏡也能看清遠處密密麻麻如同螞蟻搬家的小型運輸艦。

這些小型運輸艦正不斷的將長十餘米,寬三米,高三米的集裝箱櫃,用硬連線拖往武裝運輸艦。

武裝運輸艦通體由金屬覆蓋,不設任何透射視窗,只時不時的閃爍各種不同顏色的指示燈。

這是屬於鐳的獨有戰艦設計方案。

它無需肉眼觀察,那麼便無須能量力場重點保護的透視舷窗。

機艙內也不需要空氣迴圈系統,可以保持純真空狀態。

機艙內部的空間被開發利用到了極致,武裝運輸艦的體積小於人類母艦,但其運載力卻是人類母艦兩倍以上。

另外八百艘大型戰鬥艦與此時唐天心指揮的主戰旗艦也差不多大小,運載力依然兩倍有餘。

不過,人類艦隊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還有共計近十二萬的鷹擊戰士。

指揮室裡氣氛慢慢變得緊張起來。

就連作戰經驗豐富的唐天心也悄然攥緊了拳頭,全神貫注的注視著星圖。

模擬星圖中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太空隕石,以及代表各種宇宙射線和太陽風運轉軌跡的投影射線。

這一切的資訊落在唐天心的眼睛裡,被她高速運轉的指揮官大腦抽絲剝繭的分析著。

戰爭,無所不用其極,掌握一切資訊,才能制定完美策略。

1500秒後,小型運輸艦完成搬運任務,開始往空間站裡退卻。

武裝運輸艦開始集中,戰鬥艦則先靠攏,然後擴散陣型,進行例行公事般的外圍警戒。

1900秒後,武裝運輸艦集結完成,開始調配陣型,逐漸轉化為適合連鎖類曲率運動的統一陣型。

等這些戰艦結陣完畢後,最前方的武裝運輸艦可以開啟引擎壓縮前方空間的最大功率,最後方的運輸艦則開啟膨脹後方空間的最大功率。

一千艘武裝運輸艦將會共享一個完整的類曲率運動軌跡空間,以最節約能源的方式前進。

另外八百艘戰鬥艦也適當靠攏,形成從前到後共計八個小型推進陣型,將運輸艦的陣型保護在正方體的中央點。

表面看起來,鐳的艦隊對火星縱隊聯軍的行動一無所知,毫無防備。

但天心旗艦裡沒有一個人敢放鬆警惕。

眾人就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彷彿生怕被鐳聽見。

百年來數十萬次人類與鐳間的遭遇戰,告訴人類一個常識。

永遠不要小看鐳的戒備心。

它就是個變態!它能永遠不知疲倦的將“心態”保持在戰鬥狀態。

雙方每次遭遇戰,都是從一開始接觸,便瞬間進入白熱化!2000秒整,唐天心的手掌突然按在了近場量子通訊儀上,大聲說道。

“使用儲備生物電池,透射能量場超常規負荷33%運轉!引擎點火!五秒內將動力提升至百分之三十!艦隊陣型整體轉向,往黃道面xyz線切角分別為負、負、負方向前進!沿1731r曲率線直插第六空間站外環中點!行進至直線距離3215公里時陣型散開,呈傘形陣!”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去正道當臥底

自成一派

末日危機的流浪生存之旅

帝國的黎明

大千印象

千佛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