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欣慰於獵戶臂人類當前擁有的龐大規模,失望於並未看到更高的科技發展。

帝國疆域的擴張主要來自五百年前衝出太陽系的部分奮進者號在不同的地方生根發芽。

除量子折躍星門之外,人類創造的全新科技大體也都在陳鋒的想象和推理的範圍內。

他現在能看懂,就說明程度還不夠。

目前人類總人口數量大約為三十五萬億,平均每個行星系的人口規模為二十四億三千萬。

人類建成的恆星級戴森膜數量為十萬餘座。

人口數量看似很龐大,調動的能源總量很驚人,但依然是量變,不是質變。

假如敵人依然只是球型戰艦,或許陳鋒已經可以提前宣告勝利了。

但現在陳鋒的假想敵已經從球形戰艦變成了複眼文明位於銀河疆域內的百萬稜艦,甚至他還考慮到了位於室女座本星系群中的複眼母星的潛在威脅,此時顯然沒到提前慶祝的時候。

他的失望還有另外一層。

他沒想到竟連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沒看到。

唐天心、丁虎、林布、斯科特、歐陽正華、歐青嵐、董山、盧先鋒、龐德、葉路明等人一個都沒有,甚至連拿威綸、馬蒂爾德、蓋烏斯、夏爾、勞倫斯、貝恩斯塔這些也都一個沒見著。

這次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動如此之大,太陽系內更慘遭族滅,陳鋒有想過肯定會損失一些人。

這些熟人的先祖完全可能部分留在太陽系內,然後陣亡在zs末日浩劫中。

但一個都沒,也太過分了。

“薇星,重新搜尋這些人……”他又新增了更多人選名單。

陳鋒的記憶力非常好,也很刻意的在努力記住更多有用的人,他腦子裡起碼裝著上千個名字與上千人的音容笑貌。

他一股腦兒把名字先全報了出去,同時他也透過在腦海中構建畫面的方式,以每張圖片近百張人臉的強度輸出容貌照片。

當初人類最後一波離開太陽系時,可是370億人走掉210億,佔比超過一半。

即便只考慮最基本的機率統計學,那麼多熟人的先祖總也該走出去一些的。

兩個小時後,薇星:“先生,已經完成初步搜尋,並未發現對應人物,是否繼續?”

陳鋒:“啊?”

真一個熟人都沒有!這不符合他長久以來在持續的穿越中用經驗總結出來的看似謬論,實則真理的個人邏輯。

總不能我在乎的所有人的先祖都留在太陽系內,又或者乘坐的奮進號都翻了船吧?這得倒黴成什麼樣,才會發生這種綜合型小機率事件?陳鋒白眼狂翻。

搞我呢!簡直闖鬼。

他不想接受這事實,但現實不因他的個人意志而轉移。

“分出百分之十的算力,開啟長效檢索,有訊息就通知我,沒訊息就一直找。

其他算力繼續重點分析科技和晨風帝國的狀況.”

重新吩咐下去後,陳鋒用整整兩個小時完成心理建設,勉強走了出來。

他又簡單看了些別的重要史料。

比如太陽穹頂自2589年於太陽系消失之後,在2599年又出現在了比鄰星系。

從太陽系遷入比鄰星系的基礎人口規模接近五千萬,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到2599年時,比鄰星系內已然擁有超過百億的人口規模。

當時人類已在比鄰星系上率先完成第五代戴森膜,並且還是三個,將半人馬座a星a、半人馬座a星b和比鄰星這三個恆星全利用了起來。

包含了比鄰星的南門二星系是繁榮程度僅次於母星太陽系的人類文明第二極,且由於三星系統的存在,具備充足能源,被認為擁有極高潛力。

但這一切在2599年後戛然而止。

太陽穹頂變成了比鄰星穹頂,並故技重施投放zs菌。

這次人類有了準備,從一開始就執行嚴格隔離,並快速清剿行星,徹底湮滅被感染的太空站與艦船,所以比鄰星人類在付出少量犧牲後便迅速撲滅了zs菌的威脅,前後跨度不足五年。

結果看起來還不錯,但比鄰星穹頂為維持zs菌存在而篡改規則的時間太短,能源似乎並未耗盡。

此後比鄰星穹頂也並未消失,將這三星系統一直籠罩到了現在。

比鄰星裡系的人類無法再接收外部資訊,潛力被壓制,發展驟然放緩。

這般處境與上條時間線裡的太陽系稍有差別。

第八條時間線裡的太陽系人類領導者壓根就不確定離開的人類是否成功建成了殖民地,同時也不願意暴露這些殖民地的存在,所以從未對外公佈過自有科技。

這條時間線裡,比鄰星卻依然堅持透過射電訊號對外公佈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幫助外面的獵戶臂人類。

但在不知不覺間,比鄰星文明早已落後獵戶臂人類數個科技代差,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嚴重落後了。

比鄰星人類依然孜孜不倦的平均每隔十年集中向外公佈一次資訊。

最近一次公佈發生在3015年。

然而比鄰星提供的科技資訊庫中涉及到的幾乎所有領域,外面的獵戶臂人類早在2900年前便全部攻克了。

但沒人嘲笑比鄰星人類的“無知與落後”,只是覺得心疼。

他們本該是最有潛力的族人,只是替全人類承受了最大的壓力,變成了籠中鳥而已。

獵戶臂人類也在比鄰星穹頂上看到了入侵者的強大,從未停止過對破解穹頂的嘗試,只是一直找不到頭緒,拿穹頂依然毫無辦法。

這穹頂顯然是一種超出人類對大統一理論認知的宇宙奇蹟般的存在。

陳鋒倒是從這段彷彿細枝末節的情報中得到了重要提示。

這證明了謝爾蓋關於太陽穹頂的第二個猜想。

維持不符合宇宙自然規律的異化規則,的確會持續快速消耗穹頂的儲備能量。

當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穹頂會短暫失效,瞬間消失。

之前陳鋒也曾懷疑過複眼者是將穹頂直接挪走,轉移到了別的星系。

現在既然暴露出10年的空白時間,那說明在這十年裡,太陽穹頂應該是召回充能了。

這當然是個好訊息。

這暴露出了恆星穹頂的能力上限,應該不會出現比zs菌更強的手段了。

同時這也部分暴露出複眼文明掌握的手段上限。

人類建立了如此之多的殖民地,比鄰星只是當時比較出眾的那個而已。

但複眼者卻始終只投放了一個比鄰星穹頂。

是他們不想要更多?顯然不可能,這麼好使的東西,肯定多多益善。

陳鋒大膽假設,再果斷猜想。

只投放一個,那是因為他們手中壓根就只有一個。

陳鋒甚至推測到了這次稜艦艦隊發動攻擊的模式。

複眼文明預設的遠端航線必然直指比鄰星。

在抵達後,複眼文明應該會採取分兵策略。

僅派遣少量稜艦進入比鄰星穹頂,用數年時間完成收割,並在差不多的時候將穹頂轉移至下一個行星系進行封鎖。

其他大部分的稜艦,則會分散開來,分別撲向不同的人類殖民地,利用超長的戰線製造出個龐大的絞肉機,快速消磨人類的有生力量,並利用其超強機動力與搜查能力,先在獵戶臂內完成清剿,再去追擊那些逃往獵戶臂外的人類。

這種模式與當初複眼者與迷族之間的戰爭如出一轍。

只不過複眼者的戰艦又經歷了更新換代,變成了如今的稜艦。

現在陳鋒已經足夠了解雙方各自的科技水平。

以他對戰爭的理解,他認為獵戶臂內的人類大約能堅持一百到一百五十年。

人類的主要活動範圍只有五千光年直徑,比當初遍佈全銀河系的迷族疆域小很多,人口數量也少很多。

這一仗,肯定打不了幾千年,也必輸。

只要人類無法摧毀稜形戰艦,最後人類便必然敗亡。

或許真正的恆星炮亦或是大量黑洞炸彈叢集可以對稜艦造成威脅,但這有點想當然了。

在以前的時間線中,人類之所以總能輕易困住球型戰艦,成功剋制其瞬間折躍能力,那是因為操控該球型戰艦的複眼個體做出了很私人性質的判斷,堅定的認為人類無法攻破球艦防護,判斷失誤了。

並且球艦的主要功能只是巡邏,並非複眼者的主戰裝備。

當人類提前衝出太陽系,並快速發展成如今的類三級文明後,複眼者顯然不可能再掉以輕心。

對方必然從一開始就全力防備,拿出真正的戰爭態度,再想輕易將其困住狂揍,不太可能了。

必須面對更認真的敵人,這是人類快速發展必須承受的代價。

陳鋒也認為,在宇宙級的戰爭中,想玩什麼假裝自己很弱,其實超強的扮豬吃虎,是沒有意義且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陳鋒依然認定人類必敗。

作為一個幾乎每次都站到最後的戰士,內心卻是個堅定的敗亡主義者,他著實扭曲,但這也是支撐他一路走到今天的獨門絕學。

看完所有重要資訊用了陳鋒接近一整天,略累。

他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開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思考問題。

到底要不要與這條時間線裡的殖民地人類深度接觸,並親自加入到戰爭裡,是時候做出決定了。

坦白講,他之前膨脹時也曾產生過一個幻覺。

那就是自己對人類很重要,自己不參戰的話人類看不到希望。

但現在他慢慢改了主意。

人類的戰爭理念已從單兵戰力為主變成了以戰艦或者戰機為主的叢集式作戰。

就算他重新回去參戰,親自登上前線,也只不過是萬億士兵中的一個。

哪怕自己比較出眾,算個兵王,但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也依然只是滄海一粟。

他可沒膨脹到以為自己一個人就能比肩一個龐大的軍團。

至於他的那些戰爭經驗,看似重要,但早已被他留在了《狂人猜想集》的“扉頁密碼”中,也被髮掘了出來,再被歷代學者、軍事領袖、政治領袖與智囊團等等反覆推敲研究透徹了。

所以,現在陳鋒意識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重要。

如果人類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單兵裝備,那麼有他沒他,其實都差不多意思。

現在距離複眼者抵達比鄰星沒多少天了。

甚至複眼者的艦隊可能已經進入獵戶臂,只是還沒從遠距離折躍的狀態脫離出來,人類監測不到而已。

哪怕他當場自爆身份成功,逼著科學家們專門為他個人開發單兵武器,時間也來不及了。

工程學特別講究經驗積累。

這種經驗並非簡單的技術運用,也包括很多創意上的積累。

工程學的核心正在於如何將當前時代的尖端技術,用既科學又合理的方式組合到一起,穩定且可靠的達到某種功能,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

組合科技的過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實充滿了創意與靈感,不是藝術卻彷彿藝術,就如當年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卡爾·本茨發明內燃機等等。

每一次工程學上的發明創造,看似充滿機油的氣息,卻又無一不是頂級工程師們藝術才華的具現。

量子智慧可以透過模擬積累一些技術運用方面的經驗,幫助人類少走彎路,但要想實現符合人類需求的創新,卻還是得人來。

現在人類對戰甲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五百年前。

不同時代的科技水平卻已經出現巨大代差。

零部件的作用機理都不一樣,過去的經驗無法沿用,陳鋒要別人給他設計單兵甲,那又得從零基礎重新開始。

一個月的樣子,要補完五百年的科技停滯,讓單兵武器追上甚至超過其他型別的兵種,實在不現實。

沒有最趁手最完美的裝備,他即便去了,也發揮不出實力。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選擇登上戰艦成為一名艦載兵,那更沒意義了。

以他的指揮才能,倒是能勉強勝任艦隊指揮官的職務。

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沒有唐天心那樣的才能與天賦,幹得未必比別人好。

他冒險登上前線,看起來很有氣勢,可萬一不留神提前戰死,又或者乾脆被活捉,那才是真的慘。

經過深思熟慮,陳鋒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決定不親自參戰,只躲藏在暗處,透過薇星的共鳴通道悄悄竊取資訊,持續收集資料,以期得到更多訊息。

這次人類和稜艦艦隊之間的戰爭會持續很久。

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戰艦與戰機,不同的槍炮與導彈,哪怕不能打碎稜艦,每次造成的爆炸與能量衝擊總會有些區別。

科學家們也會持續分析,儘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殺傷手段。

比如萬一某種來自某行星系中的特殊材料爆炸造成的衝擊波,可以讓稜艦的聚能護盾劇烈震盪呢?又比如某種低階文明星球裡某生物的分泌物,在經過持續提純與強化後,可以腐蝕稜艦錶殼呢?雖然這是極小機率事件,但陳鋒總得保持期待。

總之,他的存在可以讓這條時間線裡的敗亡變得有意義。

他能記住這些重要的事項,並將其線索埋進下一條時間線的歷史中,讓人類發展有所側重。

他的存在可以將人類的一點小小突破無限放大。

可如果他提前死了,他都不知道這條時間線裡的人類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如果成功了,他又不知道,那麼他下次的改動就可能導致失敗。

如果失敗了,他又沒看到,又沒辦法總結經驗教訓,等於白白犧牲。

所以,他是人類抗爭的價值底線。

只要他還活著,就能讓失敗也變得有意義,下次他也能想辦法怎麼維持住成功態勢。

以前陳鋒是沒得選,所以不上不行。

現在有得選了,他在做決定之前就能多琢磨一下。

他已經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成功說服了自己。

所以他改了主意,決定更功利一些,當個潛藏在暗處的“冷漠觀察者”。

陳鋒重新開啟了星圖,再度看著資訊變得更全面的投影。

此時一千零二十四個星門與14358個殖民星系都已經被標註了出來。

每個殖民星系的命名後方還出現了一個擴充套件欄,點開之後可以看到薇星加權計算出來的發展綜合引數,包括人口估算、人口比例分佈估算、工業生產能力指數、科學研究能力指數、成果轉化能力指數、藝術文化指數、現有軍事力量指數、軍事潛力綜合評估等等等。

每個評估指數還能繼續細化,比如現有軍事力量指數又由不同等級規模的艦船數量、艦船科技水平含量、兵員綜合素質、特種武器加權、指揮官綜合評分加權等等方面的細化指陣列成。

雖然薇星現在做的這些評估準確度還不夠高,謬誤很多,但隨著時間推移,得到的資訊越來越全面,結論會越來越趨近於現實。

陳鋒隨手點開一個繁榮的行星系統,星圖比例尺自動縮小,視界聚焦到這行星系附近。

“總人口規模:……億人。

工人:……億人。

工人行業分佈為……”一個龐大的行星系文明,被這樣一長串數字簡單的總結了出來。

陳鋒再退出行星系統,畫面又回到龐大的晨風帝國疆土中。

他的目光凝聚如星火,帶著股難以言喻的感傷與愧疚,以及期待。

他又想起當年人類被困死在太陽系裡的時間線。

他長吸口氣,暗想道。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當我凝望夜空,總會幻想每個人的臉孔。

我導致了太陽系的覆滅,換來個全新的晨風帝國。

但我並不會以為這只是我一人的功勞。

功就是功。

過就是過。

我不管後人如何評說,只問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

如果有可能,我還是希望保住太陽系。

我將正視自己的功與過,真正重新負起領袖的責任來。

我再不會有絲毫被趕鴨子上架的念頭。

我將尊重自己的選擇,我將不再畏懼責任,不再畏懼痛苦,不再畏懼錯誤,不再彷徨。

這一次,我就袖手旁觀了!3020年10月17日,由999999艘稜形戰艦組成的艦隊出現在距離比鄰星一光年處,比上條時間線裡抵達太陽系提前了10天。

戰爭打響。

陳鋒的晨風二號,就在距離戰場不足五光年的漆黑宇宙中,背離比鄰星去往前方一個看似空曠的行星系。

那裡有一個無人值守的太空垃圾場。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滿級仙君開局,我為所欲為!

路夜歌

玄幻:我能召喚大秦

亂想者

刀之所向

許不可言說

啟星:星空

我是君君君九七

超級系統獵人

黑色的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