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完文章,陳鋒繼續老神在在的當神仙,等別人的回應。

半小時後,他突然收到提示,眼睛驟然大亮。

驚喜來了。

上條時間線裡,繁星留給他的論文集一共囊括九大板塊。

其中最簡單的第一板塊是完整的涉粒子炸彈製造及引爆方案,已被王華邱提前完成。

這次人類在材料學上的科技水平已經壓過了上條時間線,曾經耗盡無數空白者命力才能拿出的成果,已經明明白白的擺著了。

第二板塊則涉及到人類基因喚醒技術,這個陳鋒早已留在《狂人猜想集》系列叢書中,如今已以腦波協同共振訓練儀的方式具現化出來。

第三板塊則重點分析了蜻蜓戰機的物理毒素彈。

驚喜開始出現。

經過技術人員和初步恢復算力的繁星共同推算,三個月內,粒子武器研究院可以消化吸收論文中的全部資訊,並將人類現有物理毒素彈的效能提高三倍,達到原版蜻蜓戰機80%的程度。

第四板塊則分析了蜻蜓戰機上的附著能量場效能。

四個月內,動力院、基本力研究院和能源院等八個科研院所可以消化吸收掉裡面的知識點,可將人類戰艦和銀河戰丸上的類曲率引擎效能提升30%。

第五板塊同樣與蜻蜓戰機有關,涉及到這種生物作戰單位的內結構,以及在太陽系內原本不可能誕生的生物酶。

原本人類即便看懂了這論文也並無卵用,但這次人類吸收了z菌。

即便是現在,在正進行殖裝魔戰開發的生物院和基因院聯合太空研究站裡,關於z菌的開發實驗也從未停止。

現在人類有可能利用z菌製造出蜻蜓戰機體內獨有的生物酶。

這種酶最大的特性,是可以無代價且穩定的將負電子轉化正電子。

這驗證了上一世的繁星未能完成的猜想,利用生物酶的方式批次且穩定的輸出反物質。

這是區別於涉粒子那種爆炸武器的另一條開發利用反物質的道路。

人類透過吸收復眼文明的科技,找到了捷徑。

如果最終論證成功,並批次製造出反物質能源媒介,那麼人類的動力科技將獲得革命性進步。

第五板塊的內容還有另一個效能,透過引導由無數太空微生物組成的新型戴森膜向著統一方向變異,能獲得更強的太陽能吸收效率,更高的電流供應,以及更高的生物電池功供能。

第六板塊則是對入侵者的暗能量黑洞炸彈的分析報告。

這份報告補完了黑洞炸彈研究的最後一步。

這意味著,歐青嵐可以利用重型爆破新型武器研究所中的現有資源,在半年內研發出第一枚屬於人類的黑洞炸彈。

第七、八、九板塊,則分別是針對球型戰艦絲狀光束、濃霧護盾、量子糾纏殺傷、排斥力場、超強電磁干擾和瞬移能力相關的技術情報分析。

雖然這些東西在陳鋒的記憶中早有體現,但肉眼觀察始終只能看到表象,技術分析卻能揣摩其本質。

除了這些陳鋒帶回的東西之外,艦船研究院、生物院和基因院中的三個專案組負責人在碰頭後,提出了一個讓他也直呼天才的構思。

這三個專案負責人以極快的速度吸收了殖裝戰神、殖裝魔戰、z菌基因分析和蜻蜓戰機解剖原理,最終提出如下方案。

在無動物環境的純智慧太空站中大量繁殖z菌,利用z菌改造質能轉化所得的大量普通金屬,使其變性為金屬培養基。

直接在培養基中“種植”出太空艦,以及個人裝備。

這個智慧太空站可以修建到戴森膜的極點空間站附近,縮短運輸距離,其好處是可以一體成型,批次化高速生產。

只要能源供應可以跟上,人類可以在短短一年內耗盡所有能量儲備,達到平均一人一戰機的可怕兵力規模。

當然,這項技術的研發難度很高,與殖裝戰士截然不同。

殖裝魔戰之類改造並非憑空架構,而是以人體為依託的生化改造。

直接種出軍火,則需要用人工的方式去引導z菌,更需要設計出太空艦或是裝備的“基因資訊”。

這等若以人的力量去替代大自然的威力,憑空設計並製造出新的“生物”。

人類有過一次成功經驗,正是戴森膜。

但戴森膜的結構本質其實十分簡單,只是同一段基因的持續自我複製,不涉及到更復雜的基因資訊定向表達。

除此之外,在這上帝領域內,人類再無建樹。

這項技術的理論開發完成時間長達數十年。

如果賴聞明與謝爾蓋活過來,大約可以把這數十年縮短至二十年內,但還是不夠快。

同時,人類目前並沒有多少能源儲備,即便研發成功,在這條時間線裡卻也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不過這卻啟發了陳鋒的思路。

他認為應該掌握這項技術。

陳鋒做出批示,“該技術具備深遠的運用前景,價值極高,望各位竭力以對。

如果本次戰役能取得階段勝利,有望成為我方重要兵工技術.”

他話沒說全。

剩下的半截是,即便這次敗了,對以後的時間線,種植戰艦技術依然有效。

沒過多久,董山給陳鋒發來一段語音。

老頭在語音裡如此說道:“雖然我對您帶來的知識早有無限期待,但我還是嚇了一跳。

您總在削弱自己的形象,但我永遠尊敬您.”

陳鋒聽得露出會心一笑。

老頭可真會說話。

“謝謝您,陳爺爺.”

陳鋒:淦。

沒過多久,盧先鋒也發來了訊息,簡單講了講軍隊體系內的軍人思維變化。

政工環節的介入緊鑼密鼓的跟進,目前軍隊體系內雖然還是有思想問題,但盧先鋒玩了個花招,拜託繁星用恢復得不多的算力以最快速度製作了全息連結第一人稱視角體驗“遊戲”。

盧先鋒勒令軍人們必須進入陳鋒在多條時間線中的作戰記憶,去親自體會他本人的戰爭心得。

在這第一人稱視角體驗中,戰士們能看到陳鋒的喜怒哀樂。

陳鋒在戰士們心中的形象會漸漸變得更立體。

這會降低陳鋒的神格,但同時卻又不斷抬高他的人格。

他不再是活在歷史中的神,而是就在自己身邊的活生生的人。

盧先鋒最終說道:“破釜軍團中已率先全軍透過心理測驗。

四千萬將士正翹首以盼,等候您的調遣.”

隨後拿威綸與施羅德也簡單彙報了情況。

雖然陳鋒沒給這些人任何決策性的指導,但他們多少依然養成了給他彙報資訊的習慣。

陳鋒也懶得再強行要求別人無視自己了。

他們實在做不到。

不知不覺,一整天過去,陳鋒又從腦波協同共振訓練儀上跳將下來,喚醒度已達%。

算力已經恢復到70%左右的繁星突然給他傳音。

“嗨.”

陳鋒一愣,“嗨.”

“我有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要告訴你,你想先聽哪個?”

陳鋒翻白眼,“好訊息.”

“我重新分析了你的記憶,也配合歐青嵐分解了黑洞炸彈的本質演算法。

我對暗能量黑洞有了新的認知。

然後,就在剛才,我捕捉到了一段從五百光年外的鏡面行星上反射回來的微量資訊,我得到了些引數,剛剛完成驗算,有了結論。

所以,我可以確定旅行者二號的去向了.”

陳鋒渾身一震,“旅行者二號?你沒在開玩笑?”

從三十一世紀的量子智慧口中聽到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二號的名字,莫名有些時空穿越感。

繁星的紅裙少女形象在穿梭機裡變幻出來,點頭,“當然.”

“好訊息說完了?”

“嗯,說完了.”

“那壞訊息呢?”

“壞訊息就是,你永遠也找不回旅行者二號了.”

陳鋒急道:“不可能!只要它還在飛,只要能定位,我下次肯定能把它截住!”

繁星搖頭,“放棄吧,沒可能的.”

“你到底什麼意思?”

繁星:“2020年4月29日,一位名叫愛德華·威滕的物理學家發表了一篇文章。

他認為在距離太陽五百天文單位附近可能存在一個x行星,也可能是原初黑洞。

你知道這篇文章嗎?”

陳鋒木然搖頭,“我聽說過這人,但不清楚他上個月發了什麼文章。

你的意思是他說對了,旅行者二號被吸入了原初黑洞?”

繁星搖搖頭,“他對了,但又未必全對。

準確距離不是五百天文單位,是四百八十七天文單位。

那也不是天然的原初黑洞。

那是一個人工生成的穩定黑洞,體積只有一枚電子大小。

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該是弦級別的暗能量.”

“早在旅行者二號發射升空時,那枚非天然黑洞便已在那裡等候著。

2025年,也就是旅行者二號與地球徹底失去聯絡的那一年。

捕捉到旅行者二號之後,人工黑洞消失了.”

陳鋒簡單心算,然後狠狠搖頭,“不可能!2020年時旅行者二號最多隻飛出去不到兩百億公里,四百八十七個天文單位是七百多億公里。

旅行者二號怎麼可能在2025年抵達黑洞!這不可……”話說到後來,陳鋒突然閉了嘴。

良久後,他改口問道:“你的意思是,旅行者二號剛剛升空,我們就被盯上了?”

繁星點頭,“也許不是準確的盯上了我們,那只是一種高等文明隨機投放在宇宙中的監測器吧。

我推測那是高等文明為了掌控轄區情況,隨機大面積投放到宇宙中的探子。

至於二號最後瞬間跨越幾百億公里的突然加速,比起太陽穹頂,這不是更簡單嗎?我得到的證據也很確鑿。

因為我剛剛捕捉到的那段微量訊息,正符合旅行者二號重量的物質被吸入黑洞後釋放的射線強度,以及最後這黑洞消失時,釋放出的更強射線波動.”

繁星此言說完,陳鋒渾身剎那冰寒,如冰水澆過頭頂。

他牙齒都在打戰。

唯一逃避戰爭的捷徑被掐滅了。

“所以,這是命運的必然嗎?”

陳鋒既是在問繁星,也是在問自己。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老道下山

蘇蘇五千

千古遺夢

暗戀的哈密瓜

武神之刃:我的世界的假面騎士

活著的魚仔

狼種

雄蝨般的男人

我在韓漫獨斷萬古

誓不成仙

萬靈神魄

輕舟似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