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年,這組不歸者自巴納德星系最邊緣處的行星出發,到2950年時已前進到距離太陽系近160光年的遙遠深空。

他們發現了一顆孤獨的漂浮在宇宙中,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小行星。

著陸後,探測器開始持續不斷的收到呈明顯規律的電磁波訊號。

透過長達數年的研究,不歸者發現那顆小行星竟是個悠久古老的岩石生命。

這岩石生命至少已有二十億年的壽命。

岩石生命的意識孤獨的誕生在融合部分金屬的岩石結構中,以一種完全不符合地球人的認知邏輯,也完全不符合地球對生命的定義的方式存在著。

其主體意識並非碳基生命的大腦中構建的完整邏輯,它體內沒有神經元和神經的存在。

但奇妙的是,組成這枚小行星的質子、中子,乃至於原子和分子的龐大結構形成了一個奇妙的整體。

電子和離子游離其間,以緩慢的速度傳遞資訊,並形成閉合迴圈,組成了一個與碳基生命相似,但卻又截然不同的龐大慢速智慧。

碳基生命,尤其是人類,依靠帶電離子的流動傳遞資訊,依靠改變神經元細胞微管結構內的磷原子量子變化產生意識和貯存記憶。

岩石生命依靠規模更龐大,但反應速度更緩慢的低速化學反應傳遞資訊,同樣依靠其內部種類繁複的各種化合物中的量子坍塌變化產生意識與記憶。

一切的前提條件,是在分母無限大的偶然中,這顆小行星內的量子變化形成了規律,組合為一個整體。

它誕生的過程太偶然。

它沒有同類。

哪怕宇宙中真有別的岩石生命,與它也並非同族。

通常情況下,它的思維速度很慢,人類的一生對他而言或許只是一次短暫的回憶。

它並不聰明,沒有任何發明創造,甚至連文明等級都沒有。

但它依然真正的“活著”。

它能不斷的記憶和重複一些簡單的資訊。

資訊在被它記憶下來後,又會隨著它的“衰老”以緩慢的速度被遺忘。

當所有記憶都被遺忘時,就代表它已經“死”了。

當時壽命只剩十餘年的二十餘名不歸者本沒有機會讀完它的訊息。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人類接觸到它時,它也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它體內的引力效應開始生效,原本永不停滯的量子坍塌正因粒子沉降而逐漸停滯。

當一切陷入沉寂後,它將會變成顆真正的宇宙岩石,可能會在無數年後被某恆星或者行星捕捉。

作為見證了二十億年歲月的孤獨生命,它可能終究有些不甘。

同時也正因為量子態逐漸趨於沉降,反倒讓它體內的小規模坍塌頻率加快了無數倍。

它的思維變快了,開始能用一年的時間釋放出一段長度大約半小時的影像訊號。

電磁波訊號是它想傳達給人類的最後影像。

不歸者們在陸續衰老死亡之前,最終破譯了這段資訊,那是段極度宏大的宇宙空間立體投影。

它給人類講了一段故事。

故事的內容是一場發生在百萬年前的戰爭。

戰爭持續了數千年,交戰雙方時不時的消失又重現。

岩石生命的一生當然不只見識過這段影片中的景象,但更久遠的事情它早已忘記。

並且,在它的意識中,自己“前半生”漫長的十九億多年所經歷的一切,只有無盡的孤獨與絕對的無聊,直到生命的最後這一百萬年,它眼前的一切才經歷過這樣波瀾壯闊的變化。

這段持續數千年的見聞,是它心中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哪怕即將死亡,它也希望自己的財富能流傳下去。

岩石生命將數千年時光壓縮成了一段僅有半個小時的影片,給破譯工作造成極大難度。

但不歸者最終還是成功了。

交戰雙方正是迷族與複眼者。

當時複眼者的戰艦並非如今的稜形結構,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型球體,數量正好一百萬個。

複眼文明一開始就佔據上風。

隨著戰爭程序的深入,複眼文明的戰艦形態逐漸改變,效能持續提高。

這代表迷族的科技正在被消化吸收。

最終,這場戰爭停止了。

岩石生命的記憶裡再未爆發過一次同等烈度的對抗。

此時複眼文明的百萬戰艦已然全部轉化為稜形結構。

一百萬這個數量很微妙。

因為陳鋒從戰場情報裡看到的,此時擺在他面前的稜形戰艦的準確數量是999996個。

少了的四個,應該就是球型戰艦的操控者,分別負責一個銀河系九十度扇形區域的巡邏任務。

這既詭異又恐怖。

意味著百萬年來,複眼入侵者的真實人數數量從未減少,也未增加。

這一點很可怕,說明覆眼者找到了一種可能永生的方法。

陳鋒大體能猜到是什麼辦法。

克隆並複製貼上意識,再不斷的養蠱以篩選新的人格主體。

目前人類無法做到意識轉移,是因為人類大腦內的量子思維風暴過於複雜,但不代表複眼者做不到。

可能複眼者的思維相對簡單呢?另外,陳鋒之所以說是“可能永生”,而不是確鑿的永生。

那是因為克隆並複製貼上意識,可能也會有一個次數的限制。

當超越某個次數後,即便身體還活著,思維也可能會走向坍塌,逐漸扭曲成另一種性格。

又或者直接意識崩潰,走向一種生理上的活著,心理上的徹底死亡。

比如現在的這一百萬個複眼者與百萬年前的那百萬個複眼者,究竟還是不是一一對應的同一個人呢?陳鋒不知道,複眼者自己也未必知道。

那是屬於宇宙的倫理,除非人類也能掌握完美的思維轉移,否則是無法去體會的。

另外,陳鋒得到的另一個重要資訊,球型戰艦在複眼文明中的巡邏艦定位,也同樣出自這個百萬與999996的數字差異。

這已是確鑿無疑的答案了。

複眼者佔領銀河系後,應該是聚居在銀心附近的某星系,然後將銀河系劃分為四片扇形區域,並由四艘巡邏艦,以每千年一個單程,每兩千年一次往返的頻率巡視。

大約巡邏艦每次迴歸時,都會換一組人。

人類的運氣既好又壞,在太陽屏障抵達的同時,負責巡邏這片區域的球型戰艦距離太陽系需要飛行五百年,起碼給人類留了五百年的發展時間。

當然,這五百年也可能是複眼者故意留給人類的。

複眼者既然能吸收迷族的科技,當然也能吸收人類的科技。

某種意義上,太陽屏障也是複眼可以絕對安全的放任低階文明在籠子裡發展,再在合適的時機將其完整剿滅並抹除痕跡重要手段。

至於為什麼兩大殖民地未能在獵戶臂內發現高階文明的遺蹟,碰到的全是低階文明?可能是運氣不好沒找到,也可能是複眼者的手腳太乾淨。

假定宇宙中還有個善良的秩序,那麼複眼者消滅高階文明需要很認真的打掃戰場,消滅低階文明時就無所謂了。

彷彿歹徒殺人需要毀屍滅跡,走在路上踩死一隻螞蚱,自然就對其屍體聽之任之了。

在這條時間線中,除球型戰艦外,新的敵人稜艦艦隊是從銀心附近的星系出發,撲向地球。

稜形戰艦的行進速度比球艦稍快一些,或許距離更遠,但只晚了不足二十小時就抵達太陽系。

為什麼巡邏用的球型戰艦會比戰爭機器稜形戰艦體型更龐大?從人類的角度去理解,可以這樣想。

一個擁有永恒生命的人要去執行一項來回需要兩千年的任務,會是什麼感受?哪怕有超光速量子網路可以和自己的種群保持聯絡,但依然避免不了空虛寂寞冷。

當技術已經足夠發達,能源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是否應該給這位執行巡邏任務的“勇者”以最高的物質待遇?當然應該。

修建一個龐大的巡邏艦,增加其活動空間,給它創造最好的娛樂生活條件,提高它執行任務時的趣味性,成了基本保障之一。

另外,還得給它保證延續生命的手段,那就是克隆複製。

死在陳鋒手中的這位“巡邏員”,一定特別鍾愛55這個數字。

上述猜想與確鑿的論證,便是陳鋒和其他太陽系的學者們在融合了兩個殖民地的知識後得到的標準答案。

陳鋒認為自己的猜想已經基本接近真相,同時也符合自己過去的每一次揣度,每一個情報細節。

局勢其實依然不見改觀,這次的敗亡已註定,但陳鋒並不悲愴,反倒有些自豪。

比起獵戶臂裡其他被剿滅的文明,甚至比起曾經的強大文明迷族,他已經做得夠好了。

自複眼文明入侵銀河系以來,天知道它們打了大大小小的多少次戰爭,但竟從未死亡過一個個體。

根據比鄰星科學家們對迷族逃生艦的分析,被剿滅的迷族當時具備的科技水平,應該與如今的太陽系相差彷彿,甚至在材料學上略有優勝。

但結果就是,迷族不但完全落敗,甚至還在戰爭的過程中被對手給吸收的乾乾淨淨。

如今人類面對的是紮根銀河系又發展了百萬年,且將迷族全部科技都完成吸收轉化,又從更多低階文明身上或多或少吸了不少血的更強大的敵人。

但崛起於微末時的人類,在僅滅亡七次,經歷了七個一千年的科技加速後,就從曾經卑微渺小不值一提的級文明走到了今天,且成功殺死了一名複眼者。

陳鋒之前不覺得多麼驕傲,現在倒是稍微值得欣慰一點了。

另外,他對文明的階層又有了新的認知。

在技術水平不高時,卡爾達舍夫文明分級具備比較好的適應性。

但當科技水平超過一定的限度,文明與文明之間的階層差距並不能簡單的以運用能源的多少來衡量。

比如人類,假定人類在發明戴森膜後陷入永恆的科技瓶頸,再無任何建樹,但只要給地球人以時間,地球人依然可以將足跡灑滿銀河系,並將銀河系內的每一顆恆星都給利用起來,甚至也不是不能覬覦銀心,並慢慢爬上三級文明的階梯。

但此時的地球人依然無法離開銀河前往河外星系,在面對入侵的複眼者時,該戰敗依然還是得戰敗。

哪怕對方派來的只是一百萬艘戰艦,加起來擁有的總能量不及全銀河系的百億分之一,可就是能贏。

能被時間抹平的能源利用差距,是沒有價值的。

科技的價值將更多體現在質,而不是量上。

再比如,假定現在的人類突然掌握了一項獨立於折躍和引力線曲率飛行的高速移動科技,能支撐一群人遠離銀河奔向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另一端,那人類滅亡的命運瞬間就被逆轉了。

陳鋒想到了自己的下一個奮鬥方向。

繼續尋求更深度的科技爆發,得到足以在某方面壓倒複眼者的全新力量,屆時人類要麼獲得超強的機動能力可以逃逸,要麼獲得超強的戰爭能力可以正面擊潰複眼者的百萬稜艦艦隊。

無論是哪一條,都能徹底改變未來。

現在他道理都懂了,但隨著戰爭的深入,他的心情倒沒見特別改觀。

一來是他發現自己無論如何窮盡智慧去想象與推測,都找不出穩定激發深度科技爆發的思路。

他也將自己的點子通知了歐青嵐等人,希望更多科學工作者與自己群策群力,結果依然十分不可喜。

二來,無論何時,見著自己的同類在與異族的對抗中一群又一群的戰死,終歸是痛苦的。

三支人類艦隊的陣亡速度依然很快。

在複眼者快速摸清比鄰星艦隊與巴納德艦隊的路數後,戰損速度更快了。

不知不覺,時間又過去半小時,陳鋒漸漸感到身心俱疲。

自己想不出點子,這麼多聰明人和這麼龐大的人工智慧一起,竟也想不到點子,戰爭的走向卻又如此清晰明瞭,讓他很迷惘與痛苦。

他現在也不知道這條路究竟還要走多久,這讓他無比煩惱。

他隱約忘了一件事。

直到現在,太陽系內的播放器依然一刻未曾停歇的在以最高功率播放《晨風》。

絕大多數人不再享受《晨風》的情緒加持,反而在《世外之歌》的影響下思維呈邏輯化轉變,就連慷慨赴死時都不再情緒激昂。

喚醒度超過35%的人雖然能抵抗,但心境多少也受到了些影響,卻唯獨只有陳鋒對《世外之歌》完全免疫。

但他又會受到《晨風》的影響,他的情緒正在悄然的不斷活躍化。

明明只是一點小小的心緒起伏,在不斷被放大到超過某種極限後,都會對他的心境造成劇變。

又半個小時過去,當唐天心的總指揮艦被八隻刀鋒螂突襲並撕裂時,陳鋒完美無缺的判斷力出現了漏洞。

這次孩子媽也沒有機會給他留下遺言,剎那間便在劇烈的爆炸中化作宇宙微塵。

與此同時,人類艦隊持續的轟擊又終於在網格空洞上開啟一個缺口。

層層疊疊的能量武器與導彈炮彈的轟擊,似乎終於耗盡了前方那塊空格前的暗色黑團與物理毒素,也將網格中的白色電漿消耗不少。

第一枚導彈完美的穿越了網格。

附近巡睃的刀鋒螂也露出了破綻,留下個不小的通道。

下一瞬間,陳鋒便做出決定,跟著這枚導彈行進的路線以光速撲了過去。

他受夠了這種被關在籠子裡,只能與別人的刀槍劍戟搏鬥,卻動不了別人一根毫毛的感覺。

但當他剛穿越網格,進入到網格與稜艦陣列之間的區域時,他看到了身後的能量變化,也看到了戰場情報。

連結網格的能量並未減弱,後面的導彈和能量炮依然轟不出來。

在他正前方的那艘稜形戰艦上,正有無數長鬚蔓延出來。

他見過這長鬚。

正是先前球型戰艦所用過的,可以凍結空間的手段。

只這一剎那,如一盆冷水澆過頭頂,陳鋒悚然驚醒。

中計了。

複眼者想活捉自己。

難怪剛才自己在數百刀鋒螂的圍攻之下總看似驚險,實則遊刃有餘。

並不是自己強到爆表,而是刀鋒螂在刻意放水!陳鋒不確定自己穿越時間的能力是否播識破,但複眼者肯定發現了自己的特殊!完了。

他突然就只剩下一個選擇,早點死。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玄神女

我心自淳

別給陌生人開門

墨魚

在指環召喚士兵

愛吃天鵝的蛙

末日江湖

愛巖如玉

我的360修仙衛士

雨落天河

帝君轉生成女孩

愚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