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都坐。”

試過身手後,五人落座,曹信才笑著問道:“奇不奇怪今天只叫了你們四人過來?”

“五郎召喚,若是有事吩咐,自是我等榮幸!”

“鄭哥說得對,五郎儘管吩咐,上刀山下火海,我李善新絕不皺一下眉頭。”

鄭伯乾、李善新等人都很上道,連忙表明心意。

這倒不是弄虛作假。

他們受曹家大恩——又是資助習武,又是僱傭做工,前者涉及自身前途,後者維繫全家生計。

後來盤下曹家莊後,各家轉化為莊戶,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更是人人感恩戴德。

有機會為曹家做事,不知是多少少年、莊戶心心念唸的,遇到事,只有爭先,絕沒有往後躲的。

鄭伯乾等人當然也不例外。

“沒那麼誇張。”

“要你們上刀山下火海做什麼。”

曹信哈哈一笑,不賣關子,說起正題:“‘浮山派’你們都不陌生,這次讓你們過來,就是想讓你們前往浮山拜師學藝。”

“浮山?”

“七山劍派之一,跟岐山齊名。”

四人也是常年在‘聚賢莊’議論江湖大事、武林格局的,對七山劍派、對浮山派當然不陌生。

只不過——

“拜師浮山?”

“這是要讓我們繼續進修?”

鄭伯乾有些疑惑,聯想到當初一開始曹信曹仁資助他們去武館學藝的時候。現在武館出師,又要被安排到浮山,想來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這也說不通。

“西京府也有不少門派,若說大派,近一些的,在玉川省就有一座岐山,同為七山劍派之一,不輸浮山。”

“而那‘浮山派’遠在河西省,與西京府中間還隔著一座廣湖省,五郎既然要讓我們拜師學藝,不知為何要捨近求遠?”

崔大仁不解,奇怪問道。

曹信一一解釋:“繼續精研武藝是一方面原因,進入名門大派學藝,當然比在外走野路子要強的多。但在這之外,還有一重。”

鄭伯乾四人打起精神,注意聆聽。

“江湖素來險惡,曹家莊想要長遠的在武林中立足,就得廣交朋友,特別是江湖上的名門大派。他們把持話語權,掌握諸多上乘武學,能攪動風雲。我們及早接觸,一方面可以知己知彼,有備無患,二來又能打入內部,結下交情。”

“至於捨近求遠的問題——”

曹信衝鄭伯乾四人道:“你們是第一批,去往浮山。在你們之後,還有第二批,就是去的岐山。再往後,還會有第三批、第四批,去往蓬山、青丘。總之,從浮山、岐山等七山劍派開始,江湖上但凡稱得上名門大派的,我都會想法子送人進去。”

曹信這麼解釋,鄭伯乾等人頓時就清楚。

這不是跟魯大苗等人進入西京城衙門的操作差不多嘛——

打入內部。

知己知彼。

只不過到他們這裡,目標從官府、衙門,改成了江湖門派。

他們對魯大苗等人在衙門中的工作,對曹仁曹信為何要讓他們進入衙門的心思,都很清楚。

據此。

自然而然也能猜出自己這幾人去到浮山後大致要做什麼。

四人對視一眼,全都不曾猶豫,直接應道:“我們願往!”

“你們可要想清楚了——”

“這一去,出西京府,過廣湖省,要到河西省,穿府過縣,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吃苦受累在所難免,途中兇險也不會少。”

“而且即使到了浮山,如何上山拜師尋求入門也是問題。”

“還有,入門後,不但要精研那一門我給你們挑選的既定武學,還得儘可能的瞭解和掌握更多的浮山武學,不求精深,只求瞭解、粗淺入門,人人都要書寫一卷‘浮山武技大略’。”

“再有就是浮山的人物,也得設法一一接觸、瞭解,知曉其在浮山的身份、地位,弄清楚他們修習的武技、實力,包括一些愛好、喜好等等。”

“頗為繁雜,事無鉅細。”

“這都不容易。”

“一難又一難。”

“更重要的是,一旦去了浮山,從此山高水長,至少兩三年內,你們定是回不來西京,能不能捨得家裡人,家裡人舍不捨得你們,都要考慮到。”

“你們不必急著回答,可以跟家裡商量商量。”

曹信將他們要去浮山所會面臨的難題跟眼前的一些顧慮全都說開,擺在檯面上,讓他們自行抉擇。

不做強求。

但是——

“五郎莫要說這話!”

“曹家仁義,大郎、五郎仁義,我們每一家莊戶無不感激,能為五郎做事,是我們榮幸!家裡人知曉,也只會勸,絕不會留!”

鄭伯乾站起身來,臉色漲紅。

餘下三人也都一樣。

“那我就不多說。”

“你們這幾日先回一趟曹家莊,跟家人聚一聚,等過完端午就出發。每人出發前,來我這領一筆路費。”

“至於家中,不必擔心,有我曹家一口吃的,絕餓不著你們家人。”

“只是你們在外也要當心,一切以自身安危為主,四人抱團,不可輕忽。”

曹信也不矯情,張口再次給鄭伯乾等人安心,又叮囑他們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五郎放心。”

“我們省得!”

四人應聲,這事就算徹底定下。

端午過後,就會出發。

意識到這一點,原本激情澎湃、士為知己者死的鄭伯乾四人,一時間有多了些忐忑,但更多還是期待。

他們四人習武時長都在一年以上,個個都是實力不俗的練家子。

聯起手來,不輸等閒二流高手。

抱團趕路,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的,唯獨經驗稍有欠缺。但他們有聚義鏢局的經驗,有曹信從各種渠道總結得來的‘行路手冊’,上面記錄了離家在外、路途當中需要注意、警惕的諸多事項。

人手一冊,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安全方面,都有信心。

因此忐忑不多。

他們更多還是期待——

“浮山!”

“江湖!”

‘聚賢莊’隔三差五都有交流,有志向的早就對精彩紛呈的大梁江湖心生各種嚮往。

如今有機會能離開西京城,甚至離開西京府,跨越兩省前往赫赫有名的浮山‘拜師學藝’。

這是難得機會,難得體驗。

不論是為曹家的知遇、栽培之恩,還是自身嚮往,這個任務,他們都心甘情願。

“真心換真心。”

“不枉我數年投入。”

曹信見狀,心下感慨,只覺頭兩年的苦功總算沒白費,著重人品、家風,仔細篩選、資助、培養。

直到今日,終於開始初步進入收穫時節。

再過兩三年,定將碩果累累。

一切付出,都有回報!

……

從聚賢莊回到家中。

剛一進院。

就有人迎出來,龍行虎步,煞是英武。

“桂英啊。”

“今天沒去唐姨那邊?”

曹信看著人高馬大、沉默寡言的這女護衛,笑著打招呼。

自曹張氏等人走後,曹信住的仍是他們家剛從大雜院搬出來後盤下的那處小院,跟‘縹緲武館’緊挨著。

平日裡有唐渺、唐飄飄姐妹倆照顧。

此外,曹信還從縹緲武館僱傭了一名女弟子,用以看家護院。這女弟子雖然長的不討人喜歡,但人高馬大,冷著臉放在那裡,拿來唬人,效果很不錯。

曹信一個花季少年獨居家中,正需要這樣的人用來鎮宅,震懾宵小。

而且。

剛好。

曹信跟這武館女弟子還有一段淵源。

女弟子名喚‘桂英’,年僅十八。

大概是去年年底的時候,桂英父親將家裡房子還有家中存錢全都輸光。快趕上過年,這老子自顧自跑的沒影,銷聲匿跡,為難的家中母女流落街頭,幾近山窮水盡。又被一群流氓地痞盯上,煩不勝煩。

於是。

桂英就想拜入一家武館,一來能躲避討債的這群地痞流氓,二來也能學點本事傍身,母女倆往後不至於餓死。

就這樣。

她找到縹緲武館,聽說這家武館館主是女武師,背景不小,自身還是聚義鏢局的鏢頭,就過來試試。

原本唐渺是不準備再收弟子的,她那時候的重心多在聚義鏢局,時常往鏢局跑,偶爾還要在外押鏢,對半死不活的縹緲武館不怎麼上心。

但是——

嘿!

也是巧了!

恰在那日,曹信也在縹緲武館,見桂英人高馬大,身世悲慘,又有孝心,就勸唐渺收下。

桂英這才被留在武館。

後面兩人偶爾也有接觸,三句兩句這麼聊過,平日裡勉強有些交情。

但關係真正升溫是在曹張氏等人走後,曹信僱傭桂英看家護院,僱傭桂母洗衣做飯,相處的多了,這才真正熟悉起來。

也是這時才知道——

原來‘桂英’本姓‘穆’,原本叫作‘穆大妮’,後遇到一位貴人,覺得這名字沒特色不正規,詢問過後,得知她母親姓‘桂’,便賜名‘穆桂英’。

只是她心中氣憤父親穆山濫賭不負責任,欠了一屁股債居然跑路丟下她們母女倆,一氣之下從不提及姓氏,只說自己就叫‘桂英’,從母姓,以示記恨,同時,也是為了跟過去劃清界限。

乾佑五年。

宛若新生。

……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皮影抬棺,我是萬煞之主

愛吃樹葉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