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四層。”

曹信感受一番醫術的階層跨越,心中有大喜悅。

醫術三層,可稱‘辯證醫’。

放在西京城,這一層已經可以稱為‘良醫’。

旁人能治的病,‘辯證醫’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辯證醫’多半也治不好。

到了這一層,醫術愈發複雜深奧,包羅永珍,想要全通太難,大多都主攻一兩個方向,有所側重。

故此在第三層,醫術內部就細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痘疹、針灸、眼、口齒、咽喉、傷寒、正骨、推拿、禁科,一共十三科。

而到了第四層,一切更上層樓。

此時學驗俱富,最為可貴。能夠純熟地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遇著複雜的病,不論頭緒多麼繁雜,病情多麼兇險,一經他手,辯證如理亂絲,輕攏慢捻漸得絲頭,用藥如解死結,徐引緩導切中癥結。

別人治不好的病,他能治好許多,一方一藥之投,看似平澹。然而漸入佳境,在從容和緩之中,即愈大症。

這種醫生內裡蘊藏了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是為‘入細’,堪稱‘神醫’。

這還僅是初入四層,或者說三層大圓滿。

‘醫術’達到四層後,原先的十三科相應變化,更改為——

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科、骨傷科、推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綜合醫學、氣功科、護理、禁科。

仍是十三科,但更加全面、細節。

“醫術更高。”

“疑難雜症也能診斷、醫治。”

“到這一層,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醫術已然登峰造極。”

這時,曹信醫術再無短板。

更甚至,隨著四層內部的提升,十三科一一強化,他還能在初入四層的基礎上,再將具體科目抬升半個級別。

從全到精。

從精到全。

進行又一輪蛻變。

而‘四層十三科’中,諸如‘氣功’、‘禁科’,已經觸及到神秘領域,涉及‘內力’、‘咒禁’、‘符籙’等方面。

“我有‘壽世青編調身法’,與‘氣功科’更配哦。”

曹信眼睛一亮。

……

‘醫術’先行!

這是生活在醫療環境落後、醫學手段缺乏的封建社會,較為穩妥的選擇。

成神醫,鑄人脈。

這僅是一方面的考慮。

曹信迫切提升醫術,更多還是為了家人,萬一不幸,得了什麼疑難雜症,可以不假外求,他自己就能治,從而可以避免許多遺憾。

再一方面,原始仙界篳路藍縷,有他這樣一位神醫坐鎮,領地才能更快更好發展。領地得到發展,【造化】就有反饋,就有源源不斷的‘源點’到賬。

說到底,受益的還是曹信。

當然。

安身立命的硬實力也不能缺乏。

因此,‘醫術’過後,曹信目光一轉,落在‘寧氏鷹爪功’與‘青丘十八幻’兩門武技上面。

沒說的,繼續加點。

……

【源點:57→29】

【技能:青丘十八幻0→7(max)】

……

【源點:29→11】

【技能:寧氏鷹爪功4→7(max)】

……

自此,曹信手握兩門七層武技,劍走偏鋒,徹底扛起‘劍宗’大旗。

……

曹信在埋頭苦修,緊鑼密鼓的提升自己。

西京城中,‘神侯府’、‘四豪傑’、‘鐵膽神侯’的傳奇仍在繼續,熱度不斷,若有西京熱榜,定能穩穩佔據靠前席位。

次一等的江湖訊息就更多了。

有西京一地的。

也有整個江湖武林的。

而這其中,最讓曹信上心的,還是各種神功絕學的傳聞。

譬如。

近來盛傳的——

……

“九死神功!”

“師父,岐山真有這等神功?”

這日,寧淑華行功完畢,膝下愛徒曹信跑來詢問,她聞言一怔:“沒頭沒尾,什麼神功?”

寧淑華近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修,似乎修行到了緊要關頭。

這時聽曹信沒頭沒腦問起,一臉懵逼。

“就是——”

“九死神功啊!”

“江湖上都在傳,說岐山藏有一門《九死神功》,能讓人死了又活,九世尤在,可以羽化登仙。還傳言,岐山有一位老祖修習此功,已經活出第三世,即將甦醒,舉世無敵。”

曹信對神功絕學一向很上心,近來有關《九死神功》的訊息傳的有鼻子有眼的,又跟岐山扯上關聯,他自是更加上心。

於是追根究底,多方打聽,總算梳理出脈絡。

傳聞,幾百年前,前朝的前朝——大榮朝有一位大宗師,人稱‘棋仙’,被譽為千百年來江湖上最接近仙人境界的一位。

他早年間在朝為官,曾為大學士,學富五車。後辭官習武,前往各大門派觀摩武學,其中甚至還包括天山。

棋仙是武學奇才,一學就會,一會就精。

後來貫通百家,修為近仙,卻不知所蹤。

有人說棋仙已然破碎虛空,位列仙班。

也有人說神功不敵歲月,棋仙早已坐化。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棋仙在消失之前,將畢生所學精華,著成一部《棋仙九術》,後流落江湖,因而引起紛爭。

而這其中繞不開的,就有‘天山’一派。

傳言。

棋仙與天山老祖相交莫逆,《棋仙九術》編著完成後,就被留在天山。

隨著棋仙、天山老祖相繼故去,《棋仙九術》再難有人參悟。

以至蒙塵數百年。

世人不知。

直到百餘年前,當時如日中天的魔教教主‘楊柯’潛入天山,盜出《棋仙九術》,才使前人絕學重見天日。

而天山卻因此分裂,化為七山劍派。

這也是七山劍派皆與魔教不共戴天的原因。

然而,‘楊柯盜書’才僅十餘年,這位曾經名噪一時的魔教教主便突兀暴斃,其子‘楊慈’臨危受命,《棋仙九術》也傳到他手中。

沒了‘楊柯’的威名震懾,絕學動人心,江湖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但又因魔教勢大,不敢輕舉妄動。

還是七山劍派頭鐵。

仇恨。

大義。

使分裂十多年的七山劍派第一次走到一起,圍攻魔教,爆發了第一次正邪大戰。

但這一役,虎頭蛇尾。

七山劍派第一度聯手,轟轟烈烈,打上魔教,怎料原本不被人放在眼裡的當時新任魔教教主‘楊慈’卻是武功、心性俱佳,不但率領魔教擋住七山劍派的攻勢,更是化敵為友,與七山掌門論道於魔教‘棋仙崖’,共參《棋仙九術》。

長袖善舞。

果敢果決。

楊慈這一舉動,不但讓魔教避免衰敗,更是得到天山一脈七山掌門的襄助,說是共參,其實也是助他參悟《棋仙九術》。

因而。

在七山掌門尚未參悟出太多名堂時,楊慈卻已經有所領悟,果斷翻臉,將當時的七山掌門坑死在棋仙崖。

此為第二重血仇。

由此也引發了第二次棋仙崖之戰。

原本天山——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七山劍派個個堪稱頂尖大派,但在這一役過後,全都實力大損,不復輝煌。

當然。

魔教也沒討到好處。

白馬寺、青羊宮等一眾高手趁機奇襲,不但重創楊慈,更將棋仙真跡、唯一一卷《棋仙九術》搶奪,四分五裂。

自此再無完整絕學。

魔教也因此陷入低谷,不得不退守‘棋仙崖’,蟄伏了整整數十年。

直到二十多年前。

魔教稍有起色。

而七山劍派更是逆境重生,聯手白馬寺、青羊宮等六大派,第三次打上魔教總壇‘棋仙崖’。

這一役。

魔教再無扛鼎人物,沒能力挽狂瀾,被打的四分五裂,就連總壇‘棋仙崖’都被毀去,魔教妖人四散星逃。

威壓江湖上百年的‘神龍教’,自此落下帷幕。

……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是江湖!

愛吃魚片的弗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