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注意到一張尺寸很小的作品,畫面中,畫家描繪了一個男人的拿著一本祈禱書,穿著毛皮襯裡的外套和帽子。

“您喜歡這幅作品?您的眼光真好,這是16世紀的一副精美的肖像畫。

唯一的缺點是,價格有點貴.”

攤主是個留著捲曲長髮的男子。

沈瑜問道:“我可以拿起來看嗎?”

“可以.”

攤主說:“需要小心一些.”

沈瑜觀察畫面的所有細節。

這幅畫沒有簽名,很難找到作者留下的證據。

他又看繪畫的背面,從背面可以看出,這是把畫布裱糊在木板上,然後創作的作品。

偏偏,這幅沒有簽名的作品,在地圖上顯示為很亮的藍點。

他問到:“您確定這是16世紀的藝術品?我看不到任何證明.”

攤主說道:“這幅作品是在1138x858英寸的——”說到這裡,覺得沈瑜可能不懂,就換了說法:“畫家在x22厘米的畫面上創作,用高超的技巧,賦予了超越小尺寸作品的精神。

在他的畫中注入了精緻的自然主義和高貴的最高品質,這是早期北方肖像畫的特徵……”沈瑜和紀磊悄悄對視了一眼,這位攤主說話的時候聲情並茂,應該去做詩人,或者學歌劇也不錯。

等攤主解釋完畢,沈瑜問道:“您的這幅作品,要價是多少?”

攤主笑著說:“7000歐.”

沈瑜根據遊戲的判斷來猜測,作品的真實價值應該不止如此,但是,如果自己毫不猶豫的就買下來,一定會引起對方的懷疑。

他想好說辭,不急不躁的說道:“老闆,這幅畫的作者是誰,目前沒有證明。

另外,畫面有龜裂,區域性的顏料被汙染……”他一口氣說出了畫作的幾個問題。

攤主解釋道:“先生,關於畫家的身份,是一個有爭論的話題,我判斷,這是昆汀·馬西斯的作品,一些行家們也同意這個判斷。

關於年代的問題。

我這需要從畫面的每一個細節去判斷,不過這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積累。

另外您說的畫面的缺點,我承認他的確是有這些問題。

但這恰好另證明了作品的創作年代,距離今天十分久遠.”

這位攤主十分耐心的解答疑問,沈瑜也和他一點一點的磨價格。

作品價格逐漸由7000歐,到了5000歐。

最終,沈瑜用3200歐,買下了這幅畫。

沈瑜買下一幅肖像畫,就和紀磊離開市場,搭車趕回酒店。

他坐在車上聽到了遊戲提示音。

玩家購買1480年無名畫家的肖像畫。

請玩家查詢作品的出處。

聽到這裡,沈瑜精神一振。

首先,那位攤主的判斷是錯誤的。

其次,遊戲的提示算不算任務?他點開遊戲頁面,看到這幅作品因為有損壞,所以無法暫時無法看到真實價值。

遊戲給出的提示資訊中解釋,需要探尋作者的身份,遊戲將會給出一定程度的獎勵。

紀磊看到沈瑜睜開眼睛,就問道:“是不是跑累了.”

沈瑜說:“有點兒累,但是還能堅持.”

紀磊說道:“從你購買的價格來看,這位攤主對於這幅畫的信心並不是很足,我覺得你還可以往下壓.”

沈瑜說:“這個價格,我已經很滿意了.”

紀磊問道:“你願意買,一定是有了自己的判斷,能不能跟我說說,你的判斷?”

沈瑜想了想,說道:“作品的作者是誰,我的確判斷不出來,但是,我從這畫面的細節中看出,作者的技巧,作品的藝術水平非常高.”

他拿出作品,指著幾處細節給紀磊看。

“畫家在技術和創意的保證下,透過綠色的柔和背景,凸顯人物肖像。

你仔細看肖像面部,這種效果是用分層罩染的技法塑造出來的.”

紀磊湊近畫面,分辨著沈瑜所說的特徵。

“人物的面部、手和祈禱書有極其豐富的細節,說明畫家在沒有攝像技術的情況下,有著捕捉造型的高超技巧。

他用在液體介質與顏色融合,用來渲染五官和麵部,現在隱約能看到小心謹慎、斷續的筆觸。

畫家觀察到了肖像原型的特徵,並且展示在畫面中。

人物的陰影部分,是用快速和大膽的陰影線連線起來的,更有意思的是,面部的部分輪廓,似乎是從一個更側面的角度調整過來的。

畫家應該是修改了肖像頭部的角度,以給人一種更直接凝視觀者的感覺。

其實有很多繪畫會給觀看者一種感覺——畫中人在看你。

畫家在畫中做了一種嘗試,透過調整面部的脖角度和比例,來實現目的.”

紀磊的視線離開畫面,剛在目不轉睛的觀察,讓眼睛不舒服。

他快速眨眼,同時說道:“我也發現過這種現象,但是,沒有仔細考慮過為什麼。

聽了你的說法,從藝術的角度來判斷,這筆買的的確不虧。

你認為這幅畫是什麼時期的?”

沈瑜因為還在計程車上,不想說的太詳談,就說道:“回酒店之後,咱們再慢慢說.”

……沈瑜泡好茶,紀磊把繪畫依靠在架上。

兩人坐在椅子上,邊喝茶一邊欣賞繪畫。

紀磊看著這幅畫,良久之後,問道:“你看古玩很有一套,有沒有什麼鑑定的竅門兒,能不能對我說一說?如果牽涉到秘密,就算我沒說.”

沈瑜笑著說:“我買古玩,很多時候是憑著直觀的感受,然後再理性的去判斷分析,如果說一定有竅門兒的話,其實就是老聲常談的三維鑑定.”

他的鑑定法其實是兩種,一種是自己的知識,另一種是遊戲的判斷。

他不斷提升中也有了一些經驗,這個名字是剛剛自己想出來的。

紀磊好奇的問道:“怎麼講?”

沈瑜說:“第一是傳承有序,對古玩出處的鑑定,第二是目測,第三個就是科學的驗證.”

首先是“出處”研究,以眼前的作品為例。

追蹤從藝術家完成作品,一直到今天的轉移記錄以及其他相關的佐證,包括有關著錄。

有的研究者還認為,應該包括作品的原初語境,也就是作品的第一身份感。

當然,並非所有的藝術品都有詳盡的證明材料,需要尋找其他佐證材料以驗證出處,或另有結論.”

紀磊接著沈瑜喝茶的時候,問道:“著錄與證據未必一定可靠,在購買古玩的時候,來不及翻閱大量的書籍.”

沈瑜說道:“你說的沒錯,所以還需要憑藉眼力與直觀感受去判斷。

尋找藝術家創作性情,作品技法、風格等特點,對於這些特點的把握,有時會體現為直覺的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未必有多少理性的成分,但是有可能是極其敏銳的。

比如繪畫作品。

簽名是認定藝術品作者的重要依據。

有些藝術家看重自己簽名的意義。

但是,有些畫家不喜歡簽名,還有一些畫家簽名混亂。

所以,簽名不是完全可靠的.”

紀磊笑了:“眼前這幅沒有簽名的作品,你會怎麼判斷?”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病嬌:年幼的我身邊全是瘋批

麟墨鈺

爺爺在地府造反了

李柒夜

萬界模擬系統

小熊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