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因為注意到遊戲顯示,他的金石篆刻技能即將達到高階。

收穫意外之喜,情緒變化才多說了一些話。

沒想到,被曾晴誤會,以為他又撿漏了。

他只能解釋,買到了喜歡的大師作品,非常高興,至於說是否撿漏,似乎這三個同伴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他實話實說說:“這兩枚印章都是用市場價買到的,以後或許會慢緩慢升值,但這是用時間慢慢熬出來的,不算撿漏.”

沈瑜知道金石篆刻技能,馬上就要升到高階,對後面準備購買的兩件拍品愈發期待。

看了看時間,提議去準備下一場的拍賣。

古籍善本相對枯燥,不如文房四寶那麼有趣,只有喜歡的人才會去研究。

這一場還包括了一些名人的手札信件。

開場不久,沈瑜關注的一件拍品開始拍賣。

“清代陳介祺,十鐘山房印舉三十卷……”拍賣師熱情飽滿的介紹拍品:”尺寸。

1922年商務印書館印行,2函12冊。

本套古籍,是清代陳介祺輯,合李璋煜、吳雲、吳式芬、吳大澂、李佐賢、鮑康等諸家印。

以古鉨、官印、周秦印、金玉陶骨、巨印、五面印、六面印、套印、兩面印、姓名印、鳥蟲、吉語、圖案印等三十舉分類編次。

此書,開集各家藏古鈐印成譜之先河,是商務印書館依原本刊行,原裝幀書品完好。

起拍價5000元.”

沈瑜等拍賣師說出競價開始,也沒有去觀察場上的情況,直接舉起了手中的牌子。

這類書不會太貴。

“6000元!”

拍賣師說道。

陸續有幾個人參與競價。

沈瑜繼續舉牌。

價格很快進超過了兩萬。

當沈瑜再次舉牌,拍賣師喊到:“21000元.”

終於沒有人舉牌。

沈瑜順利的拍到了一套古籍。

張小琴和克里斯蒂娜都向他表示恭喜。

曾晴因為對古玩行相對了解,就問道:“1922年的書,兩萬元貴不貴?”

沈瑜說:“不是為了賺錢,這是我的個人喜好。

在家裡放這麼一套書,沒事兒的時候翻一翻.”

張小琴不懂篆刻,就問道:“沈總,什麼是印舉,我看圖片裡,這套書的字不多。

書頁上都是蓋的印章.”

沈瑜解釋:“印舉,是採用了舉類分列編排方式,編纂的印譜。

這本書,是很好的研究古代金石文字的書籍.”

拍賣繼續……拍到了第11件拍品的時候。

螢幕上床上再次出現十鐘山房印舉的圖片。

拍賣師說道:“下面這套拍品,是十鐘山房印舉。

可能有的藏家已經注意到,本場已經拍過一套十鐘山房印舉。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套,是清代的清鈐印本,與1922年的印本不同.”

曾晴悄悄問道:“你買這套書多好,剛才那套書……”沈瑜指了指拍賣師,示意繼續聽。

拍賣師說道:“這套書是10函60冊。

書板框高厘米,寬厘米,每頁鈐一至二印。

書根標記卷一至六十。

我對這套書做一個剪短的介紹。

《十鐘山房印舉》由陳介祺先生輯錄而成,為印學史上一部空前鉅製,享有“印譜之冠,印學之宗”之譽。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濰縣人。

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生平有古文字之好,因藏有十鍾,其齋曰“十鐘山房”。

1871年,其次子陳厚滋的協助下,開始了對於《十鐘山房印舉》的輯拓。

然而,陳介祺在有生之年並沒有完成他這部鉅著,自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緒十年(1884)這十二年中,他陸續收印,但終無定本。

此為《十鐘山房印舉》成書之始末。

這套書版本有三,其一為壬申本,俗稱大本《十鐘山房印舉》。

其二為光緒九年癸未年本,馬上要拍賣的這套書,就是小本《十鐘山房印舉》。

本書,起拍價5萬元.”

沈瑜看到有七八位買家陸續舉牌,一番爭奪,價格到了20萬之後,他才舉起了競價牌。

看到沈瑜的動作,曾晴不好打擾,暫時忍住了疑問,等待拍賣的結果。

沈瑜面對競爭,毫不猶豫的跟進,終於用32萬的價格,拍到了這套書。

張小琴三人向沈瑜祝賀的同時,跟著場中的眾多買家鼓掌。

曾晴看著沈瑜笑眯眯的放下競價牌,就壓低聲音問道:“32萬?!這個價格很貴了.”

沈瑜也小聲說道:“不貴,我以為要超過50萬.”

曾晴:“古籍善本的行情看漲嗎?”

沈瑜解釋道:“十鐘山房印舉,好的版本存世很少。

拍賣師只說了兩個版本,還有無版本年代之本。

此三種版本均存世都無多,便是散冊散頁也為學者們珍愛。

我剛才買的那套是影印本的,是根據鈐印本影印的。

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光緒九年癸未本《十鐘山房印舉》存世有一百九十一冊本,藏於津*門圖書館。

陳敬第跋一百九十一冊本,藏於首都圖書館。

徐鈞跋並補錄序文一百九十二冊本,藏於魔都博物館.”

曾晴想了想,問道:“鈐印本珍貴?我還聽到了壬申本與癸未本,如果我碰到這套書的鈐印本,應該怎麼分辨版本?”

沈瑜側臉看向曾晴,笑著問道:“你有線索了?小心,這可容易打眼.”

“你能不能教教我.”

曾晴問道。

沈毅說道:“鈐印本的《十鐘山房印舉》現存主要有兩種版本來源:即“壬申本”與“癸未本”。

均為作者前所鈐印寫定。

壬申本有“壬一本”和“壬二本”之分。

壬一本中,每舉首頁刻有“十鐘山房印舉”、“同治壬申海濱病史六十歲作”字樣。

壬一本紙面光滑。

何崑玉所言以“廣紙”所印十部者。

此本鈐拓泥油過潤,以致朱文失之於肥,白文又患之於瘦。

壬二本中,每舉首頁刻有“十鐘山房印舉”、“同治壬申海濱病史六十歲作”字樣,白色厚棉料“蘇紙”本,板框較壬一本略短狹一二分。

此本紙張與印泥配合得宜,較好地儲存了原印字形。

以上兩本往往統稱之為壬申本。

壬申本收印大致為3343方左右。

《十鐘山房印舉》一印一頁本,六吉綿連紙小本,版心刻“簠齋藏古之一”字樣,簡稱一印一葉本,又稱“癸未本”。

《十鐘山房印舉》以癸未本所收為全,只是所用紙較薄,硃色易烘,少數印文略有漫浮,不甚明朗。

癸未本收印大約在七千至八千方上下……”曾晴聽沈瑜說的內容太多,已經拿出紙筆記錄要點,可是還是感覺有遺漏,忍不住說道:“你能不能說的慢一點?”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身體裡住著個瘋子

暑糖瓜

神醫毒妃:王爺的掌心寵

魚丸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