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透過地圖,看到還有三家攤位上有藍點(未被發現的文物)存在。

其中一家是售賣舊書,另外一家是售賣紫砂壺,第三家是售賣雜物的。

他衡量利弊,先走向了售賣舊書的攤位。

這家的攤主,是個頭髮花白的老人。

攤子中除了舊書,舊書信、還有老磁帶,甚至還有幾張黑膠唱片。

有幾個顧客正在攤位上挑選心儀的東西。

沈瑜向攤主詢問:“老闆!您這些東西,可以自己挑嗎?”

這可不是廢話。

如果你蹲下就看東西,等於目中無人,會招人反感。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折,這些必要的禮數還是不能少。

攤主看了他一眼,“我這裡書信、舊書、舊雜誌、舊唱片都有,你隨便挑.”

沈瑜立刻蹲下開始挑選。

時間緊迫,他直接看準藍點的位置,從一堆舊書信中,抓出了幾摞,放在自己手邊。

這樣,保證這些真文物,不會被別人誤打誤撞撿走。

然後,他才開始仔細挑選。

沈瑜先揀出一張格式很規整的帖子,有點兒像過去的拜帖。

拜帖的邊角有些磨損,但內容儲存的不錯。

這類東西已經很少見了。

他一邊分辨內容,一邊欣賞字型。

拜帖作者的書法,有碑學的特點,由於字形不大,所以,也帶有一點帖學的意味。

拜帖內容中,有“純齋大人啟,眷生廣廈頓首”的字樣,他顧不得分辨作者是誰,把拜帖放好,繼續挑選。

沈瑜陸續挑出了幾封書信。

看了看地圖,有價值的書信,都被挑了出來。

他依據敬語與落款,透過回憶歷史資料,把這些書信與原作者一一對應起來。

然後,忍不住心中驚訝,抬頭看了一眼攤主。

這位貌不驚人的老者,不知道他是怎麼收集到這些信件的。

這些往來書信中,有日常問候,有談論詩詞的等等。

幾封少見的手札,就這麼無序的混雜在一堆無用的信件中。

如果不是自己有心尋找,或許其中一部分書信,就這麼埋沒下去了。

沈瑜列數了一下,六封書信的作者有,溥偉、升允、呂海寰、周馥、勞乃宣、李經羲。

六個的人往來書信,其中涉及到的人物更多。

不是沈瑜大驚小怪。

換一種寫法,您可能會更理解他現在的心情。

六封書信的作者,有以下幾人:前清--恭親王溥偉、陝甘總督升允、鐵路大臣呂海寰、兩江總督(曾任山東巡撫)周馥、雲貴總督李經羲、直隸提學使勞乃宣。

沈瑜考慮,如果這些書信符合要求,或許就能迅速完成任務。

他把信件準備好,對攤主說道,“老闆,一共六封信還有一份兒帖子,您給算算多少錢?”

攤主說:“這都是前清名人的手札,不便宜。

二百元一張.”

沈瑜做出遲疑不決的表情,對攤主說道:“老闆,這些書信,根本沒辦法辨認真假。

嗯,我也不太懂,就是想多個收藏品種。

您要的價格太高.”

攤主不急不慢的說:“在我這兒能買到真貨,換了別的地方未必能買得到真貨。

你誠心要的話,我可以給你便宜一些。

七張書信,收你一千元元.”

攤主說的這個價格不低。

聽到他的報價,周圍挑東西的人,不約而同的把動作放慢。

還有一人抬頭看看攤主,不動聲色的把挑好的東西又放了回去。

沈瑜說道:“老闆,我出個價。

一共三百元.”

攤主搖頭:“這可不行,最少八百元.”

沈瑜忍住急切的心思,裝作回頭尋找朋友的樣子。

看到陳尚已經帶著幾位鑑定師,開始在周圍攤子上瀏覽。

不能再等了,他對攤主說:“四百元,再多我就不敢買了.”

幾輪交鋒下來,兩人最終把價格定在了五百元。

沈瑜付了錢,將信件小心的收好,迅速趕向下一個攤子。

這時遊戲提示音出現:玩家購買,康有為的門生帖一份。

獎勵:遊戲熟練度增加。

遜清遺老的手跡任務完成度---百分之四十。

玩家購買,前清隱退官員書信件六封。

獎勵:遊戲熟練度增加。

遜清遺老的手跡任務完成。

老建築中的秘密線索完善。

玩家獲得抽獎機會一次。

這個時候時間緊迫,沈瑜聽完提示音,沒有開啟遊戲面板。

因為他看到,楊老與幾位鑑定師,已經走向一個有藍點的雜貨攤位。

沈瑜嘆了一口氣,估計那個攤位上的文物,逃不過這幾位的眼睛,只能感嘆失之交臂。

他轉向另外一方向,走了幾步,來到一個賣紫砂壺的攤子前。

帶著南方口音的攤主,正向旁邊的一個年輕人,普及紫砂壺的知識。

這個攤子不小,紫砂壺分了三類。

比較貴重的壺,在攤主身邊放著。

左邊一些新出產的模具壺,右邊的是一些老壺舊壺。

沈瑜在沒有去看新壺,在擺放著一堆老壺的位置蹲了下來。

他對攤主說“老闆,這些也是紫砂壺?能挑嗎?”

攤主看到沈瑜似乎有興趣,就對他說道:“小夥子,喜歡紫砂壺?我這的紫砂壺很全,有普通的壺,也有名家的紫砂壺,舊壺也有。

你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沈瑜一邊看,一邊與攤主說話:“您這裡還有名家的壺?都有誰的?”

攤主毫不客氣的說:“都是大名鼎鼎的名家做的.”

他用手一指:“你看看這把,汪寅仙的西瓜壺。

再看這把,顧景舟的僧帽壺.”

攤主一邊說,一邊指著自己身邊擺放著的紫砂壺,“還有好幾位名家的壺,不過,這些都很貴.”

沈瑜看了一眼攤主所謂的名家紫砂壺,心想,仿還挺像的,可惜這個攤子上只有兩把壺是藍點。

其他的壺裡面,一個紅點都沒有。

他所謂的名家壺,恐怕都不是真的。

攤主看到沈瑜一直在看那些老壺,立刻說道:“那些壺便宜一些,一百元到幾百元之間。

都是一些用過的舊壺,雖然不是名家的,但是裡面也有一些好壺。

當時的泥料比現在的泥料可好多了。

現在的這些普通新壺的泥料,比不了過去的壺.”

沈瑜拿起了一把大口紫砂圓壺。

這把紫砂壺,比旁邊的一堆紫砂壺大出一號。

他轉動紫砂壺仔端詳。

這把壺的造型不太規整,壺嘴、壺柄和壺口未達到“三平”,為了增加壺的穩定性,壺嘴的底部作得壺柄稍高。

用的紫砂料偏暗紅,含有小泥粒,少平整明潤,給人一種粗糙的感覺。

最關鍵的是,壺蓋邊緣上被衝了一道小口。

讓這把大壺在一堆紫砂壺中毫不起眼。

沈瑜小心地端起壺,看向壺底。

壺底用楷書刻了兩個字---仿古,沒有名款。

他拿起開啟壺蓋,壺的內部也沒有印記。

壺身素面無紋飾也無文字題記。

他放下壺,向攤主詢問:“老闆,這壺怎麼賣?”

攤主看了一眼:“哦,這是民國的,工藝一般,但是泥料講究,正經的清水泥!你要買的話,五百元.”

沈瑜沒有急著講價,把圓壺放在身邊,對攤主說:“我再選選.”

他說話的聲音並不高,可惜,還是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

陳麗麗跟著父親,在攤子周圍閒逛,偶爾聽聽幾位專家的評論。

她很快就覺得無聊,於是,與幾個人拉開了一點距離。

她無意中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順著聲音看過去,發現沈瑜蹲在一個攤子前,正在挑東西。

陳麗麗心中好奇,就想過去看看。

女兒一走遠,就被陳尚發覺。

他急忙說道:“麗麗,你不要走的太遠了.”

陳麗麗一邊說一邊往外走,“爸,放心吧。

我就過去看看.”

結果,這兩人的對話,被幾位鑑定師當中的於老師聽見了。

他來了之後,沒發現什麼感興趣的東西。

無聊中瞥了一眼陳麗麗的方向,卻發現了沈瑜的身影。

此時,沈瑜拿起一把傳爐壺。

這把壺的底款,有陶業工廠四個字印記,給人感覺是工廠生產出來的流水線產品。

他拿起壺蓋,看到蓋款的位置,隱約有兩個字印記,由於被汙漬遮住,所以看不清楚。

沈瑜詢問攤主:“老闆,這把壺怎麼賣?”

攤主說道:“這是把傳爐壺,是清朝中期的,是古董.”

他說話的時候,旁邊正在挑胡的中年人,抬頭看了看攤主,搖了搖頭,繼續挑選。

沈瑜笑了起來,“老闆,我雖然不太懂紫砂,但是,傳爐壺是清末民初才出現的新品種,它是怎麼跑到清朝中期去的?你看看這個底款,是陶業工廠四個字,這是流水工廠出來的貨壺,不是名家手工做的.”

攤主反駁:“你還是不懂,那把壺,就算不是清中期的,也是有年頭的,不少名家,曾經在工廠裡做活兒.”

沈瑜把自己找出來的兩把壺放在一起,對老闆說:“老闆,這兩把壺,您算算價錢。

您可別照著名家的算,這肯定不是.”

此時,陳麗麗已經站在了他的身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之所願,夢之彼端

許夢生

倒追:開局校花送雪糕?

莐世羙

無妄之真

阿月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