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嘉穗和聞煥章送走了孫磊,兩人這才鬆了口氣。

“聞兄,你這般試探陛下怕是不好吧?若是觸怒龍顏你我吃不了兜著走!”

蕭嘉穗看著聞煥章一臉心有餘悸的說道,在聞煥章開口的那一刻他就猜到了,不過他不能表現出來,不然這戲就唱不下去了。

“不這樣還能怎麼辦?直接上報也不合適!若是陛下要用饑荒戰術呢?”

聞煥章無奈的說道,皇帝的心思最難揣測,雖然孫磊是個仁慈之君,可如今天下未定,最重要的不是仁德而是天下,哪個開國之君不是血染山河?和天下相比,死些人不算什麼。

“現在看來我們是多慮了,陛下還是那個陛下。”

蕭嘉穗開口道。

“身為臣子,謹小慎微是應該的!”

聞煥章開口道,這些計策他們也能想出來,可他們不能自作主張。

“只怕陛下會不喜!”

蕭嘉穗嘆了口氣,道理他懂,但孫磊不是一般帝王。

“當然不喜,這麼點破事也要我動腦子,簡直不知所謂!”

孫磊的聲音響起。

兩人一驚,正好看見孫磊出現在殿門口,孫磊在熟人面前不喜歡沒用的,所以皇宮裡的侍衛不會不停的呼喊皇上駕到,而他們也沒想到孫磊會回來。

“別誤會,忘了拿風車,孩子要的!”

孫磊指著偏殿內桌子上的風車,沒這東西他哄不住孩子。

“以後有事直說,不跟我彎彎繞繞的。”

孫磊拿著風車丟下這句話就離開了。

“是,陛下!”

蕭嘉穗和聞煥章連忙行禮恭送。

孫磊拿著風車到了花園裡,兩個孩子正等著他的風車,有了風車孩子就好帶多了。

“陛下,有密信!”

吳用來到了孫磊身邊,遞上了一封信。

“嗯?東京的?”

孫磊看著密信有些意外,竟然會是吳用來送密信。

“陛下,我現在負責梁山城的情報,時遷兄弟這才給我來信。”

吳用開口道。

信裡的內容是東京的官員調動,很多人被趙桓連升三級,東京整個官場幾乎都是新面孔。

“种師道案件被平反,如今升了知樞密院事?”

“宋江被提拔為左衛將軍?盧俊義被提拔為右衛將軍?”

……

孫磊看著信件上的一條條人事任命眉頭不自覺的皺了起來,這變化還真是夠大的。

“有沒有什麼想法?”

孫磊看著吳用問道。

“陛下,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鑑!宋江為了前程謀害晁天王,我發過誓,必為天王報仇!”

吳用連忙表起了忠心。

“不是說這個,我是問你對東京這些人升官有沒有想法?弄他們一頓?”

孫磊看著吳用問道,軍事上面的問題吳用是一竅不通,政務上的事吳用也不懂,只有陰謀詭計是他擅長的。

“陛下,這應該是東京那位皇帝在拉攏人,宋江和盧俊義這些人都是招安和招募的,以前投靠的是蔡京,如今蔡京失勢,他們成了無根之木,正是需要人依附的時候。”

“此時趙桓提拔他們,他們必然死心踏地的跟著趙桓,這也是趙桓的心腹了!”

吳用開口道。

“所以咱們應該怎麼辦?”

孫磊看著吳用問道。

“當然是煽風點火放流言,宋江只是個小吏出身,後來又殺人落草,最後招安歸了蔡京,這種反覆無常就是小人,這身份在東京朝堂可算是低賤。”

“盧俊義也好不到哪裡去,他雖然家境富裕,但也只是個地方富戶,士農工商屬於最低的商賈,而他如今家財全失,自己又沒有功名在身。”

“這兩人一躍成為從四品的左右位大將軍,東京那些人如何能忍?”

“陛下可知道大宋有多少官員?”

吳用開口道。

“有所耳聞,你說說。”

孫磊點頭道。

“大宋真宗景德年間官員總計10000多人,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間官員總計20000多人,宋英宗治平年間官員總計24000員。到了宋神宗元豐三年改革官制,元豐八年官員數量下降到了21900人。宋哲宗元祐三年官員總計34000多人。八多年前又統計過一次總計48000多人。”

吳用開口道。

“這些我知道,冗官嚴重不是秘密。”

孫磊點頭道。

“陛下,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麻煩的是候補的人,這48000多人後面還有一萬多人等著候補官職,但這官服一上身幾十年都脫不下來,哪來的空缺?”

“所以宋江和盧俊義這些人陡然身居高位就成了最好的謠言,這些也是那些辛苦考取功名而要候補多年的進士最感興趣的,他們一定會大肆傳播,並且自己製造聲勢,給趙桓壓力。”

吳用開口道。

“嗯,不錯,你這想法可以!”

孫磊滿意的點頭,大宋這冗官一直以來都是個大問題,只要就是各種賞賜、補授,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你去辦吧!”

孫磊看著吳用開口道。

“是,陛下!”

吳用大喜的行禮離開了,這些背後的陰謀詭計就是他最喜歡的。

謠言很快從地方上傳了起來。

吳用很雞賊,他沒有從梁山或者山東傳去謠言,而是從荊湖那邊先傳起,這樣就沒人會懷疑謠言的來處。

謠言的傳播很快,幾天之內就傳遍了荊湖和江南,一路就到了東京。

這謠言在東京很有市場,大量的候補進士義憤填膺,大呼皇帝不公,他們辛辛苦苦寒窗十年,這才高中進士,結果不如一個造反招安的小吏和花錢買官的商賈。

“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東京很快就流傳起了這麼一句話,寒窗十年不如一朝造反,很多候補的進士都笑稱實在是等不了不如一起去落草來的快一些。

東京官場異常沉寂,沒有人去管這謠言,不是他們不想管,而是不願意管。

少宰吳敏和太宰徐處仁都是這次動盪的受益者,此時開口容易引火上身,他們現在只想鞏固地位,不想引起注意。

可皇帝趙桓坐不住了,謠言逐漸變得過分,從最開始的抱怨皇帝不公逐漸演變成了皇帝清除太上皇的臣子,讓一些卑賤之人來身居高位。

趙桓這麼多年能在太子的位置上不動如山,最重要的就是他守著節儉謙恭,恪守孝道,如今竟然有人攻擊他的孝道,這讓他無法忍受。(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明幻想史

白雲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