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進院子建造得頗為精巧,雖佔地面積不廣,但卻深得姑蘇園林的意趣,以假山樹林間隔出好幾處景緻來,時而是榴花勝火的豔麗,時而是翠竹森森的幽然,時而又有三兩步的小橋,橫跨在清溪之上,橋畔楓樹映水,到了秋日想來又是一番美景。

因午後太陽大了些,傅珺一路都是走的抄手遊廊,待她到了玄機室時,卻聽守門的小廝說,王晉去玄圃找王襄說話去了。

傅珺微有些失望,站在院門外想了一會後,便決定留下來候一候小舅舅。

畢竟,她出來一趟也不容易。

三進院兒已經是她能走動的最大範圍了,還不好常去。

宋夫人於規矩禮儀上是個頗為板正的人,若去得勤了,就算宋夫人不說什麼,那小宋氏的一張嘴可碎得很,沒的又是一場是非。

而那玄圃雖離著玄機室不遠,到底是外祖父的書房,無召是不得擅入的。

傅珺再是如何受寵,輕易也不願去打擾王襄。

因此便只有等在玄機室裡。

且不說傅珺如何在玄機室中靜候王晉。

卻說王晉,他此番尋王襄說的事情,卻正是與傅珺有關的。

原來,王晉是收到了傅庚託人捎來的兩封信,一封信是給他的,另一封則是傅庚囑他轉交予傅珺的。

而自打看了信之後,王晉蹙著的眉頭便一直沒鬆開過,這讓他俊秀的面容平添了一份憂鬱。

他袖著信,神情鬱郁地步過小橋,穿過一片假山林立的小松林,徑到了玄圃的院門前。

那廊下立著的小廝一見王晉,立刻殷勤地迎上前去笑著招呼道:“二爺好,老太爺正在房裡呢.”

王晉點了點頭,便舉步跨進了院門兒。

他乃是玄圃常客,小廝知道他在王襄心中的地位,因此並未阻攔。

走進門中,眼前是一方頗為寬綽的庭院,比王晉住的玄機室大了一倍有餘。

院子裡植著一株高大的槐樹,此刻日正當頭,金色的陽光濾過濃密的枝葉,在青磚地上落下參差的樹影。

東邊的院牆上探進幾朵淡白的荼蘼,在風裡兀自搖曳著,越顯得這院中的幽靜。

除此之外,院子的西邊便是半坡雜草,因無人打理,顯得十分蕪亂。

王襄常自謂“性蕪荒疏”,因而那半坡雜草便被他特意留了下來,始終不叫人剷除,謂之“其蕪似己”。

而王襄之素性闊達,行事不拘小節,由這院子便可見一斑。

王晉此刻滿腔心事,無暇思及其他,步履匆匆地行過庭院,來到明間門前,自己撩簾子進入了房中。

王襄此刻正坐在窗前看邸報,看得十分專注,連王晉走進來亦未聽見。

王晉見狀,不敢出聲打擾,便向一旁侍立的長隨棋考點了點頭,隨後便安靜地站在門邊,靜候王襄看完邸報。

過了約半盞茶的時間,王襄放下邸報揉了揉額角,這才瞧見了王晉,面上不由露出笑來,問道:“你怎麼來了?何時到的?”

又吩咐道:“棋考,煎兩盞杏園春雨來.”

棋考聞言,靜靜地躬了躬身,便自去了一旁的耳室中煎茶。

王晉便捺下滿腔的心思,笑道:“多謝父親,今日倒是擾了父親一頓好茶.”

王襄站起身來展了展衣袖,笑著道:“你知道便好。

輕易我也不叫棋考煎茶的.”

王晉含笑不語,只看著耳室中棋考的動作。

那棋考是個面色黃瘦的青年,此刻端坐於曲水紋紅泥風爐之前,眸清神靜,倒頗有幾分氣韻在。

說起來,這棋考也算是命運多舛。

他乃是陂縣人,家中做著賣茶葉的營生,日子頗富盈餘,因他性好安靜,煮得一手的好茶,也識得幾個字,原是要承繼父業的。

誰想幾年前蛟江發了大水,陂縣受災最重,他一家子俱都死絕了,茶葉營生更是被大水衝沒。

棋考孤身一人逃難來到了姑蘇,因病暈倒在了滄浪亭邊,恰巧為王襄所救。

王襄憐其身世,又見其頗識得兩個字,一手茶藝更是出色,便將他留在了身邊,現下已經成了長隨。

偶爾王襄來了興致,便會叫棋考煎上一盞茶,怡然自賞、十分快意,卻很少用來招待旁人。

所以王晉才會有“擾了一頓好茶”之語。

卻見棋考已研好茶末,又自那架竹具列上一一取下煎茶之物,輕抬手腕,將一注泉水倒入螭頭銚中,又將兩隻玳瑁茶盞置於案邊,盞下各有一隻細瓷茶托。

待那風爐上的湯水微沸,他便啟開蓋子,只見水中魚眼沸騰,棋考手法嫻熟地以熟盂置水於其間,其一揚一止,動作十分灑然。

王襄與王晉皆不說話,靜靜觀賞,滿室之中唯有棋考衣袖翻動時的輕微聲響,窗外樹影婆娑,隱約的花香踏風而來,流轉於茶香之間,直叫人心神一朗。

待那琥珀茶盞呈上來時,王晉凝眸細看,卻見盞中雪沫堆星,宛若杏花初綻,而那深碧的茶湯便似雨含新綠,果然好一派“杏花春雨”。

煎茶已畢,那棋考依舊不置一語,只微微躬身,將餘物一一歸於具列之上,隨後雙手捧起具列,退行數步,便自出了書房。

王襄閉目飲了一口茶,道:“說罷,找我有何事?”

王晉放下茶盞,自袖中取出兩封書信,將其中一封呈予王襄道:“傅大人來信了.”

自王氏去逝後,王晉對傅庚的稱呼便成了傅大人,那一聲“姐夫”卻是無論如何也叫不出口了。

王襄便接過了信箋,展開後讀了一遍,眉頭亦蹙了起來,道:“他怎麼下去陂縣了?”

王晉的面上便露出一絲憂色來,道:“那陂縣乃是水患最重之處,他去了那裡豈不是以身涉險?怎就不念著棠姐兒一些?”

說到後來,語氣中已有幾分埋怨之意。

對於王氏的逝去,王晉一直無法釋懷。

他始終覺得是傅庚沒有照顧好姐姐,才致令王氏年紀輕輕便即病逝,不僅留下了幼小的外甥女,更是一屍兩命,連個嗣子亦未留下。

因此,對於傅庚此次輕下陂縣,他是十分反對的。

王襄想的卻不是這些,而是在想他聽到的一些傳聞。

正是這些無法驗證真假的傳聞,令王襄面上的憂色顯得更為凝重些。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財神系統帶我創業

幻神之南

趁校花家裡窮,忽悠她當女朋友

歲歲安平

穿越星河奔赴你

蜜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