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世界盃八強戰,德國和英格蘭狹路相逢。

英格蘭隊上下半場各進一球,獲得了二比零的領先優勢。

在危急時刻,又是貝肯鮑爾站了出來:比賽的第六十八分鐘,他的一記遠射轟破了對手的大門,士氣大振的德國隊在八十二分鐘追平了比分,加時賽的第十八分鐘,蓋德.穆勒墊射破門,幫助德國完成了史詩級的逆轉,這是德國隊在正式大賽中第一次擊敗英格蘭,這場比賽也成了英德勝負關係的逆轉關鍵戰。

在此之後德國隊於1972年歐洲盃、1990年世界盃和1996年歐洲盃三次在半決賽遭遇英格蘭,無一例外都淘汰了對手。

從對英格蘭隊的七連敗,到對英格蘭的三十年壓制,”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可謂是最關鍵的一個人物,正是他的卓異表現,德國隊完成了對英格蘭的大賽首勝和近三十年的無情壓制。

但在此之前的四十年,英格蘭也曾經無情的壓制過德國人,1930年德國隊和英格蘭隊在柏林踢了一場比賽,這是兩個代表隊第一次正式交鋒,結果以三比三收場。

但是德國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平局居然是此後近四十年時光裡他們收穫的唯一一場”不敗“結果:1935年到1966年,德國與英格蘭在友誼賽上交手六次,統統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客場還是主場,德國隊面對英格蘭居然”一平難求“。

帶著六戰全敗,進七球丟十八球的巨大心理劣勢,德國隊迎來了和英格蘭隊在世界盃上的首次交鋒。

1966年世界盃決賽,英格蘭對陣德國。

主隊方面,他們有老道的博比.查爾頓這樣的頂級攻擊手和博比.摩爾和班克斯這類的超級防守球員;客隊也不差,既有烏韋.席勒這位富有經驗的一流射手,也有貝肯鮑爾這種才華橫溢的超級新人。

比賽的過程很曲折,德國隊先發制人,英格蘭扳平了比分。

下半場英格蘭隊反超領先,不屈的德國又壓哨追平。

加時賽的第十一分鐘,赫斯特打進了著名的”溫布利進球“。

君心受挫的德國隊就此沉淪,在比賽結束前又丟了一球。

英格蘭隊完成了對德國的”七連殺“,並獲得了他們的第一座世界盃。

1968年漢諾威,一場看起來普通的友誼賽,對德國人卻意義非凡。

東道主德國由貝肯鮑爾打進一球,以一比零擊敗來訪的英格蘭隊,終於打破了逢英不勝的尷尬紀錄,不過畢竟只是一場友誼賽,德國隊想擺脫英格蘭人的陰影,還是要在正式大賽——最好是世界盃上擊敗對手。

無獨有偶2010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的英德大戰中,門線懸案再一次上演,只不過,這一次的受害者變成了英格蘭人。

最終的結果是,蘭帕德的有效進球被裁判吹掉,三獅軍團也遺憾地告別南非。

不過這次門線懸案也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那就是它推動了門線技術的發展,這套“鷹眼”系統輔助裁判們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判罰,而類似於英德這兩次“命懸一線”的疑案也將不復存在。

1990年世界盃和1996年歐洲盃,這是最讓英格蘭球迷難以忘懷的。

兩次大賽都在半決賽遭遇德國隊,都是以點球大戰的方式慘遭淘汰,而且德國人最終都捧起了冠軍獎盃。

相比之下,克林斯曼在溫布利捧起德勞內杯的那一幕更是像一把利刃一樣捅在了英格蘭球迷的心上,萊因克爾悲哀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評語:“足球運動就是二十二個人在場上比賽,而最終的獲勝者總是德國人.”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戀與說唱

雪Athena

消失的真兇

飛 翼

寂靜之名

求理

又是一個秋季

想做懶大王

懶得起名字可能是末日

往後餘生上上籤

年代遊記

匿名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