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年,五朝十國時間,十一月份,雪月中旬。

第八年,九星辰的時間,子月之際,大雪、冬至兩個節氣。

回溯,上一月,第十月份,霜月下旬之際。

在歐羅大地的愛琴海邊上,合計十四人,一位中年人,五位年輕人,八位少年人。

十四人分成兩路,一路坐上五月花號海船,從愛琴海出發,渡過大西洋,前往拉美大陸的魔淵之地。

最終,這一路,中年人——雅典娜院長戰死。

周清洛、百里扶蘇、李太白、東方玄天、戈雅公主、暃王子、夜雲纓、雲文曦、雲中君,救出受到妖獸的“西方夢”精神幻術所掌控的獨孤伽羅。

………………………………………

另一路,四位九星門少年人,雲星辰、金禪、南宮玄武、江心月。

從歐羅大地的東邊出發,一路向東,橫穿恆河大地的奧斯帝國,到達恆河大地的孔雀王朝,找尋能夠復活宋胤的水能量通天塔。

此通天塔,蘊藏著水能量三角玄金塔。

宋胤將是未來,解決神州大地五朝十國分裂局面之人。

由於西山國一戰之後,孔雀帝國的女帝,決定放棄霸權意識體系,加入神州大地的王道思想體系。

於是乎,孔雀女皇決定改國號為:孔雀王朝。

之所以,九星門如此選擇,因為雲星辰防禦能力最強,善於守。

且雲星辰對於宇宙銀河的研究,有其獨特見解,所以,選擇了雲星辰帶隊。

至於,本來戰力強悍的南宮玄武,卻因為艾琳女王的交待,選擇了,一次相對不那麼兇險的行動。

………………………………………

在數億年之前。

那是,在藍星球還尚且處於藍色海洋之際,藍星球上除了海水,便是海洋,沒有陸地。

後來,從宇宙星河之外,第九重的宇宙之外——星際九門。

一塊巨大的星隕石,從星際九門穿梭至藍星球所在的銀河中。

然後,便如同巨大的流星那般,降臨於藍星球的藍色海洋中。

最終,形成了厚厚的大氣層,陸地開始浮現。

而那塊來自星際九門的星隕石,便鑲嵌於現在神州大地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崑崙天山之間的區域中。

喜馬拉雅山脈,便是由於這巨大的星隕石,砸落所致。

等到天地混沌,厚厚的大氣層與陸地相連,還未分開之時。

然後,盤古大神便誕生,一把開天斧,一劃開天,二劃闢地,三劃萬物生。

從此,大氣層便與陸地,呈現明顯的分界。

之後,整塊巨大的陸地,又分成了,七大板塊,散佈於藍星球的四大洋之中。

最後,星隕石之中的四座通天塔,帶著來自星際九門的四股宇宙神力,雷、水、風、光。

分佈於七大板塊中的四地,神州大地、恆河大地、歐羅大地、拉美大陸。

位於,神州大地的雷能量三角玄金塔,已經毀滅了。

殘餘的雷能量,一部分被幽明山莊的誅仙斬所吸收,另一部分,被小綠蛟龍所獲取。

位於,拉美大陸的光能量三角玄金塔,已經讓摩尼莫德搶奪,其已經使用兩次,一次在西山國一戰,造成蜀香國大軍,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一次在喜馬拉雅的萬米高空之上,將仙靈界的總界主——仙逸天殺害,使得,仙逸天形神俱滅。

但是,摩尼莫德使用宇宙能量,用於殘害生靈,自己也遭受反噬,整個身體向內枯萎,萎縮了一半。

同時,這光能量三角玄金塔,每一次使用,其能量值,都會成倍遞減,直到耗盡。

………………………………………

五朝十國第八年,十一月份,雪月中旬的這天。

雲星辰、金禪、南宮玄武、江心月,九星門四位少年人,一路跋涉,從歐羅大地來到恆河大地的孔雀王朝。

由於,西山國一戰之後,孔雀帝國的女帝被救出之後,她決定放棄霸權意識體系,加入神州大地的王道思想體系。

於是乎,孔雀女皇決定改國號為:孔雀王朝。

這天,九星門四位少年人,在恆河邊上,相遇十業達摩、蘭衣法師·百里、靛衣法師·海峽。

自從,西山國一戰之後,摩尼莫德大敗虧輸,十業達摩重回恆河古蘭學院。

同時,十業達摩因為此前反對摩尼莫德,而牽出的佛學院,最後又併入恆河古蘭學院。

當下,十業達摩與蘭衣大法師、靛衣大法師重新接管恆河古蘭學院之後。

從此,恆河古蘭學院,一心只求修行,造福歐亞大陸,不再幹涉侵佔神州大地。

………………………………………

十業達摩、蘭衣法師、靛衣法師,再得知雲星辰、金禪、南宮玄武、江心月四位少年人,要去孔雀帝都的‘觀潮’湖之下,尋取水能量三角玄金塔。

於是,便提出幫助他們護法。

由於,要獲得宇宙能量的水能量三角玄金塔,必有天象顯現,有三位中年人護法,是極為必要。

以免,遭受險惡之人的覬覦。

四位少年人欣然同意,尤其是,曾經與十業達摩有過短暫師徒情份的金禪、南宮玄武,更是感激不盡。

於是乎,在孔雀女皇的允許下,一行七人,三位中年人、四位少年人來到孔雀王朝的皇宮內湖。

此處,皇宮內湖,面積為數十公里的圓形湖泊,湖泊名為‘觀潮’湖。

‘觀潮’湖的湖水,在湖底之下,與恆河之水相連通。

在觀潮湖泊中心處,有一座小島名為:復興島。

小島上有一座大型閣樓,名為‘聽海’樓閣。”

在‘復興島’之上,有十二棵名為‘通天神木’的參天大樹,參天大樹圍繞於‘聽海’閣樓四周,這便是:神木園。

從高空俯瞰整個觀潮湖、復興島、神木園、聽海樓閣的整體佈局。

就如同大唐王朝所使用的銅錢貨幣那樣子,外圓內方。

外面那一大圈的圓形,是數十公里的觀潮湖的湖水,內部的那個方形,是復興島。

數千年之前,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時,與北海神龍在恆河邊相遇。

為了,避免恆河之下的通天塔,遭受各方邪惡勢力的搶奪,給藍星球帶領毀滅性的災難。

從而,將恆河之下的通天塔,轉移至‘觀潮’湖之下。

數千年前,北海神龍將通天塔轉移之後,就在復興島上,種下十二棵‘通天神木’樹的種子。

成長了數千年,這十二棵“通天神木”皆已長成數十米高的參天大樹。

其中,有一棵尤其的特殊,亭亭如華蓋,直衝雲霄。

它長著九個分枝,分別表示著和平、安定、和諧、發展、富足、安康、文明、昌平、強盛,所以被起名為‘國泰民安’。

在‘通天神木’最頂上那根樹枝,是向榮生長,如同一枝巨大的藤蔓樹條,異常之特別,如同一條南海小龍,從樹頂之上,蜿蜒生長,栩栩如生。

這座復興島,只有背靠強大的神州大地,方能興旺發達。

神州大地,才是南海小龍,向上伸展的根基所在。

終有一天,復興島不僅僅是南海的小龍,而是世界的小龍,藍星球的明珠。

終有一天,王道思想將取代霸權意識,世界大同,合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終有一天,神州大地將再度統一,那便在眼下,數年之間。

雖然,百年大唐盛世已經只能回眸。

但是,回眸之間,奠基的是一個千年盛世的開始。

………………………………………

在觀潮湖,復興島上。

十業達摩、蘭衣法師·百里、靛衣法師·海峽,三位中年人,為四位九星門少年的夢想護法。

相傳,神佛始祖——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時,便是在水能量通天塔之內的菩提樹下開悟的。

佛教的起源,便是在恆河大地,而佛教的興盛,卻是在神州大地。

如今,神州大地四位少年人,探尋佛教起源之初。

十業達摩為雲星辰、金禪、南宮玄武、江心月四位少年人,責無旁貸保駕護航,期許一切順利。

………………………………………

在觀潮湖之下,數百米水深的地方,卻是別有天地,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四位九星門少年,沉入湖底之後,越過一層玄氣結界,便進入另一個世界。

這裡,有一片宏偉浩大的宮殿群。

在宮殿群的中心,一座神寺顯現。

四位少年人,抬眼望去,皆是,難掩驚異之色。

十業達摩曾經說起,湖底下為佛教的起源之初。

果不其然,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前,曾是一位王子,想必,這座宏偉浩大的宮殿群,便是起於王子——釋迦牟尼。

四下寂靜無聲,如同,迴歸數千年之前的古樸歸真之感。

四位少年人,走過那片宮殿群,來到神寺之前。

神寺之前,矗立著一尊釋迦牟尼雕像,顯得一塵不染,旁邊一盞青銅古燈,搖曳出點點光華。

這是一個塵封的世界,完全的與世隔絕。

那怕,世外的一粒塵埃,都不曾落入此地。

但是,一切又顯得異常的冷冷清清。

在這尊釋迦牟尼雕像旁邊,相伴著一株蒼勁的菩提古樹,三五個人也合抱不過來。

因為,水能量通天塔的緣故,菩提樹上金光爍爍的葉片,依舊如新。

這個世界,之所以能夠在封閉數千年之後,依舊一切如新,皆是受到水能量三角玄金塔的能量場作用。

釋迦牟尼雕像與菩提樹相依相呈,古意盎然,讓人似感受到朦朧時光流轉。

數千年歲月的變遷,帶給人無盡的滄桑寧和。

如同,親眼見到,數千年之前,釋迦牟尼在這株菩提古樹下,大徹大悟,成就佛陀果位。

數千年,只在一眼間。

歷史長河在南海波濤上湧動,眼前這一切,彷彿無比久遠,像是經歷了歷史的沉澱。

從佛教起源於恆河,然後,大唐王朝時期,唐玄奘取回佛教真經,從此,便在神州大地發揚光大。

再到,大唐王朝時期,鑑真東渡,將佛教傳入扶桑千島群,教化萬民。

最後,扶桑千島群覬覦神州大地,割裂月牙島……

一切的一切,現在還未發生的事情,以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在水能量三角玄金塔的能量場作用下,一幕幕的印刻於四位少年人的腦海裡。

使得,雲星辰、金禪、南宮玄武、江心月皆是,驚詫不已。

這株菩提古樹與釋迦牟尼雕像,相生相伴,皆有不凡之象。

數千年間,外界起起伏伏,這裡冷冷清清,完全與世隔絕。

惟有,和平、復興、統一,才是對於數千年不滅的歷史長河,最佳的註解。

可是,和平的共識,卻是如此之難,一如《大唐西遊記》裡頭,唐玄奘求取真經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和平共識的九二之路上,一路,綠色妖魔鬼怪橫行……

復興共識的九二之路上,一路,魔諭之城的艱難險阻……

統一共識的九二之路上,一路,海月樓裡過往恩怨糾葛……

七言小結:

和平共識九二行,綠色妖魔多作妖。

復興共識九二行,魔諭之城多阻擾。

統一共識九二行,海月樓恩怨糾葛。

四少年入觀潮湖,水下尋佛教起源。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星空之道果

寒門小仕

奧特曼裡的鎧甲勇士

奧特曼裡的鎧甲勇士

神祇時代:亡靈滾滾

跑出爐石的金橙

莽漢1

執筆描骨

未來海軍將軍的異界成名錄

IDH052D寫書號

從星穹開始崩壞

清風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