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

民間針對儒家的輿論依舊高漲。

張居正求見過郭天翊後,也只是隱晦地表達了下要從自身找問題。

儒家的大儒們傻眼了。

這到底該怎麼辦呢?儒家思想已經變革過好幾次。

他們如今,也對天子的態度捉摸不清,更加彷徨。

說起來,這是社會矛盾。

以前沒有激發出來,只是沒有個引子而已。

恰好,這次的科舉就成了引子。

紫禁城,御書房。

“該怎麼轉移社會矛盾呢?”

郭天翊看著不少大臣上書的摺子,陷入了沉思。

對儒家的敲打,自己覺得已經差不多了。

再這樣下去,說不定會演變出許多惡性事件。

先不說別的。

就如今的儒家學子,以後做事也會如履薄冰。

說起來,社會矛盾想要轉移,最快的方法就是打仗。

將國內的矛盾轉移。

後世的政治家就非常樂意玩這一套。

比如大天朝,某些時候矛盾尖銳的時候,便會獻祭個公眾人物出來。

有時候,也會爆料個貪官汙吏出來。

而漂亮國更會玩這樣的套路。

國內矛盾尖銳的時候,就發動戰爭。

戰爭能轉移所有的矛盾。

可是如今去哪發動戰爭?跟北面的吳國開戰?不行,時機不到。

現在的大奉剛剛步入正軌,是急需積攢力量的時候。

吳國的騎兵戰力不俗,而且數量多得可怕。

一日之間,吳國的騎兵就能奔走於北方的所有國界線,現在開戰大奉支援不起這樣的持久戰。

南夷諸國?更不行。

南夷諸國說白了都是大奉的附屬,他們跟大奉通商,能打通前往牛糞國的道路就可以了。

對南夷諸國用兵,也不合適。

“嗯...”“朕知道了.”

郭天翊起身看了看御書房內擺放著的地圖,將目光定格到了遼東半島上。

遼東道之外,是遼東半道。

這裡就是類似古華夏的棒子國。

如今的遼東半島政治情況複雜,是可以用兵的好地方。

而且,這裡有前朝餘孽!大奉元德一年,前朝餘孽還有不少在南方活動。

其中,雲川道以及遼東道之地是前朝餘孽活動的大本營。

大奉佔領了中原大部分土地後就建國了。

雲川道地區的餘孽是元德三年消滅的。

遼東道的餘孽,乃是前朝遼東侯的地盤。

元德三年秋,遼東侯兵敗後戰死。

其子周永成帶領殘餘的十幾萬部隊退居到了遼東半道,進入了高句麗的地盤。

高句麗王李真原本就跟遼東侯周氏一族關係匪淺,就接納了周永成。

周永成也被高句麗王封為高句麗大將軍。

大奉當時也對高句麗用過兵,但是沒有成功。

元德十年,周永成篡位,自封為王。

高句麗王李真只能被迫逃離漢城,到了遼東半道南部苟活。

自此,遼東半道就成了周王與高句麗王瓜分的局面。

高句麗人本來就跟漢人有較深的淵源,從文字到習俗,他們都跟漢人的差不多。

所以遼東半道北部的高句麗人並不反對周永成的統治。

自此,遼東半道的拉鋸戰就展開了。

可是,高句麗王佔領南部後,哪裡是北部周永成的對手?高句麗王也一度向大奉示好,也得到了大奉的應允。

原本高句麗還幫助當初的周永成對抗過漢人軍隊,現在只能向漢人求助。

當時的朝堂經過討論後,就贊成支援高句麗王李真。

畢竟,遼東半道這塊地方,讓他們亂下去,對大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周永成這邊忌憚大奉會插手,也就停止了拉鋸戰。

短暫的和平到來了。

從元德十年起到現在,高句麗王每年都會派使臣向大奉進貢。

而今年進貢的日子也快了。

“消滅前朝餘孽周永成是一方面,佔領遼東半道,將這裡變成屬國才是真...”郭天翊思索片刻,喃喃自語道。

當初大奉用兵沒有成功,甚至損失頗大的原因就是大奉的水軍不發達。

但是,大奉的荊州府可是有全國最大的造船廠。

晉王這些年一直在發展造船業。

藩王之亂時,若是沒有強大的船隻,他們可不可能一夜之間順流而上,行軍神速。

荊州府的造船廠可以生產出先進的船隻,足以容納千人左右的軍隊。

這樣的船隻多了,從水陸兩方面進軍,勝率會大很多。

如今,大奉的軍隊的素質去對付遼東半道的周永成,勝率在七成以上。

只是...發動戰爭,也得師出有名吧?“該怎麼辦呢...?”

郭天翊想了想,立即有了主意。

“曹德淳,傳蔡軒.”

“諾!”

不一會,蔡軒就來到了御書房。

“臣蔡軒參見陛下.”

不待蔡軒跪地,郭天翊就出聲道,“蔡軒,朕命你派一些精明的錦衣衛進入遼東半道,打聽遼東半道的風土民情,包括周永成以及高句麗王麾下的軍隊等情報...”聞言,蔡軒大驚道,“陛下,可是要對遼東半島用兵?”

遼東半道,可是在萬里之外啊?那裡山高路遠,道路崎嶇,而且水路眾多,大奉當年對遼東半島用兵就沒有取得好戰果。

但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的大奉,在郭天翊的治理下今非昔比。

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對付朝鮮半島,小意思。

蔡軒雖驚訝,但卻沒有半點認為大奉會用兵不利的想法。

自從他跟著郭天翊到今天,就沒見過郭天翊打過敗仗。

“是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朕要知道遼東半道最詳細的情報.”

“除此之外,朕記得當初晉王在荊州府的造船廠如今被督造府接管,是誰在負責?”

“回陛下,負責荊州府造船廠的依舊是之前晉王麾下的廠長劉勝,此人沒有任何黑料,所以當時依舊讓他負責造船廠...”“哦?”

郭天翊微微一笑,道,“那就立即展開行動,另外派人去荊州府將劉勝叫來,朕要安排一些事情.”

“是,陛下,臣告退.”

蔡軒臉上紅光滿面,他知道立功的機會來了。

大奉有明文規定,非軍功不得封侯。

當初分封天下,是因為打天下時候盟友眾多。

封出去的藩王諸侯很多。

但現在,藩王們都沒了。

僅存的諸侯,因為推恩令的關係不成氣候。

但是,這不影響蔡軒有這方面的志向。

只要錦衣衛不斷立功,自己也有封侯的一天。

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色紅軍

隨緣作家

多子多福,從發媳婦開始

亙古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