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張居正見到了郭天翊,跪在地上情真意切道,“陛下,您管管儒家吧,再不管儒家就要亡了...”如今的儒家就是過街老鼠。

甚至那些大儒都將家眷轉移到了其他地方來保證安全。

不然,指不準走到大街上就會遭到爛白菜葉子臭雞蛋的攻擊。

還有人在儒家大儒的門口潑糞水這種惡劣的事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甚至關中的許多年輕學子因為落榜就將怨氣撒到了儒家的頭上。

儒家自己的學子亦是不敢出門。

包括新晉的進士們。

到了地方上,發現百姓們都帶著有色眼光看他們。

某某學子的老師曾在十年前幹過什麼齷齪事,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能好到哪裡去?所以,心中一旦有了懷疑,這些人呼吸都是錯的。

張居正本就正直,將這些日子儒家的遭遇全部說了出來。

郭天翊聽著想笑,但忍住了。

這些事情,錦衣衛已經彙報過不止一次了。

但是,他依舊不管。

郭天翊強忍著笑意,“愛卿起來說話.”

“陛下,您要是不管,老臣絕不起來.”

“這對儒家來說太不公了...”“臣知道儒家有一些人是蛀蟲,但也有好人.”

“這樣下去,整個儒家都完了...”張居正今日來,就是替那些大儒們求情的。

那些大儒,跟他關係都不錯。

於情於理,張居正都做出了豁出老命來勸諫天子的打算。

其實,張居正也是迫不得已。

他除了這個方法,沒有別的法子。

去求太后?沒啥用。

找郭素素公主?更沒啥用。

如今的天子,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而且牢牢掌握著軍權。

否則,許多老臣都會站出來死諫,拿什麼民意難違的話題來讓天子讓步。

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都有。

但他們都知道,這種法子對郭天翊沒用。

軍權政權郭天翊都一把抓。

從漢王開始,郭天翊就培養了大量的親信。

對軍隊的掌控力更是達到了比先帝還要強大的地步。

誰也不敢拿著那些話題來死諫啊?也就張居正這樣兩袖清風的正義之士敢為大義發聲。

“愛卿你的心朕明白.”

“朕也知道,儒家並非都是惡人.”

“而且儒家在文明的進步以及文化的傳播上也有無比重要的作用...”“前些日子,範學義帶領齊魯一派的儒家學子去南夷諸國宣傳教化就很讓朕滿意...”郭天翊越說,張居正越激動。

陛下說的,句句在理。

這都是儒家好的一面。

的確,沒有儒家這個龐大的群體,文化的進步要慢許多。

跟法家不同,儒家的思想已經變革了好幾次。

哪怕是孔夫子在世,也會驚得目瞪口呆。

因為如今的儒家不但派系眾多,而且思想跟當初孔夫子創立時的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且孔夫子也沒想到,儒家內部的派系間爭鬥都如此兇猛。

孔孟時代,儒家弟子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是後來,大部分儒家傳人雖然將這些掛在嘴邊,但卻變了性質。

追求利益,內部鬥爭,打壓其他學派等等屢見不鮮。

孔夫子也曾經向老子請教學問呢?但是後來儒家卻給黃老學說披上了裝神弄鬼的外衣,讓黃老學說一度凋零。

想到這些,郭天翊繼續道,“愛卿,平心而論,如今的儒家好壞參半,朕若是要管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朕不會直接去庇護儒家.”

聞言,張居正似乎明白了什麼,眼中閃過諸多思索之色。

他鑽研儒家和法家的學問最多。

朝廷重臣裡,為何多是法家出身?而且郭天翊身邊的紅人之一,錦衣衛的特務頭子蔡軒也是法家出身。

不就是因為法家內部沒多少黨爭嗎?還有一點,法家極力維護皇權。

不輕易拿著各種大義來勸諫天子。

哪怕天子是昏君,他們也會遵從天子的任何命令。

甚至會頒佈各種律法來維護皇權。

難道...陛下是要儒家自己做出改變?前朝時期,就是君王不待見儒家,儒家在關中的影響力降低到了冰點。

而且前朝也太過於重用法家,才導致民不聊生。

可是在那之後,大奉建立後,法家就遭到了儒家瘋狂的打壓。

這種事情,維持了十年之久。

而今天,法家的人看到了痛打落水狗的機會,自然不會心慈手軟。

各派的鬥爭有無比黑暗的時候,這些事情如今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當今天子,不是昏君。

張居正看著郭天翊從昔日孱弱的漢王一步一步成為太子,又君臨天下,自然知曉天子不會刻意去扶持任何一個學派。

不然,天子為何花大價錢去修建大學與軍事學院?“既然陛下有了決斷之策.”

“臣就告退了.”

想通了一些問題後,張居正也覺得心中舒服了許多,起身行禮道。

“這件事.”

“朕會找個合適的機會處理.”

“朕希望的是百家齊鳴,似孔夫子時代的良性競爭,而不是某派一家獨大.”

“去吧.”

郭天翊擺擺手,示意掌軍離去。

“諾!”

“臣告退.”

張居正看著郭天翊威嚴的身影,心中百感萬千。

陛下,太偉大了。

自己,不及也。

陛下的格局與眼界,需要自己仰望。

回到大學後。

張居正左思右想,拿起了筆,又放下了筆。

又拿起了筆,又放下了筆。

“唉....”如此反覆好久後,張居正長嘆一口氣。

他本想給自己的幾位好友彙報下今天面聖的情況以及陛下的態度。

可是他又不知該從何入手。

這件事,自己好像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很明顯,陛下就是在刻意整頓儒家。

但絕沒有把儒家趕盡殺絕的意思。

自己若是說陛下那裡已經有了口風,但是陛下如果十天半月都不行動,自己說了也是白說。

還有一點。

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儒家自身。

他們若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那自己也不好說。

儒家還有許多傲慢的習俗,比如刑不上大夫之類的,自己本身就很討厭。

按照法家的說法,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只是個說辭但也表達了人人平等的意圖。

天子自然不會有錯。

也不會有罪。

除非天子自己給自己下罪己詔,誰能公然說天子是錯的?“罷了.”

“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

“這件事情牽扯甚廣,我管不了啊...”張居正最終還是放下了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民主共和革命

春筍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