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翊兒.”

“你說的,可是真的?”

奉景帝咳嗽幾聲後,滿臉都是震驚之色。

他知道國內的藩王們蠢蠢欲動。

卻不料晉王的人竟然跟奘冰密謀了這麼多事。

而且,朝中還有不少人都向著藩王們。

奉景帝原本還淡定的心瞬間不淡定了。

為了今日談話的保密性,郭天翊讓奉景帝遣散了所有的下人,包括魏安都站在了御書房外,不知道父子二人在說什麼。

“父皇,千真萬確.”

郭天翊坐在奉景帝對面,道,“兒臣已經掌握了證據,且部分朝臣參與其中,其中還有一條大魚.”

“你準備怎麼做?”

奉景帝眯著眼睛道,“這些都是你那錦衣衛調查到的嗎?”

“不錯.”

郭天翊頷首,道,“兒臣的意見就是,暫時先裝作什麼都不知道,這些人一個個中飽私囊富得流油,待戰時,可以將他們一一宰了,家產充公.”

現在的郭天翊,心態早已不是剛穿越時候那個心態了。

說起殺兩個官員,眉頭都不帶眨一下。

“哈哈哈...”奉景帝笑了,笑得很開心。

自己的兒子,越來越出息了。

帝王就該如此。

郭天翊已經有點帝王心術了。

哪怕知道哪個臣子是忠是奸,是善是惡,也要裝作不知道。

這樣一來,發難之時,會讓人有天威難測的感覺。

“翊兒.”

“不錯.”

“你做得非常不錯.”

“若是現在就殺兩個人,必定會引起其餘人的恐慌,對日後肅清洗牌有很大的影響.”

“對了.”

“你不是說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嗎?”

奉景帝心中的好奇心越來越濃郁,郭天翊給他的驚喜太多了。

這樣發展下去,他完全有信心相信郭天翊能鎮得住將來的局面。

“兒臣...”很快,郭天翊將自己拿捏奘冰,並且說通奘冰購買五千匹戰馬的事情給奉景帝彙報了一遍。

“好.”

“這事情,你去與戶部工部交接就是.”

“國庫裡的現金怕是不能一次性拿那麼多出去,倒是可以多抵用些軍用物資.”

“你放心去做就好,一切有朕給你兜著.”

“看來,這吳國的北面形勢很嚴峻啊?”

奉景帝沒有猶豫,全力支援郭天翊。

敏銳的奉景帝也察覺到了吳國北面戰線的壓力。

但,縱然是天大的好機會,他也只能幹看著。

“是,父皇.”

“兒臣告退.”

有了奉景帝的點頭,這些事情就好辦多了。

郭天翊滿意而歸,又去了一趟戶部與工部。

戶部尚書畢恭畢敬,很快就秘密開始安排資金,工部尚書葛巖效率更快,已經開始調集吳國所需要的一些戰略物資。

局面,已經被郭天翊輕鬆把控。

另一邊。

直到月上枝頭,滕文山都沒有等來好訊息。

牛伍已經口吐白沫,喝了毒酒後暴斃而亡。

屍體早已被抬了下去秘密處理,滕文山左等右等,沒有等來奘冰的人,心中隱隱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不會是這群異族反悔了吧?”

“拿了資料不辦事?”

“不行...”“我得去看看.”

滕文山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得親自拜訪一下奘冰。

於是,他又換了一身黑袍,身披黑色斗篷,悄然來到了奘冰府上。

“大人,滕文山求見!”

奘冰正端著的茶碗忽然一顫,聽到滕文山的名字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草!”

“他這個賴瓜子還有碧蓮來見本將軍?”

“去,帶人給我亂棍打出去.”

奘冰滿肚子都是火氣,將茶杯放到了案几上,怒氣衝衝道。

“是,大人.”

奘冰的家僕也知道老爺生氣呢,幾名家僕立馬手持棍棒出現在後門外。

“這...?”

“你們要做什麼?”

“啊....!”

“你們敢打我?”

“你們瘋了....?”

滕文山被打得抱頭鼠竄,慘叫連連。

此刻他的內心是懵逼狀態。

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打的就是你.”

“我們老爺說了,以後你來一次打你一次.”

“還不快滾!”

“滾!”

“滾!”

幾名奘冰的家僕漫天棍影將滕文山打得鼻青臉腫,並且數口濃痰pia到了滕文山的衣袍上。

“你們等著...”“你們這群魔鬼.”

“拿了我的東西不辦事,你們等著...”滕文山吃痛之際,只得撂下幾句狠話後灰溜溜逃走。

他走的本就是小路。

再加上又處於後門的位置。

就算被打死,也沒人能聽到。

“賤人,賤人啊...”“敢坑老子....”“曹你們全家...”“狗東西,不得好死...”“沃日尼瑪...”“我鈤尼瑪的瑪...”滕文山扶著腰,瘸著腿,一路罵罵咧咧回到了自己的客棧。

被打這麼慘,平生還是第一次。

他第一個想法就是,奘冰黑了他的東西,還不辦事。

異族果然不能信。

這是他現在心裡最大的想法。

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弄死奘冰。

可是,他知道這種事只能想想。

奘冰不是他能動的。

接下來的幾天,滕文山一直在養傷。

同時,他還給晉王修書一封,內容大致是朝廷現在風氣很不對勁。

他們的許多朝中眼線都明著暗著受到了打壓。

許多人,直接被架空了。

這個敏銳的直覺,也讓晉王的神經狂跳。

荊州府。

這裡是晉王的大本營。

“諸公.”

“這是滕文山的情報,爾等怎麼看?”

晉王湯力坐在王座上,威嚴的目光環視堂下文臣武將,沉聲道。

“大王.”

一名謀士搖著摺扇,道,“依臣之見,朝廷想要大一統的決心已經是昭然若揭,我等不能再靜觀其變了.”

大一統,出自郭天翊的《天下大同》的策論。

自白紙問世那日起,這篇策論就被奉為經典。

如晉王的封地有五十城,他這裡有自己的經濟與政治制度。

大一統,勢在必行。

天下大同,乃是人心所向。

老百姓也不願意在大奉走到另一個地方需要遵循另一種制度。

“黃玉,你派人聯絡各路藩王結果如何?”

晉王面無表情,看著手搖摺扇的黃玉道。

黃玉,是荊州的大才子。

也是晉王麾下的智囊,屬於第一梯隊的軍師。

“已有結果!”

黃玉微笑道,“一切都不出大王所料,各路藩王除個別外,均有協同大王起事之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一個酒鬼書生的逆襲

暮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