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恐怖如斯啊.”

李朝生給穀子介紹帝企鵝的經歷,這越說,李朝生越覺得可怕,好一個帝企鵝,手握流量與現金流,無往而不利。

穀子也瞪大了眼睛,明顯是震驚到了。

二人溜溜達達往前走,很快來到了前面,前面賣吃,賣喝的更多,幾個人吃喝一頓。

穀子不由感慨:“一年前我還覺得西安城繁華無可取代,現在咱們藍田的繁華程度,僅次於西安城,過幾年恐怕便不輸西安了,這些都是旅長您的功勞啊.”

這句話不是恭維,而是真情流出,身後的幾個警衛員也都一臉認同,這一年完全是在李朝生的英明排程之下,才完成了由災荒之年到如今盛世一般的轉化。

人心都有一杆秤,誰不知道這裡面的深淺呢。

一行人一路向前,許許多多,認識的人跟李朝生行禮,李朝生一一回應,尤其是街道上新蓋起來的許多灰色的二層小樓,這些都是本地富戶的產業。

也算是李朝生的一種利益交換,李朝生需要他們的土地,需要他們把地租全都從以前的五成,降到現在的三成地租,未來李朝生還希望再降下來一成,兩成地租才是李朝生想要的。

而作為富戶,他們沒了土地收益,李朝生就變著法的讓他們經商,讓他們的金錢可以流通起來,帶動整個藍田的經濟發展起來。

畢竟,銀子不流通,那就是一堆金屬,只有流動起來才能體現他的貨幣屬性,才能帶動百姓的生產力,財富是怎麼誕生的,財富是百姓們奮鬥出來的。

而錢就是能夠調動百姓積極性的催化劑,如果失去百姓的奮鬥,那麼錢就毫無意義。

李朝生來到這個世界好幾年了,明白一個道理,做事一定要因地適宜,不能做太過跨越的事情,無產階級,李朝生想要完成的轉化,不過李朝生髮現在這個世界很難。

也沒有成功的土壤,再說地主就不是人了,除了少數剝削的太狠的,其餘能改造就儘量改造,把他們利用起來才能最快的提升自己的實力。

藍田縣現在這個模式就不錯,地主把土地上的利益讓出來,李朝生給他們商業上的支援,土地利益給了百姓,百姓手裡有了餘錢,就有了購買力,這時候地主又可以把錢賺回來,同時李朝生又能給地主收商業稅。

什麼?崇禎皇帝不允許收商業稅。

哦,那沒事,咱們收的不叫商業稅,咱們收的是進城稅,商鋪管理費,城市道路整理費,巧立名目,收個稅還不容易。

至於商業稅,咱們隻字不提,響應朝廷號召,決不收商業稅。

這沒毛病吧?商業稅,不得不說,一個國家不收商業稅,那純屬腦殘,藍田縣現在商業才剛剛起步,可是收上來的商業稅已經有全縣總稅收的三分之一了,這要是徹底發展起來,跟農業稅收相持平絕對沒問題,甚至能夠遠超農業稅。

到最後,如果經濟真的發展到那個地步,甚至可以不收農業稅,就比如真實世界,農業稅就在2006年一月一日正式取消了。

這是一個社會高度發達的標誌,也是李朝生嚮往的目標。

藍田縣就這樣被李朝生盤活了,諾達的藍田縣開啟了自己的商業時代,不過在眾多商業中,李朝生卻控制了最關鍵的幾個點,鹽鐵不用說了,國家規定,朝廷專賣,其次李朝生控制了糧食,現在藍田最大的糧店是李朝生的。

並且李朝生成立了糧食局,主要負責分發糧票,同時給全縣所有私人糧店配發糧食,統一標價。

大體可以看成,全縣所有的糧食店,都是糧食局的分店,李朝生所有藍田糧店是直營店,而其他糧店屬於加盟店,不過貨物由總店配送。

商業發展,民間,繼續修水渠,種糧食,現在藍田一半的土地都種上了玉米與土豆,這兩種糧食的高產,讓縣裡的人有了很高的認識。

而對於這兩種作物,李朝生經過很長時間的尋找,才在現實世界尋找到了沒有轉基因的原始玉米種。

這種玉米種好處就是可以自己留種,不需要依賴進口玉米種子,缺點也很明顯,產量比進口的玉米種子差了很多。

不過不要緊,就算這些可以留種的玉米種子產量略低,可是這產量在這個明末世界也算是高產。

這個玉米種被李朝生種在了湯溝鎮自己的那片土地上,為的就是留種。

這不留種不行啊,這未來地盤大了,玉米種的多了,全種高產的玉米種子,將來光運送種子也的把自己累死啊。

而這些個高產的玉米種都是經過閹割的,第一代長得棒子大,玉米粒多的,可是第二代,第三代,那真是產量感人。

一個大玉米棒之上,長二十幾個玉米粒,怎麼一個悽慘了得啊。

所以李朝生找到了原始的玉米種子,將來可以統一種這種玉米種子,這樣就不用自己來回倒騰玉米種子了,不過現在這玉米只在李朝生湯溝鎮的玉米地裡播種。

而那片地李進理看了幾次,一臉的不樂意,這玉米長得棒子太小了,只有別人家三分之二大小,產量太次了。

至於土豆,地瓜倒是都可以留種,不過這兩樣東西的儲存時間不長,相對玉米來說,儲存條件也有些苛刻。

因此只可以當幾個月的主糧。

不過最近藍田縣多了個粉條坊,這可是一個新產業,據說是知縣老爺開得。

藍田粉坊!李朝生看到面前這個掛著大招牌的房子,走了進去,一進屋,屋裡的夥計迎了上來,對著李朝生道:“縣尊您來了.”

李朝生擺擺手道:“大傢伙忙著呢?”

聽了這話,夥計道:“剛接到玉仙樓三百斤紅薯粉條,二百斤土豆粉條的訂單,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的做呢.”

聽了這話李朝生點點頭道:“對了,最近生意如何?”

夥計道:“還行吧,不過人不多,基本就是那些富戶家過來嚐個鮮,窮人家沒有來的.”

李朝生聽了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做粉條挺費紅薯的,雖然藍田現在有點餘糧了,可是還沒有富裕到這種程度。

一般也就是富戶來嚐嚐鮮,不過用量最大的是玉仙樓,這紅薯粉條味道非常好,放進肉裡就有肉味,放進菜裡就有菜味。

無論是燉個小雞,還是熬個白菜,放一把裡面都多了一種口味,而且這東西很新鮮,開始拿出來的時候,很多有錢見過世面的富戶還以為是燕窩。

因此也有人把這粉絲叫做賽燕窩。

李朝生詢問了一下夥計,這時門口突然有人背了個口袋進來,夥計看了李朝生一眼,李朝生笑道:“先接客人.”

聽了這話夥計迎上前,看著面前揹著一個麻袋的老漢。

“大爺,您來什麼事啊?”

聽了這話老頭一愣,看著夥計道:“你們這是做賽燕窩的吧.”

夥計愣了一下,也不知道老頭在那裡聽的訊息笑道:“是啊,不過那東西不叫賽燕窩,叫紅薯粉,大爺您要做點嗎?”

老頭聽了這話點點頭,很不捨的把身後的口袋拿下來道:“我這有二十斤地瓜,你看看能做多少.”

夥計聽了這話看著老頭道:“大爺,我們這一般,七斤地瓜,一斤粉條.”

“啊,七斤地瓜,這,這也太貴了.”

老頭聽了這話一把護住了手裡的地瓜,看了看夥計道:“能不能便宜點.”

夥計聳了聳肩道:“這個真省不了.”

老頭聽了這話有些失望的提起地瓜要走,可是剛出門十幾步,轉身又回來看著夥計道:“俺做了.”

夥計看著大爺這個樣子,轉頭看了看李朝生道:“成,大爺,您這二十斤地瓜,我給您三斤粉.”

大爺聽了這話本來不開心的臉上,多了些許笑意道:“那謝謝了啊.”

夥計點點頭,轉身拿著地瓜去上秤桿子,這時李朝生笑呵呵的看著老頭道:“大爺,家裡哪的啊?”

“藍關鎮.”

老頭說著,聽了這話李朝生笑道:“藍關鎮今年收成不錯吧.”

老頭聽了這話臉上嘴巴一裂,都笑出摺子了:“託了縣尊大人的福,比往年都好.”

聽了這話李朝生笑呵呵的說道:“那就好啊,要不是豐收年,你這二十斤地瓜做三斤粉條,有點……”老頭聽了嘆了口氣道:“敗家是吧.”

李朝生笑了笑:“沒有,就是好奇,您老人家很喜歡吃粉條?”

老頭搖了搖頭:“俺沒吃過.”

“哦,您沒吃過,您就要做三斤粉條?”

聽了這話老頭笑了笑道:“嘿嘿,今年年景好,家裡有富裕糧食了,前些天俺們村有一個逃難的大姑娘,俺們家用五十斤玉米換回來當兒媳婦了.”

“俺尋思俺們老孫家好不容易娶個媳婦兒,就張羅張羅,買了十斤肉,聽人說這賽燕窩燉肉最好吃了,俺就尋思來做點,回家也有個牌面不是嗎?”

李朝生聽了這話哈哈笑道:“這話是實話,哈哈……”李朝生跟老孫頭聊了幾句,這時夥計把粉條拿出來,當面過秤,三斤高高的。

老孫頭拿著粉條樂呵呵的回家了,這粉條是作坊提前做好的,這樣方便,不能現做,現做太麻煩,好幾天才能出貨,誰能等你好幾天。

李朝生這時揹著手到後面作坊去視察一下,到了後面有好幾個工人正在洗地瓜,地瓜洗好了,直接切塊,放到石磨裡面去磨碎。

地瓜磨碎後,地瓜粉連帶地瓜水一起放到一個大盆裡,大盆很大,上面全是水,地瓜粉落入水中,分解的澱粉不溶於水,直接沉到盆底,然後把水倒出去,留下在盆底的就是初制澱粉了。

也就是大傢伙平常做菜用的紅薯澱粉。

紅薯澱粉沉澱出來,緊跟著用豆腐包把澱粉包裹起來,掛在架子上瀝乾水分,晾曬一下。

等成了幹澱粉之後,這時進入製作粉條的過程,把澱粉用水調成漿糊裝,然後開鍋,鍋裡燒水,鍋上面放一個架子,準備清蒸。

拿一個陶瓷大盤子,裡面塗上一層油,這時候把澱粉糊糊倒上一些進盤子裡,然後上鍋蒸三分鐘,開啟看紅薯澱粉變成透明的,這就算成了,這時候在倒一層紅薯澱粉糊糊在這透明的紅薯粉塊之上。

再上鍋蒸三分鐘,如此反覆,最後能獲得一個很大的紅薯粉塊,這時用刀在粉塊上進行切割,切成條狀就是粉條。

這就是最原始的紅薯粉製作方法,現代就用機器了,而且機器壓出來的粉條是圓形的,這個是古代工藝做不出來的。

李朝生瀏覽了一圈感覺還挺滿意,當然了這是按照這個時代的眼光評判的,要是用現代的眼光,那就是不合格。

原因也很簡單,衛生條件就不行,拉磨的驢,驢糞蛋掉落一地,還有地瓜洗的也不是很乾淨,不過這並不重要這個年代有吃的就不錯了,誰還挑衛生條件啊。

李朝生巡查一圈,對此很滿意,並對工坊的負責人提出鼓勵,並且提出意見,做完地瓜粉條,剩餘的殘渣不要丟掉,可以用來養豬使用。

工坊負責人這時有些尷尬的說道:“縣尊,這地瓜渣渣都被人收走了,有人用這地瓜渣渣摻雜一些玉米麵,做成一種餅子,味道很不錯,都賣光了.”

聽了這話李朝生一愣,緊跟著笑了,這年頭人都吃不飽,豬也就能吃點草了,想著李朝生搖了搖頭,轉身離開。

這時到本次出行最後一站地,新式火器營。

新式火器營這是李朝生最近一年來的心血,一個營四百人隊伍,全部裝備老孫頭工匠部製作的燧發槍,這可是李朝生的一張王牌,屬於旅直屬營,全員燧發槍,使用定量子彈,領導人石小磊。

這隻部隊可是李朝生未來推廣的模範化隊伍,就是老孫頭工匠部的製作能力上不來,不然李朝生想要全旅武裝成全火器部隊。

不過現在有一個營的兵力,李朝生也感覺自己強的可怕,最起碼面對韃子,李朝生覺得自己能夠贏。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途領主

三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