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氤氳之氣,隨著香爐中的龍腦香一同騰飛。

成千上萬的燭火中,散發出的光芒,將宣和殿的虎嘯山河圖彰顯出了王霸之氣。

趙佶這邊方才換上朝服,繫上九龍玉帶,還未來得及穿上六合靴。

那邊內侍太監都知就急急忙忙地進了殿內。

“聖上,曾相前來告罪.”

聽到都知地彙報,趙佶不屑一笑。

罵道:“好一個千里耳,那邊平江府章綡回京述職的摺子送到,這邊他曾布就得到了訊息,前來告罪?前來撇清關係才是真的.”

趙佶深知曾布的權柄,已經到了可以左右朝堂的地步了。

但是,他雖然忌憚,卻又沒有理由打壓他。

畢竟,他才剛剛幫自己穩固皇位,若是這個時候,就將他貶黜,只怕,會寒了滿朝文武的心。

雖然氣憤,但是趙佶還是說:“讓,其進來吧.”

都知太監急忙領命,很快便將曾布領來。

曾布一進宣和殿,便恭敬跪在地上,將身體匍匐很低,恐懼說道。

“微臣前來領罪.”

趙佶看著這曾布,其,一向狂傲,其世家文儒大家,其兄更是冠絕天下的南豐七子之首,唐宋大家之一,一向是傲慢不羈,得了權柄之後,從未如此謙卑過。

當真是不知道,眼下,為何如此謙卑了?即便,與那劉碧光有所牽連,也不會如此謙卑,只怕有別的事纏身了。

趙佶微微一笑,說道:“曾卿何罪之有啊?”

曾布立即揮手,身後的隨從禁軍,便將一幅幅畫卷呈上來。

曾布心中惶恐說道:“那該死的劉碧光,將聖人蒐羅到的畫卷確實送到我這裡來了,只是,時日有些耽擱,今日一早,才到我府中,微臣立即知曉,那劉碧光想要中飽私囊,拉扯微臣下水,微臣知罪,請,聖人責罰.”

一聽畫卷確實到了曾布府中,趙佶心中就極為惱怒。

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章綡回京述職的奏摺到了,你反而來了。

哼,知道,是紙包不住火,你才能認罪,簡直罪該萬死。

不過趙佶也沒有發難,而是看了一眼身邊的都知太監。

那太監心領神會,立即命禁軍將畫卷呈上,一一展開。

趙佶立即用心打量起來。

很快,趙佶就心中欣喜起來了。

看著那局事帖與時務策,心中歡喜的很。

趙佶開心說道:“這局事帖乃是當年歐陽大家的策論,這時務策是曾鞏的策略,二者對時下朝政的見解,十分獨到,可謂是針砭時弊,也傳出一段假話,且不說這政論如何,單單是這字,就算的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朕,是真心喜歡啊.”

趙佶言畢,把去打量其他作品,所有作品,都如童貫奏摺中敘述一樣,一一都在。

這童貫可真是用了心啊,這歐陽修的局事帖,一字五萬錢,有價無市,當真是不知道他從何處尋來的。

還有其他文人墨寶,盡數到手,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啊。

曾布瞧見趙佶已經醉心於書畫之中,心中便是滴血,這些畫作,都是他曾布耗盡心血收藏,家傳的傳世之物,居然被這等伎倆給誆騙走了,實在是憋屈。

但其也不敢造次,隨即憤怒叫罵道:“那該死的劉碧光,簡直是誤國誤民啊,其,非但偷盜聖人之物,而且,還隱瞞河湟戰事,簡直罪該萬死.”

聽到河湟戰事,趙佶就氣憤說道:“河湟又有戰事了?我大宋待他們不薄啊,為何,還要反叛啊?”

曾布立即說道:“聖人,想來,定是當年王瞻平叛河湟時,殺人太多,以至於河湟吐蕃人對我大宋恨之入骨,是以,對我大宋心生怨念,所以,才將我大宋軍官,衙門驅逐.”

趙佶心裡煩躁,一日的好心情,都被這劉碧光給攪和了。

他也無心在把玩這些墨寶了。

而是憂心問道:“戰事情況如何?”

曾布立即嚴肅說道:“說是戰事,其實,也未必是戰事,想來應該只是不滿,與衙門,軍官多有衝突,如若不然,河湟軍部應該有所彙報才是,聖人倒是無需多憂慮.”

聽到此處,趙佶才有所滿意,這河湟歷來重要,父兄經營幾十年,才有些收成,絕對不能在他手裡出了差錯。

不過,這河湟也確實沒有傳來戰事稟報,想來,應該只是對衙門不滿,倒是沒有到動刀兵的地步。

趙佶詢問道:“以,曾卿意見,如何處理河湟軍務啊?”

曾布立即說:“以微臣之見,那河湟吐蕃人已經受我朝兩代人教化,已經臣服我大宋了,這都是懷柔之功,都怪那王瞻殺戮太多,險些害的我大宋三代人的心血白費,此刻又有諸多埋怨,或許,是聖人的賞賜不夠,恩情不足,畢竟聖人才剛剛登基,還未來得及授予那吐蕃人福澤,又加上可能駐軍不聽管教,對吐蕃人民施行酷政,才導致不滿,以微臣之見,河湟之地還應該交由吐蕃人自己管理,就如那遼人在燕雲之地,讓我漢人自行管理,其收效頗為顯著,我大宋應效仿.”

聽到此處,趙佶倒是覺得也是,他不無遺憾,說道:“燕雲之地,眼下成了遼人的福地,我漢人甘願為遼人統御,那兩府政治,實在天策,我大宋應效仿.”

曾布一聽,便立即說:“以,微臣之見,此刻,應該儘快召見青唐少主攏拶,冊封其為吐蕃王,賜國姓,並且,將我大宋在河湟之地,所有軍官,機構,都盡數召回,將河湟之地的行政,軍務,都交由吐蕃人自己治理,想來,這吐蕃人必定會感激我大宋天恩,也一定能如那燕雲十六州之漢人一般,徹底臣服我大宋.”

聽到此處,趙佶心裡有些不滿,冊封攏拶為王,可行,賜國姓,也是小事,但,盡數召回所有軍官機構,這恐怕,是要生出事端的,父兄兩代人的血戰,才拿下河湟之地,如何能輕易拱手讓人。

趙佶擔憂說道:“若,那吐蕃人心生叛變,我等,豈不是自毀長城?”

曾布立即說:“我大宋豈有不如那遼人野蠻之理?那遼人都能以此策略感召我高等文明之邦,我堂堂大宋,華夏正統,豈能落為下風?”

聽到曾布的話,趙佶覺得也是,那遼人野蠻無禮,都能用這兩府政策,將他漢人徹底感召,他大宋禮儀之邦,華夏正統,豈有不如的道理?於是,趙佶說道:“一切,都以曾卿計策為準.”

曾布立即叩首,心中萬分僥倖。

若不是那一封書信,讓他提前知曉訊息,讓他找到了策略,徹底放棄河湟之地。

只怕,稍後他再也無法脫身了。

但願那吐蕃人封王之後。

能心悅誠服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大秦,打造最強經濟體

南蠻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