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衝看到兩人對自己行士大夫最高的躬身之禮,便知曉,自己在其二人心中已經立下了人設。

相中此二人,或許是機緣巧合,但是,更多的也是朱衝為日後的一黨專政所打下人脈。

說大宋亡於天子昏聵,不準確,說大宋亡于軍事太弱,也不準確,說大宋亡於外敵太強,更不準確。

在朱衝這後世之眼,其亡於黨爭的因素為更多。

宋徽宗此人在後世人心中是個絕對的昏君,但是,在朱衝心裡,以金融學的角度來看,他是當下最能務實的一位天子。

徽宗登基之後,恰逢兩黨爆發激烈的黨爭,其利害,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即便把你整死了,還要把你的棺材挖出來鞭屍,可見黨爭之利害有多恐怖。

而徽宗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啟用綜合的年號,建中靖國,就是取以中間的意思,隨後他便開始調和新派與舊派的矛盾,採用兩黨之人,加以調和,讓刀光劍影的朝堂,得已緩和,一時間,朝堂也百廢待興,得以喘息,但是,只可惜,在這個調和的過程中,有人動了私心,讓兩黨再次爆發強大的摩擦,最終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而李光雖然支援新法,但是也知曉其中利害,但,身為三品大元,封疆大吏,他從未參加過結黨營私的勾當,對於新黨舊黨,他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他又處於東南都會這個極為重要的位置,擔任知府,其重要性,不亞於首腦之下的心肺。

蘇杭的經濟,不管是當下大宋一朝,又或是後世,都是極為強悍的,可謂獨樹一幟。

是以,朱衝才以那麼貴重的,和田青白玉製作玉帶送與他,就是看中他地位高,但是又不結黨的政治背景。

而章綡就不一樣了,朱衝看中的是章氏的根基,如今其父輩章氏兄弟,章楶,章惇貴為樞相與文相,在朝堂極為顯貴,但,就因為黨爭,這兩位極貴之人,都從廟堂之高走向了江湖之淵。

而章綡也是黨爭的受害者,經歷此次貶黜,又加上這一次朱衝刻意的引導,讓章綡看到黨爭之禍患,若是能讓其與李光一樣,摒棄黨爭,專心為一黨專政而奮鬥,以其父親的絕世將才,以及家族百年底蘊,必定能為大宋在將帥稀缺的領域填補空缺。

朱衝灌完雞湯之後,自然是要揮舞起鐮刀,收割韭菜的。

於是朱衝嚴肅說道:“可否請李知府,將此下得利十二萬文銀,盡數歸於小的,小的打算以這東南都會平江府為實驗之地,兼併各大醫藥鋪子,將我大宋藥材經營禁榷之制度更加嚴格的實行下去,並且以宋清堂為基礎,開辦民間惠民醫藥司,並將惠民醫藥司推廣致,州縣村,力保將來我東南都會每村,每落,都有可惠民的醫藥司,若是此法能在我東南都會推廣,並且取得良好效果,那時,再請奏朝廷,以此推廣,擴大至全國,那時,我大宋每村每落,都能在醫藥上,獲得巨大便利,醫務人才濟濟,若是真的要興兵,我惠民司,便可徵調全國醫務人員隨軍出征,作為後勤戰備,如此以來,可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傷亡人員,保留我大宋有生戰力.”

李光與章綡還未從之前朱衝地思想衝擊下清醒過來,此刻,朱衝便提出了此等構想,讓李光與章綡內心更加地佩服朱衝。

章綡佩服說道:“戰場上,被梟首致命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傷兵不能得到及時醫治,才是致死的關鍵原因,若是能有醫務及時醫治,到是真的能入朱郎所說,可最大限度的儲存有生戰力,此法,于軍,於民,都甚好.”

李光倒是憂心忡忡,說道:“只怕,此事,瞞不住朝廷,此次風波,想必朝廷,已經知曉,朱郎想偷行新法,只怕元佑黨人不許.”

所謂元佑黨人,就是反對新法的黨人。

朱衝倒是笑著說道:“此中無非看李知府如何陰陽調和了,小的斗膽,給李知府出個計策.”

李光微微點頭,覺得朱衝說的倒是。

朱衝想了一會,便說:“眼下,新舊之爭,被官人刻意壓下,但是,有人從中作梗,此次,我們就學聖人,新舊之爭,我們都照顧一二,於新黨那邊,李知府就以女真求助為契機,預測未來之動向,做好為收復燕雲之地做準備,此說法,也能勾起聖人雄心,但,必定會遭舊黨抨擊,李知府便以祖宗之法出來壓制,說,我大宋聖人歷來都有行惠民醫藥的制度,若是舊黨敢反對,就是抨擊先皇之法,大逆不道,如此,新舊皆可照顧,二者都不會反對.”

朱衝地話,讓李光心中十分歡快,笑著說道:“如此調和,果然厲害,真是不知,朱郎到底何來此等哲學.”

朱衝笑著說道:“不過是在家主身邊聽聞一二,家主又傾慕周氏濂溪公才學,常討論濂溪公陰陽理學,所謂陰陽之道,有剛柔並濟,陰陽調和之說,此中學說,恰好適逢如今朝綱,是以,小的才斗膽拿濂溪公之文學來適用一二.”

李光倒是不信,但是,又不得不信,朱衝的話術,總是讓其抓不到任何遺漏。

李光隨後嚴肅問朱衝:“若,朱郎真的做到,那,日後朱郎一家獨大,卻也敗壞醫德,做坑害黎民百姓之事,當如何?”

朱衝微笑道:“國之交鋒,尊嚴只在劍鋒之上,只要我大宋有鎮國寶器,利國良策,不管是官家,又或是私人,此,皆可震懾域外之敵,至於域內,一家人,關起門來,如何說,不好說?再者,這天下,是聖人的天下,只要聖人想,聖人隨時可拿走,到時,我是忠奸善惡,又如何?皇命不可違.”

朱衝地話,讓李光十分贊同,尤其是國之交鋒,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李光看向章綡,兩人歡喜一笑,隨後與朱衝再次拱手作揖。

李光說道:“願朱郎,能為我大宋,鍛造鎮國寶器.”

朱衝也再次鞠躬。

這一碗心靈雞湯。

兩人,當真是滿滿幹下。

一滴不流。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兄弟,你能不能離你嫂子遠一點

杯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