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昏暗的火光,士兵們踩著跳板,登上大船,隨即消失在黑暗中。

在碼頭的外面,還有一些大船在等待著靠岸裝載。

海門港原本駐紮著一支清軍水師,規模不算大,這裡只是一個小型海港。

沈浪坐在桅杆的橫樑上,悠閒地晃盪著雙腿。

他總是這樣一幅慵懶的樣子,但是廣東水師的官兵卻都服他。

他在指揮海上作戰的時候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廣東水師北上,並不是什麼秘密,大家都以為他們是北上協助軍隊攻打浙江。

沒人能夠想到,這支明軍在東南的主力艦隊,此時卻來到了通州擔任運輸大隊。

他們又將去何方?無人得知。

就連那些登船計程車兵都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作戰。

南京城中。

李定國住進了當初鄭森給自己建造的宏偉王府。

這座花了幾個月時間就建造好的王府。

此時還在散發著原木特有的香味。

清軍進城後,這裡也沒有受到任何的破壞。

一切都保持得很好。

此時在李定國的眼前是一幅地圖。

地圖上沿著運河一路北上已經做了很多標記。

這是李嗣興送過來的。

雖然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但是僅僅憑藉這一幅地圖就能夠看出李嗣興完整的作戰計劃。

“王爺,孤軍深入,乃是兵家之大忌啊.”

一旁的萬年策有些擔心地說道。

“至少開頭做的不錯。

現在我們在整個棋盤上都處在主動的地位.”

李定國道。

“王爺,世子的身份不一般,如此犯險,恐有不妥。

這個計劃有一兩個大將執行就足夠了,咱們這裡現在能夠獨擋一面的將領很多.”

萬年策繼續說道。

“可是,新軍是興兒所建,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新軍。

我們都是與敵人拼刀拼搶打出來的,誰能夠想到,戰爭還可以做到與敵人不接觸呢?”

李定國道。

李定國見過新軍的戰鬥,全火器配置,幾乎依靠遠端消滅敵人。

以前明軍神機營火器最多,但是沒有一些冷兵器兵種。

“更何況,我們現在基本盤已經穩了,這個險,咱們冒得起。

江南這邊的事情要儘快解決了。

大軍能夠早一些脫身北上,興兒那邊的危險也就要小一分.”

“王爺,想要尚可喜投降,恐怕很難。

這人老奸巨猾,沒有絕對的把握,是不可能將自己的命交給別人。

更何況現在浙江還有佟國器,還有滿洲八旗,尚可喜能夠直接掌握的軍隊數量不多.”

“佟家在京城勢力那麼大,那個佟國器是肯定不會投降的.”

“那咱們加把勁,福建的問題已經解決,現在可以將湖州給拿下了,這裡是咱們進入浙江的突破口。

同時可以讓靳統武統帥福建的大軍從南向北進攻。

讓施琅從海上配合他,清軍現在沒有水師,靳統武那邊完全可以從海上跳著進攻。

我就不信了,咱們四面進攻還不能逼迫他們投降。

我要一個完整的浙江.”

李定國道。

“是,王爺。

不過施琅北上,鄭軍那邊誰看著啊?”

李定國皺著眉頭,鄭森這個人的心機很深,李定國一直不放心他。

但是這個人又是堅定反清的,這麼些年確實為大明做了很多事情。

他現在作為大明的監國,已經頂上了一個權臣的帽子,要是再主動對付鄭森,一定會有人說他心胸狹隘,排除異己。

這對以後朝廷的運轉非常的不利。

越是身居高位,越要注意自己的名聲,李定國現在的感觸越來越深。

他知道那些帝王為何都那樣的虛偽。

為了國家的大局,他們每天都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就想他這幾天就接見了不少江南的名流。

李定國很清楚,這些人拜見過滿清的官員,也拜見國鄭森。

現在自己入主這座城市,他們又屁顛屁顛地跑來。

好在李嗣興將張煌言給招攬了,他是江南名流,很多人李定國都讓張煌言去打發掉。

戰時內閣也即將從武昌搬到南京。

這裡將成為晉軍的統治中心。

李嗣興現在距離滇京越來越遠,有時候他還想去看一下。

運河邊上清軍與明軍之間的對峙還在繼續。

鰲拜最終還是弄來了一百多門紅夷大炮。

但是他並沒有動運河邊上的清軍炮兵陣地。

這些炮是他這些天從北方各個城池搜過來的。

其中大部分紅夷大炮來自天津城。

“轟轟轟……”紅夷大炮在明軍火炮的射程之外不斷地轟擊。

好在李嗣興讓士兵們提前挖掘了塹壕。

實心彈對塹壕中的步兵殺傷不大。

要是清軍以騎兵殺來,明軍就站在塹壕中射擊。

因為不好再輪換上前,明軍採用了單人射擊的模式。

火槍手只有一人,剩下的人站在塹壕中專門負責裝填。

裝填好的火槍會遞給射擊手射擊。

就這樣,明軍犧牲了自己的機動性,打起了防守站。

這樣清軍沒法消滅明軍,明軍也無法打敗清軍。

鰲拜此時很著急,他想要速戰速勝,但是他越急,自己手下的傷亡就越大。

京城那邊也很緊張,很多人已經開始偷偷地向關外跑。

江南那邊的清軍已經失聯,不需要在提供糧草補給。

但是鰲拜手中這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現在就連科爾沁都出現了抗租的現象。

滿清朝廷現在能夠收稅的地方只剩下直隸、山西和關外了。

像淮北、河南和山東都是戰區,不僅收不上稅,還要貼錢。

現在的滿清朝廷只能用一團糟來形容了。

除了關外還沒有事情,他們現在的處境基本上跟崇禎末年差不多。

御書房中,一個長著一臉小麻子的男孩正在專心地看書。

他不像同齡的孩子那樣地貪玩。

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

宮中的幾位老師都非常喜歡這位主子,覺得這位長大之後一定是一位明主。

“陳師傅,你說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權臣?”

在一旁侍讀的陳廷敬被問得一愣。

他沒想到小皇帝會問這個問題。

“陛下,鰲大人是顧命大臣,是您的股肱之臣,您不應該在背後這樣議論他.”

陳廷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朝中都是鰲拜的黨羽,他說的話很可能會傳到鰲拜的耳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大秦,幫助始皇打造盛世

王亞濤

始皇你看,這個猴子會七十二變

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