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此時的海上霸主,荷蘭人自然不會甘心失敗。

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在東方的貿易。

這個時候,全世界最賺錢的航線就是從東方將絲綢、茶葉、瓷器還有香料運送到歐羅巴去。

原本荷蘭人就是透過馬六甲城來保證自己的壟斷地位。

因為透過馬六甲海峽的商船幾乎都要在馬六甲城停靠。

而荷蘭人會對其他國家的商船收取高昂的稅收,這樣他們就沒有辦法與荷蘭人競爭。

巴達維亞總督府中,十七人會議正在召開。

會場上的討論非常激烈。

“我認為,我們當前應該將重心放在戰爭上,如果不擊敗明國人,那麼我們今後很可能會被從東印度群島趕走。

那時候,東印度公司就將走向滅亡.”

議員弗雷德裡克說道。

“這些明國人並沒有那麼好對付,他們的槍炮技術已經要趕超我們,而且,他們能夠輕易拉出幾萬士兵出來,我們卻沒有辦法集結那麼多的軍隊.”

“那咱們怎麼辦?難道就看著他們一點點蠶食我們的力量。

看著他們一步步將我們趕走?”

“不,當然不是,我們不是跟清國人結盟嘛。

那麼為什麼不利用好我們盟友的力量呢.”

“是啊,我們應該與盟友協同作戰,他們之前不是已經打到了廣州嘛,說明清國人還是有實力的,現在他們有困難,我們就幫一下他們,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之前清國的那個使者讓我們跟他們一起進攻廈門。

我想我們可以考慮打下那裡,然後將那裡要過來.”

“不不不,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進攻明國的沿海城市,比如去廣州,他們在那裡建造了造船廠,如果任由這樣下去,他們的海船會越來越多,現在有葡萄牙人幫他們,這些人也能夠造出蓋倫船.”

“該死的,我覺得應該將葡萄牙人徹底從東方趕出去,讓我們的艦隊在開普敦和錫蘭島全面封鎖葡萄牙人的商船.”

“沒用的,這樣我們付出的代價太高了,你知道封鎖一片海面需要多少的戰船嗎?”

“況且,這會導致我們與所有的歐洲國家開戰.”

……十七人會議還在激烈地討論。

他們不知道,此時有一支龐大的東方艦隊已經向荷蘭人位於東番島的據點靠近。

永曆帝十四年底,正當李定國在江南與清軍的三漢王麓戰,當李嗣興正在武昌府指揮軍隊向中原滲透。

當明軍與英法葡西等國在孟加拉灣組成聯軍準備阻斷荷蘭人的航道的時候。

鄭森率文武官員及將士兩萬五千人,大小船隻數百艘,從金門島的料羅灣出發,浩浩蕩蕩向東番島開去。

第二天,船隊到達澎湖列島,遇上逆風大浪,無法繼續前進,只好停船待風停了再走。

這一停就是好幾天,原以為路上不過數日就可到達東番,未多帶糧食。

眼看糧食將盡,決定向當地百姓借糧,可島上山多,百姓以捕魚為業,農作物也只以蕃薯大麥為主。

但當地百姓聽說大軍缺糧,就各家一斗一升地進獻,總數不過百餘石,還不夠全軍一餐之用。

而用兵宜貴神速,不能耽擱太久。

可是現在風大浪急,船在海上航行,十分危急,但退又不能退回金門,否則前功盡棄。

鄭森急得汗毛倒豎,決定不等風停,冒風前進。

他傳令全軍:三十日晚上開船。

軍中將領聽了,紛紛提出意見,認為這樣太冒險了。

鄭森堅定地對將領們說:“我們收復東番,要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這一點風浪算什麼?如果因風不走,還要造成更大的損失。

這一行動是冒險,險中求生,唯此一舉!”第二天晚上,鄭軍拔錨起航。

此時風大浪高,洪濤撲船,幾百艘船在大海上像一片片飄浮不定的樹葉,隨時有覆滅的危險。

鄭森的軍隊儘管都是與大海久經搏鬥的勇士,但這次也堅持不住了,不時有暈倒或被掀到海里的事故發生。

鄭森為穩住軍心,拔劍在手,站在船頭,仰天長嘯:“大明如不當滅,蒼天應須助我,令風停浪平,順抵東番.”

說也奇怪,到了後半夜時,忽然雲收雨散,滿天星斗,由逆風轉為順風。

在船上的將士見了,精神煥發,齊呼萬歲!立即扯起篷帆,借順風之勢,向東番島駛去。

第二天清晨船隊就到達東番島的鹿爾門港。

守港的荷蘭守兵見明軍敢於逆風而來,都嚇呆了,放不了幾槍就棄械而逃,鄭森順利地佔領了鹿爾門港這個灘頭陣地和前進基地。

之後,鄭森組織將士在禾寮港登陸,手下大將周全斌率領一萬多人登上東番島土地,指揮部隊奮勇衝殺前來迎戰的荷蘭軍隊,斬首數百人。

荷蘭軍不敵,只好退守赤嵌樓,然後,鄭森命部隊把赤嵌樓團團包圍起來。

荷蘭殖民者在東番島已統治三十八年,實行殘酷的剝削和血腥的壓迫。

所以,鄭森在東番一登陸,受到了東番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紛紛獻糧獻物支援登陸大軍。

登陸後,鄭森還親自深入內地,訪問內陸高山族的頭人,高山族同胞也熱烈歡迎鄭森的軍隊。

士民男婦,壺漿迎者塞道。

就連荷蘭人也承認:“鄭森之來,深得民心.”

陷於孤立無援的荷蘭守軍不得不派人請降。

十二月五日,荷蘭總督揆一派人與鄭森談投降條件:每年向鄭森納租稅銀五萬兩,進貢各種土特產,並送勞師銀十萬兩,以保留荷蘭在東番的統治。

鄭森一聽,嚴詞拒絕,命令他們立即投降。

十二月七日,鄭森指揮大軍包圍了東番城,由於城防堅固,直到二十四日還未攻破。

鄭森採納參軍肖拱宸的建議:圍三闕一。

實行長期圍困,留幾條路口出入,以防敵作困獸之計。

同時,隨時打擊出來搶糧、搶水的荷蘭人。

就在此時,荷蘭人派出地援軍到了,一共有夾板船十艘,水兵數百。

不過卻被鄭森的水師打得大敗而逃。

海軍失敗後,,荷蘭人實在支援不下去了,揆一又派人請降,同意退出東番,讓其歸國。

鄭森接受了揆一的投降,讓其率手下殘兵敗將兩百人,離開了東番回到巴達維亞,從此永遠結束了東番的殖民統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樸浦新的新書

樸浦新

大秦帝王嬴政之永生

愛吃白菜飯糰的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