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順治,身心俱疲,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再次萌生出出家之念。

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髮,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

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見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見,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髮,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茆溪森也因此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城回南方去了。

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薰陶。

這個時候的他已經開始懈怠朝政,將權力下放到議政大臣的手中。

幾位議政大臣中鰲拜最善攬權,加上他是滿洲第一勇士,在軍中有很高的聲望,逐漸成為議政大臣中說話最有份量之人。

他主張對於各地的起義進行嚴厲的鎮壓。

對於起義民眾進行大規模屠殺。

到了永曆十四年底,各地的起義沒有減少,反倒是愈演愈烈。

李嗣興在操辦好了永曆的後事之後,開始四處奔波。

他先是去了兩廣,將張勇的軍隊安置到了鎮南關,震懾安南人。

上次張煌言出使安南,強硬的態度,讓安南上下震動。

他們都擔心大明的報復真的回來,於是籌集了大量的金銀糧草前來朝貢。

李嗣興那時候剛好在桂林,讓見了安南人,沒有給他們什麼好臉色,但是東西照單全收。

不僅僅東西收了,還將安南北部的幾個無煙煤的礦場給要了過來。

這緩解了石碌鐵廠的用煤問題。

然後他去了廣東,表彰了在壕境海戰中大勝而歸的廣東水師將士。

他甚至專門去見了一趟黃梧,這個人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是人家畢竟是主動投靠過來的。

正是因為他的投靠,明軍才能夠拿下整個閩省的南部,並且拿下閩省西北部地區。

現在閩省已經有一多半在明軍的手中,而且明軍都處在上游地區,佔著地利的優勢。

如果不是因為江南的戰事牽扯了明軍的大部分資源,這個時候明軍都能夠拿下這裡。

接下來,他經過江西入長江,到達武昌。

開始主持戰時內閣的工作。

這段時間,有很多訊息傳到李嗣興的手中。

包括北方各地起義的情況,包括鄭軍準備收復東番島。

這逼著李嗣興對當前的形勢做一個重新評估。

這次,李嗣興回到武昌主要就是做這件事情。

武昌府原本的知府衙門經過了簡單的修繕之後就成了戰時內閣的辦公之地。

因為只是臨時的政治中心,沒必要建造新的衙門。

此時的大明朝廷,從上到下都是比較節約的,大部分的資源都留給戰爭。

加上龔彝管著錢,手非常緊,要是金維新要建造新衙門,他定然是一分錢糧都不願意出的。

要是李嗣興自己要建造衙門,那也是李嗣興自己拿錢。

因為龔彝非常清楚,李嗣興比朝廷還要有錢。

他到了武昌之後就陷入了案牘之中。

這次佩姨也跟他一起回來。

她發現李嗣興最近有些沉默寡言。

當他看到京城傳來董鄂氏病死的訊息的時候。

李嗣興沉默了很久。

不知道還以為李嗣興暗戀皇貴妃呢。

實際上是因為李嗣興知道,歷史的節點還沒有完全亂,很多該出現的事情還是要出現。

那麼他想要改變的事情,最後真的就能夠改變嗎?九江府,長江水師基地。

董良出現在了基地的議事廳。

他今天過來是想看一下長江水師的發展情況。

又過了半年時間,水師的戰船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不少。

甚是還有幾艘在贛州府出現過的裝甲炮艇。

“殿下,咱們什麼時候開始反擊啊,弟兄們現在都憋的慌,清軍的水師現在比咱們差遠了,我們每次去安慶那裡幹他們都要收著勁兒打.”

脾氣有些急躁的賀珍見到了李嗣興忍不住問道。

其實明軍現在已經有實力擊敗清軍的水師,然後佔領整個長江水道。

截斷長江南北之間的聯絡。

清軍的幾十萬大軍就將被堵在江南,成為甕中之鱉。

“賀將軍,不要著急嘛,仗以後有的打,就怕到時候你嫌累.”

李嗣興笑道。

“殿下,只要有仗打,我老賀就永遠不會累.”

賀珍也摸著頭笑道。

“我今天來,不是告訴你們什麼時候反擊的,而是給你們介紹一個新成員的.”

“這位是於慶龍,於將軍,他在漕運上呆了很多年,對運河的情況瞭如指掌,兩位將軍帶一帶他,讓他先熟悉一下咱們水師的情況.”

李嗣興指著身邊的一名面板黝黑粗糙的中年男子說道。

兩人倒是沒有在意李嗣興安插了一個人來分他們的權力。

而是聽到了李嗣興話中的那個重點“漕運”。

殿下為什麼要安插一個漕運的人到長江水師呢?這其中的深意,哪怕二人是武將也能夠猜的出來。

“二位將軍好,以後請多多指教.”

於慶龍的態度非常的謙恭。

他出身低位,從一個漕運的普通船把式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了檔頭。

他半輩子都在運河上跑船。

但是江南大戰,漕運被截斷。

他們船幫沒了活計。

船工們到漕運衙門去鬧事,結果他作為船工的頭目就被抓了起來。

後來,他在牢中認識了一個南方的男子。

那男子說可以將他給救出去。

但是他要與自己一起去投奔明軍。

於慶龍別無選擇,只能答應下了。

投奔明軍之後,他本來還擔心自己的家人,沒想到明軍考慮的很周到,將他的家小都接了過來。

他出來之後,動用自己在船工中的威望,說服了很多船工划著船跑到了明軍這邊。

實際上,營救計劃是緹騎司設計的。

李嗣興只是給了一道命令,讓他們找一些熟悉運河的人過來。

這個於慶龍,李嗣興親自見過,為人忠義,雖然地位不高,但是在船工中頗有威望,有成為將領的天賦。

這不就將他送到長江水師來了。

那些運河上的船工,也被送了過來,他們會自成一營。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狗熊嶺戰國史

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