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自然不知道,他所謂的洋商就是騰越商行找的代理人。

而這些洋貨實際上是騰越工坊出產的特產。

他這裡能夠賺一百萬,李嗣興哪裡就能夠賺到兩百萬。

實際上就是將滿清治下的財富一點點地向南明轉移。

在順治看來,這些錢是曹寅賺來的,都是京城的那些達官顯貴和旗人的錢,這些錢反正不是朝廷的。

在他們的認知中,收到戶部和內帑中的才是朝廷的錢。

而在李嗣興看來,一個國家的實力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財富總和來衡量的。

那些留在百姓手中的錢,其實也代表了朝廷的實力。

順治帝已經感受到了糧草緊張的問題。

當年崇禎皇帝想必也是這樣,整日裡為邊軍的糧餉發愁。

他現在帶了將近三十萬的大軍在江南。

但是整個江南已經無糧可就。

這就尷尬了,以前都是從南方調糧食來補充北方,現在要反過來了。

但是北方現在雖然穩定了,但是糧食產量不行啊。

“曹寅!”

順治道。

“奴才在.”

“聽說南洋產糧頗多,你認識糧商,看看能不能讓他們多運些糧食過來.”

順治不笨,光是那些值錢的洋貨,雖然能夠賺錢,但是那些東西不能當飯吃啊。

糧食和人口才是戰爭機器運轉起來的動力。

李嗣興早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因此他一開始就力排眾議佔領了緬甸這個產糧重地。

現在緬甸的糧食已經能夠沿著伊江運到蠻莫,再沿著新修好的官道,運到騰越。

從而轉運到各地。

還可以用海船繞過中南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運到廣東沿海。

再加上各地迅速建立起來的軍屯,南明朝廷手中能夠掌握的糧食越來越多。

衛所是大明的基本盤,一開始大明能夠吊打北元就是因為衛所制。

這一制度能夠為朝廷提供糧草,還能夠提供兵員。

簡直就是一個獨立的戰爭機器。

最後大明衰敗也是因為衛所制度的崩壞。

當初朱元璋仿照府兵制建立的衛所制度並沒有問題。

出問題的是大明的管理層。

是朱家的後代將這一制度給玩崩了。

他們以為士大夫才是自己的基本盤,結果放鬆了對衛所的管理。

並且將地方稅收都交給士大夫管理。

原本地方稅收只是衛所制度的補充,結果最後成了主力。

於是,悲催的朱由檢準備勵精圖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錢了。

而且地方上的收稅權控制在地方士紳的手中。

而直到大明滅亡了,地方上都沒有給大明朝太大的幫助。

崇禎年間,民間一點都不窮,尤其是在廣大南方地區。

李嗣興現在重建衛所,在民間建立均田制。

就是要打破自明以來士大夫對基層財富的壟斷。

以大明的體量即使遇到天災,也完全可以吊打地處東北的韃子。

朝廷要想不受到財政的困擾就必須繞開士大夫。

繞開這些稅收代理人。

這個朝廷才能盤活。

滿清照搬大明的制度,必然也要遇到這樣的問題。

他們後來為什麼要搞攤丁入畝,要搞官民一體納稅,也是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發現,自從明軍開始反擊的一年半時間裡。

李嗣興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遷移百姓。

拿下滇雲之後,李嗣興將滇雲的百姓向緬甸遷移。

然後明軍反擊到貴州之後,又將貴州和湘西強行遷來的百姓向滇雲和緬甸遷移。

同時還將忠貞軍的家屬以及他們從鄂西強遷來的百姓填入四川。

接著明軍收復廣東和江西,同樣將百姓遷移到瓊州府和後方的幾個行省。

整個湘西和湘南的百姓基本上都被遷移一空。

然後這些地方上空出來的土地幹嘛呢。

李嗣興會將這些土地重新做出規劃。

一部分重新建立衛所,另外一部分則用來安置新的移民。

那麼他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將這些百姓遷來遷去呢。

李嗣興的這種人口遷移並不是簡單的遷移。

他會將人口重新大亂分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打破了原來的宗族關係。

然後透過三長制將基層百姓的控制權收回到官府的手中。

這是一次全面洗牌。

李嗣興的真正意圖,知道的人並不多,就連李定國也不知道。

因為李嗣興跟他們解釋這些,他們也不一定聽得懂。

在李定國看來,只要李嗣興能夠將他的後勤保障做好就行。

他知道自己理政的能力不行。

九江城。

城牆的位置,大量的民夫和俘虜在再維修被炸壞的城牆。

李嗣興還增加了炮樓,這些炮樓都是從城牆上向外延伸百米。

這能夠讓城池有一部分稜堡的功能。

另外,在江邊的碼頭處,也在修築炮臺。

這座炮臺的規模可是不小,可以稱為要塞了。

要塞正對著湖口和長江,如果在要塞上安裝重炮可以封鎖鄱陽湖和長江上游。

這裡要是建好之後,就相當與給江西裝上了大門。

整個江西在地形上原本就像是一個口袋。

東西南都是山脈,只有鄱陽湖的出口連線長江,交通最為便利。

李定國對徽州的進攻並不容易。

首先,清軍的兵力並不少。

其次,這些隨駕的清軍戰鬥力也很強。

尤其是那一萬索倫兵,這些人穿山越嶺的本領甚至遠超這些從南方大山中打出來的明軍。

徽州過去向北是江寧,向東是杭州,對明軍來說這裡很重要。

清軍同樣重視這裡。

李定國坐鎮饒州,指揮手下的軍隊在徽州周圍與清軍作戰,戰線分佈在給各個交通要道上。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七月十日,李嗣興被招到饒州參加軍議。

之前一個多月,李定國都沒有招過李嗣興。

這次喊他來,顯然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商議。

李嗣興乘坐戰船來到了饒州府。

這裡在鄱陽湖的東岸,李嗣興透過水路過來不到半天的期間就能夠趕到。

他沿著昌江直接來到饒州城下。

碼頭上到處都是運送物資的民夫。

一艘艘貨船靠岸,解除安裝好東西之後,隨即又離開。

這些物資基本上都是從湖廣運來。

就是繳獲自吳三桂的那批物資。

李嗣興直接來到李定國位於城內的府邸。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武王朝

蘭陵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