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那些大臣呢,李自成攻下京城之後,那些大臣包括貴族大部分都投降了,等到滿清入關,他們又投靠韃子.”

“這些人還真是無恥.”

佩姨厭惡地說道。

“是啊,他們這麼做了,但是又有幾人被罵呢?他們為什麼這樣?因為他們覺得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決定了一切的事情,那麼出了事情,所有的罪責自然要由皇帝一個人負責.”

“這就是為什麼王朝總是更替,但是大家族卻可以傳承千年。

如果要讓一個王朝存在的更加久遠,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限制皇帝的權力,將原本屬於皇帝的權力適當地分散出去.”

“這樣的話,哪怕是某一代的皇帝昏庸無能,也不至於讓皇朝就走向滅亡.”

“好啦,不聊這個了,我有些聽不大懂.”

佩姨笑道。

她是感覺時間有些晚了,不能再繼續浪費李嗣興的時間,所以不再繼續聊下去。

實際上,她知道這些事情也沒有用,在這方面,她幫不了什麼忙。

“我再坐一會兒,寫點東西.”

聽到李嗣興要寫東西。

佩佩細心地幫他取了一張白紙。

然後給硯臺中加了一點點水,小心的研磨起來。

李嗣興用小楷在紙上寫上《萬民法》三個字。

“蓋萬民之法,旨在保障萬民之基本權利,人人生而平等,有人為民、有人為商,有人為工,有人為士,人有特長,有努力與懶惰,蓋有後天之不同。

皇帝者,由於民族家國之存續有大貢獻者為之,為萬民共仰。

然其子孫乃是陰祖宗之徳,或有不孝者,故皇者亦不可任意而為,須守萬民之法……”也許是因為與黃宗羲的聊天,讓李嗣興產生了靈感。

他提筆一口氣寫了幾千字。

這不是一部萬民法,只是他自己對萬民法的一些想法。

他準備寫下來交給黃宗羲,裡面有一些想法比黃宗羲的想法還要前衛,也許現在還不適用。

但是思想在理論層面的研究總要超越現實,要不然這個社會又如何發展呢。

佩姨見李嗣興寫的認真,沒有忍心打斷,但是時間確實已經很晚了,書房的掛鐘已經到了子初。

他走出書房,招呼巖龍去後院找來蘇可兒。

很快睡眼朦朧的蘇可兒被叫了過來。

“姑姑,對不起,可兒沒忍住,先睡了.”

“噓……小點聲,你去煮點糜子粥,再蒸一籠水晶蒸餃給世子,現在還在寫東西,估計一會兒肚子就空了,殿下肚子餓容易失眠.”

佩姨沒有怪可兒,事實上,大戶人家的丫鬟都要等主人睡了之後才會睡的。

不過李嗣興這個夜貓子,經常辦公到半夜,也不能太苛求底下的人,畢竟人家一大早還要起來幹活的。

李嗣興正準備收筆,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味。

這才發現蘇可兒正端著一個托盤站在門外。

佩姨走過去接了過來。

“呀,都這麼晚了,佩姨,你咋還不休息去?”

李嗣興抬頭正好看到了房間裡的掛鐘。

“我怎麼能將你一個人留在這裡?下次不要這麼晚了,我估摸著你的肚子要餓了,吃點東西墊一下,然後去洗漱吧.”

佩姨將吃食放在了李嗣興的面前。

她又走到蘇可兒邊上說道:“可兒,你去讓小婉給殿下準備洗漱的東西.”

蘇可兒點頭離開。

李嗣興看著桌上的小米粥和水晶蒸餃,食指大動。

他的飲食一向簡單,不喜歡大魚大肉,山珍海味。

但是這種簡單精緻,他並不排斥。

衡州府,衡陽的一個小山村中。

四十一歲的王夫之將手中的一張紙頭燒掉。

這張紙上寫著一首詩,內容是:“月上林間夜,煙含山際秋。

蛙吹傳靜樂,尻馬足仙遊。

抱甕安園䔩,忘機定海鷗。

餘生隨大冶,漚沫委東流.”

這首詩是去年清軍攻陷永昌城的時候,王夫之含恨而寫。

王夫之本是湖廣人,年輕時隨著兄長學習,後來又入嶽麓書院遊學。

在四書五經方面的造詣頗深,尤其善長《易經》。

清軍攻陷衡州時,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二兄王參之及叔母在戰亂中死亡。

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囑其子女要抗清到底。

因此王夫之是絕對不會投降滿清的。

他曾經在永曆初年投奔永曆皇帝,任職行人司。

後來被人構陷入獄,再後來又回到衡陽。

李定國收復衡陽之後,請他出山。

但是當時孫可望把持朝政,因此他拒絕了。

直到現在,王夫之聽說李定國已經收復兩廣,打下贛州府,而且現在拿下了吉安府的大部分地方。

他在想要不要去投奔李定國。

可是現在的李定國與當初的孫可望一樣把持朝政。

說實話,他對李定國的觀感還不錯。

在去年滿清攻下永昌時,王夫之那時已經絕望了。

可是很快,戰事的發展讓他摸不著北。

作為一個隱居山林之人,王夫之得到的訊息非常的滯後。

當他得到訊息的時候,明軍已經拿下了桂林。

在桂林的孔有德舊部逃到永州,才將訊息傳到衡州。

王夫之那時候就萌生了從新出仕的打算。

但是他後來聽說,永曆皇帝並沒有還朝。

現在滇京城內是太子監國,朝政被李家父子把持。

李定國力挽狂瀾,讓大明絕處逢生,這是大功勞。

但是王夫之心中似乎有一道坎,自己過不去。

“夫君,還在想那件事情?”

王夫之的夫人是襄陽鄭儀珂之女鄭氏。

鄭氏是大家閨秀,跟這王夫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顛沛流離,要麼就是歸隱山林,吃盡了苦頭。

但是鄭氏從來沒有怨言,她知道自己的夫君是一個非常有才華之人。

“唉,為夫想要為這大明朝做一些事情,但是不知現在的大明朝廷,還是不是大明的?”

王夫之嘆息道。

“夫君,您不願意為滿清出仕,是因為他們是韃子朝廷,而您心向的大明,是漢家的大明。

只要是漢家的大明,夫君又何必糾結其是否姓朱呢?”

鄭氏勸慰道。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錯投女胎

黃豆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