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鄭軍上下都不想給晉軍做擋箭牌了,他們也確實無法擋住清軍的全力進攻。

主要是對江西和浙江進攻的失敗,讓他們失去了信心。

當然,清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將長江以南的軍隊都給調到江西和湖州抵擋鄭軍的擴張,因此他們丟了廣東以及江西重鎮贛州。

其實,延平王選擇撤退是對的。

要是繼續留在這裡,被滿清軍隊包圍之後,他們很可能會全軍覆滅。

但是到了海上,對他們來說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一場大戰圍繞著湖廣正在醞釀。

坐鎮長沙的吳三桂也感受到了這種氛圍。

李嗣興在這個時候偷偷離開了滇京。

他一路上沒有停留直接來到了宜昌。

這裡是三峽的出口,李嗣興到這裡是為了檢視長江水師的建設。

明軍今後要在長江沿線作戰必須要有一支水師。

現在王輔臣駐守荊州,如果沒有水師的配合明軍也很難突破。

李嗣興一路快馬加鞭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到了宜昌東湖。

船廠就建造在這裡。

這個船廠當然不是現在才建造的,而是忠貞軍在去年年中反擊佔領宜昌攻入荊州的時候,李嗣興就派人來建造了船廠了。

為了加快船廠的建設,李嗣興甚至將自己最信任的工部官員陳午都給派過來主持船廠的工作。

光有船廠還不行,還要有善長水戰的將領和士兵。

船好造,但是人難找,李嗣興手中也沒有空餘的人才。

最終,他還是從夔東十三家中選中了王光興和賀珍。

因為王光興的年齡大一些,因此這支水師以王光興為主。

這二人一直帶領水師在長江三峽活動。

眾所周知,這裡的水流湍急,水文情況複雜。

這二人不是大順軍出身,而是當地地主武裝,他們從小在江邊長大,練就了一身水上本領。

他們這麼多年能夠堅持抗清,已經足夠證明他們的忠義之心。

“殿下,我們東湖船廠半年多已經打造各類戰船一百多艘,現在臣帶您去看一下咱們的船塢.”

陳午走在前面。

他作為工部侍郎,放在這裡其實有些屈才了。

但是此事比較重要,李嗣興沒有足夠的時間了。

只能由他來帶著做效率才能更高。

“陳侍郎,你辛苦了,最近還要工匠們辛苦一下,加班加點,爭取多造一些戰船出來.”

李嗣興來到湖邊,這裡是一處聯通長江的湖泊,造船廠就位於湖邊。

明軍戰船的樣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窄長的船,有些像是龍舟,但是比龍州寬,兩邊全都是槳位,這種船的主要功能就是偵查敵情、傳遞訊息。

他唯一的特點就是快,幾乎沒有什麼船能夠追上他們。

不過這種船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

它們也可以用來將小股精銳部隊投送到敵人的後方去。

李嗣興為其起名曰“走舸”。

還有一種就是通用型戰船,李嗣興將其起名叫艨艟。

這種船寬兩丈,長九丈。

船頭安裝一門大炮,兩邊各安裝小炮六門。

每艘戰船上還配備猛火油櫃六具。

這種噴火裝置在贛州的戰場上已經被證明具有巨大的價值。

尤其是在與敵軍戰船的近戰中簡直就跟放大招一般,有時候直接就能夠讓敵人一船人全滅。

還有一種更為寬大的戰船,主要是作為運兵船使用,因為這種船有更多的上層建築,因此李嗣興稱其為樓船。

當然了,此樓船不是三國時那種戰鬥的樓船。

現在清軍水師也裝備火器,這種高大的樓船在江上就是靶子。

用來運兵倒是很好,下層放糧草壓倉,上層住士兵。

李嗣興的出現,讓明軍的後勤越加的高大上。

船廠使用的是露天船塢,整個船廠就像是一個大工地。

船廠的工人們爬上爬下,到處都是叮叮噹噹的聲音,滿眼都是一片忙碌的情景。

李嗣興沒有驚動這些人,他只是遠遠地看著。

這個船廠傾注了李嗣興大量的精力,這裡不像是贛江上游的船廠。

長江水師以後是內河水師的主力。

這支軍隊對明軍今後的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李嗣興將其跟定國軍擺在了一個相同位置。

船廠看完了,李嗣興來到水師的駐地。

這裡距離船廠不遠,也處在一個大湖中,出了三峽之後,江面變寬,沿岸不少天然形成的湖泊,這些湖泊與長江相連,是不可多得的水師練兵之地。

“參見世子殿下.”

王興光和賀珍一起迎接李嗣興。

兩人並不是出身大順軍,在夔東十三家中的排名也比較靠後。

每次出戰,他們率領的水師大都是輔助陸軍行動。

當然了李嗣興也給他們補充了一些人,比如基層的軍官,還有一些專業的炮手。

這些人都是滇京講武堂速成班畢業的人。

“二位前輩快快請起.”

李嗣興趕緊上前扶起了二人。

王興光和賀珍的年齡都比李定國還大。

他們也參加抗清多年,無論年齡還是資歷都是李嗣興的前輩。

“世子殿下,您怎麼來了?”

賀珍的年齡四十幾歲,長的精瘦,皮夫黝黑,雙手又大又粗糙,是那種快人快語的。

相反,王興光則是胖胖的,眼睛細長,臉上始終掛著微笑,卻很少開口。

“大戰將至,我過來看看,為了這個水師,我光是銀錢就投入了一百多萬,總要來看看成果吧.”

李嗣興打趣地說道。

“世子殿下,您看將士們的精神頭都很好。

咱們的兵大都是三峽兩岸的百姓,都是一群飯都吃不飽的苦哈哈.”

“您給的待遇太好了,他們這些人哪裡敢偷懶.”

賀珍指著湖面上正在訓練的水師官兵說道。

此時,這個巨大的湖面上戰船穿梭。

艨艟戰船上撐著灰色的船帆,槳手們在賣力地划槳。

他們正在演練各種水戰隊形。

走舸的訓練像是在賽龍舟。

“二位將軍勞苦功高,為我明軍在這麼短時間內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水師.”

“殿下,這麼好的待遇,隨便誰來都能夠將這支水師訓練好的.”

王興光道。

其實李嗣興給的待遇並沒有多高。

只是每名水師士兵的家中分田五十畝,讓他們搬去川中平原安置。

普通的移民過去也分田的,只是士兵多分了二十畝的永業田,不需要交稅。

這些人以前住在三峽邊上,這裡都是山地,土地稀少,自然是非常珍惜。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秦:不就是長生?給政哥怎麼了

勇敢的小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