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既然如此,蘇某可以保證海貿的順利進行.”

“好,那我們就談一談這稅收怎麼收?”

“全憑殿下做主.”

蘇文燦拱手道。

“呵呵,我們先小人後君子,你是知道的,我從未看輕商人,在本世子的眼中,四民平等,所有人只有兩種區別,對家國有用的人和對家國無用甚至是有害的人.”

“草民願意為大明效力.”

這商人的頭腦轉的就是快。

“我在緬甸南部建立了一座南海城,港口設立了市舶司,針對海貿收取市舶稅,這稅收大抵是十稅一,當然也會針對不同的商品做一些變化,原則就是咱們鼓勵進出口的貨物,稅收就低一些,不鼓勵的或者是咱們本身就稀缺的就將稅收設定的高一些.”

“殿下,這樣的稅率不高,只是我等以前都不是直接繳稅,而是向官府納捐,實際上額度比這高,殿下的這個市舶稅不知包不包括納捐的錢.”

對於這個時代的商人來說,稅收不是最主要的開支。

他們大部分的開支都是地方上的層層盤剝。

商人的地位低下,哪裡有反抗的餘地。

“市舶稅交了之後,會給你一張憑證,以此憑證,你手中的商貨在我大明官府的管轄之下暢通無阻.”

“當然了,你們交易的時候繳納的交易稅是不包含在內的。

假如這些稅收你都交了,還有地方官服盤剝的話,為了保護自己,你可以先將錢給了,完了你可以將狀直接告到我的府上,本世子會派人去處理.”

李嗣興也不敢保證大明的地方官能夠完全執行戰時內閣的命令。

畢竟這些官員中很多都已經養成習慣。

如果商人當面拒絕,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料的結果。

那麼還不如將錢給交了,完事兒,李嗣興派監察院出動自然能夠查辦他們。

“草民代廣州的商人謝過世子殿下.”

蘇文燦從來沒有見到過有哪位當權者這樣為商人著想的了。

這位世子殿下雖然明說了要收稅,但是所想的恰到商人們的心坎上。

李嗣興卻擺擺手,蠻不在意:“不用謝我,朝廷需要你們的稅收,沒有你們與洋人交易,引入白銀,我大明也無法富裕.”

“該給你們的保障,都給你們了,如果有人在繳稅上動手腳,本世子手下也絕對不會留情的.”

李嗣興突然話鋒一轉,表情嚴肅地說道。

“世子殿下請放心,殿下以仁義待我等,這等事情,我等不會做的.”

“好了,蘇先生,那我們就這麼定下來了,我知道你在廣州的海商中有一定的威望,我也沒有精力去一個一個見他們,回頭你將他們召集一下,我抽個空跟大傢伙碰碰頭.”

“你應該知道我在滇雲成立的騰越商會,我有計劃在廣州也成立一個廣州商會。

大家在一起坐坐,將該立的規矩立起來,當然了,不僅僅是給你們商人立規矩,也要給官府立規矩.”

“世子,放心,蘇某一定辦好此事.”

李嗣興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讓兩人的聊天效率很高。

蘇文燦離開的時候心中滿是欣喜,自己這次果然是壓對了。

現在他是真心希望明軍能夠在廣東站穩腳跟。

能夠在這位世子殿下的治下做一名商人,是他們的幸運。

李嗣興跟他聊到了要專門制定一份規範商業活動的律法。

聊到了海商要走出去,建立自己的遠洋船隊。

聊到了南海城對廣州的影響。

李嗣興當初建立南海城本就是為了搶滿清的生意。

但是南海城的存在,必然也會影響到廣州城的海貿。

因為南海城距離西洋的距離更近,至少節省了一個月的航程。

如果在那裡能夠買到洋商們想要的貨物,那麼他們就沒必要大老遠跑到廣州城來。

因此李嗣興建議蘇文燦他們建立自己的船隊,先將到南海城的中轉貿易建立起來。

同時他們可以將去南洋和扶桑、半島的貿易自己做起來。

李嗣興也從蘇文燦這裡瞭解到了鄭家對海貿的壟斷。

此時到扶桑、半島的航線基本上被鄭家和以及荷蘭人壟斷。

他們這些廣州海商根本就無法北上。

他們甚至都不敢投資海船,而不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東南沿海有自己的造船工業,船隻和水手都不是問題。

但是海面上是洋人商船和鄭氏艦隊的天下。

他們要是組織船隊很可能就會船貨兩失。

這也讓李嗣興暗暗下定決心要儘快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

他組建的南海水師現在就在廣州。

只是其規模還太小。

僅僅是控制廣東外海的制海權都做不到。

按照他的估算,至少要有幾百艘大型戰艦才能夠控制廣東外海。

這又是一大筆錢啊。

蘇文燦的效率很高,兩天之後,廣州有名的十三家海商就被他召集起來了。

李嗣興也順勢組建了廣州商會,同時他按照老辦法,與這些人合作組建了南洋貿易商行。

李嗣興直接出了兩百萬銀元,現在他也是一個有錢人,不像當初與騰越商會合作的時候只能空手套白狼。

南洋商行的第一個專案就是在廣州黃埔建造一個大型造船廠,從廣東福建地區招募船匠,開造海船。

同時他們還向壕境的葡萄牙人訂購了十艘貨船。

這些船與廣州城現有的海船將組建一支貿易船隊,該船隊將沿著呂宋、婆羅洲、爪哇島,經過滿六甲海峽直到南海城。

開拓沿途的商道,建立一條固定的貿易路線。

李嗣興也將繼滇京之後,在廣州設立一個工坊。

出產的商品加上廣東地方產的絲綢、茶葉、布匹等商貨在沿途銷售,然後在沿途收購香料拉到南海城。

到了南海城之後完成最後的交易。

帶上南海城出產的商品以及從洋人那裡收購來的商貨,再返程帶到廣州。

今後要減少對洋人商船的依賴,由等著洋人來的海商,變成走出去的海商。

李嗣興對這個世界的瞭解,是這些廣州的海商無法企及的。

他們無不被李嗣興所勾畫出的美好藍圖所吸引。

尤其是李嗣興提出的殖商理念,更是給這些商人開啟了一扇窗戶。

每年從廣東下南洋的人很多,他們都知道整個南洋充滿了商機,哪裡有富饒的土地,有價值昂貴的香料。

但是沒有組織的移民,只能給那些洋人打工。

現在李嗣興願意做他們的後臺,支援他們以南洋商行的名義,有組織地開發南洋。

他們可以從本土招募移民去墾殖土地,去建立種植園,去開發南洋的那些島嶼。

這裡面充滿無限的商機。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半程煙雨

油鹽不進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