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興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在思考依靠誰的問題,最後他想通了,這是一場階層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民族戰爭,為什麼要做選擇題呢?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搞過均田令,但是北魏的是最成功的,那是因為這個均田令兼顧到各個階層的利益。

均田制並非是簡單的將土地分給百姓,而是一種土地國有制。

這種制度下,土地按照人口分配,但是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可以跟百姓約定在耕種一定年限之後,其中的部分土地歸其所有,另外一部分土地在其死後要還給官府。

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均田制的實施,和與之相聯絡的新的租調量較以前有所減輕以及實行三長制,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為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集權正是現在的南明朝廷所需要的,這意味著地盤和人口都較少的明軍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

分配到土地的農民也勢必會爆發出更高的生產力。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要讓雲貴川的百姓自己捲起來。

同時,雲貴川地區計程車紳階層已經被嚴重削弱,透過均田制讓這個李定國領導的戰時朝廷能夠繞過士紳階層去直接剝削百姓,獲取的資源自然更多。

“嗣興,這個均田令必須要從長計議,你可以將你的想法寫下來,我讓金侍郎和龔尚書參詳一下。

另外要是執行的話,也要等這一戰結束之後才行.”

李定國還是很清醒的,知道輕重緩急。

“你說的遷移人口的事情,到時候,如果條件允許,本王會安排的.”

李定國基本上採納了李嗣興的意見。

雖然現在反攻還沒有開始,不過李定國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那麼確實要按照李嗣興所說規劃好勝利之後的事情。

“嗣興,說了這半天,你還沒有說你自己接下來的的打算.”

李定國問道。

兒子是突然間變得成熟了,開竅了。

李定國透過這兩天的觀察,對李嗣興給予了巨大的期望和肯定。

“為父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跟隨為父出征,另外一個是留下來為父王主持幕府的工作。

正好也可以和金侍郎、龔尚書他們學習一下。

為父發現你的心很細,或許在政務上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定國到底還是給了李嗣興一個選擇題。

實際上李嗣興的內心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是想要留下好好將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天天在外面跑,即使想要種田也沒有機會。

另一方面他又有些嚮往能夠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父王,孩兒自知領軍作戰不及父王之萬一。

孩兒願意留下來協助金師傅和龔師傅做好戰時內閣之事.”

李嗣興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

接下來的戰鬥太多了,戰場的面也很廣。

李嗣興知道自己再怎麼做也只能帶著穿插營參與到一處戰場,能夠發揮出的作用總歸有限。

因此還不如留在後方,一方面可以為戰鬥的雲貴川地區的元氣恢復做一些佈局。

另一方面,他也想要發展一些屬於自己的力量,穿插營剛剛成立,實力太弱,他準備這次靜下心來,將其好好打造一番,讓他們成為自己身邊最可靠的力量。

“好,嗣興,你終於長大了,為父出去征戰,心中也能夠更加安穩幾分.”

李定國拍了一下李嗣興的肩膀道。

這已經是李定國對李嗣興表現出來的最親暱的方式。

李嗣興知道自己的這位父親是一個好的將領,但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天色已晚,李嗣興沒有回到河東穿插營佔據的大營。

在李定國的大帳中住了一個晚上,父子倆抵足而談。

這一夜,父子倆商量好了分工,明確了今後一段時間發展的目標。

李嗣興的心中踏實了不少。

雖然睡的有些晚,但是李嗣興卻睡的特別香。

李定國也想了很多,看著已經快要有自己高的兒子。

他感覺這段時間一直亂糟糟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這麼優秀的一個大男孩是自己的兒子。

從八九歲的時候被張獻忠撿回軍中,李定國就一直處在顛沛流離之中。

他的生活中基本上全是戰鬥,直到他們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國。

李定國同諸位兄弟一起娶妻生子。

他取的是劉氏,這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奇女子。

他還記得一身白色長裙的劉氏就像是仙女一般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她的手中拿著劍,眼神很兇。

當著李定國的面,她就敢質問李定國。

從那以後,李定國就喜歡上了這個女子。

絞盡腦汁想要將這個女子娶回來,可是劉氏不僅僅是當地大族子女,更是峨眉的弟子。

人家如何看得上李定國這樣一個泥腿子出身的流民軍將領呢?不過機緣巧合,李定國幫著劉氏懲治了一些打著農民軍旗號的亂兵。

相處久了之後,劉氏發現李定國能夠真心善待百姓,心中有著很多將領沒有的正氣。

而且李定國比很多所謂的武林正派以及讀書人更加的光明磊落。

兩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後來有了溥興、嗣興,再後來又有了潤興和海嶽。

只是可惜了溥興,這是他欠劉氏的,他盡然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好在嗣興沒事兒,而且他已經成長起來了。

如果可以,他不想嗣興跟他一樣做一個領軍作戰的將軍。

李定國躺在床上,握緊了自己的拳頭,就讓他在有生之年,為嗣興掃盡一切敵人。

李定國其實是一個外冷心熱的父親。

尤其是在妻子離開後,他對李嗣興就更加的不假辭色。

好在透過他的填鴨式教育,嗣興終於成才。

就他今天對自己說的這些,滿朝文武都沒有幾個能夠想到。

他也知道李嗣興的身邊來了高人,嗣興說的這些大概就是受到這位高人的指點。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個時代不缺少攀龍附鳳,試圖一飛沖天的讀書人。

不管他扮成道士還是和尚,只要心中有慾望,就能夠被上位者拿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鑄黃巾

青板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