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本書《回到清朝做鹽商》是我寫的第一本書,也是第一次嘗試寫網路小說。

妥妥的小萌新一枚。

不過那只是練筆之作,文筆欠缺,漏洞百出。

雖然最後收穫了近六萬的收藏,粉絲榜也上十幾萬,不給過我覺得那都是讀者們對我這個萌新的支援。

現在的讀者很多都非常的專業,尤其是看正版的讀者,大家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能夠邊寫作、邊犯錯,然後在大家的吐槽之下一點點進步。

在後面的章節中,不斷斷地嘗試改進,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如何去合理地安排劇情,如何去刻畫人物的形象?每一塊都是滿滿的知識點。

既然是練筆之作,我會在該結束的時候就結束掉,不會繼續水下去的。

從來沒指望一書成神,進入圈子後我才知道很多一書成神的都是外站轉過來的大佬。

寫書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沒個幾百萬字的練筆是寫不出高質量的作品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作者覺得成績不錯都會一直寫下去,甚至寫到上千萬字,將一些老讀者給拖住。

我不想這麼做,訂閱費都是小事兒,關鍵是浪費了大家都時間,也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當然,我也反對那種成績不好就太監或者是草草結尾的作者。

那同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當然了,有的作家是靠碼字吃飯,所以這麼做也情有可原,我們應當理解。

獨孤君不需要如此,因為獨孤君有飯碗,寫作只是配菜,是為了讓飯吃的更香,所以獨孤君會將這盤菜做的更加精緻。

《回到清朝做鹽商》這本書現在已經三百多萬字了,完成了我的目標,所以我要抽出一些精力來規劃新書了。

很早我就開始思考下一本書寫什麼。

構思了很多,有海外建國的,甚至有玄幻的題材,最後還是選中了這本明末的題材。

之所以選這本書,是因為我之前看了顧誠先生的《南明史》。

有些人可能知道,這本史書,號稱是讓人看了之後最氣憤的一般史書。

明史也是我最喜歡看的題材。

毫無疑問是當前網路上演繹最多的一段歷史,同時也最受讀者老爺們的歡迎。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獨孤君卻望而卻步。

無他,主要讀過太多大神級的明史文,感覺無臉班門弄斧。

後來的讀了顧誠先生的《南明史》。

感覺自己認識的明末似乎並不是想象的那般啊!最後堅持抗清的是那些曾經的農民軍、降清的卻是那些原本大明的官軍。

是大清滅了大明嗎?到了順治末期滿洲八旗還有多少兵力,戰將還有幾員。

碩果僅存的老將尼勘成了李定國兩蹶名王的墊腳石。

清庭已準備放棄西南,南明本可以絕地反擊。

但是呢,洪承疇經略西南統領數十萬降清漢軍圍剿南明。

孔有德在被李定國包圍之時有勇氣自焚,難道說他是因為貪生怕死降清的嗎?這與大明末年圍剿農民起義何其相似。

歸根結底,這是想要改變的底層民眾與封建保守勢力之間的戰爭。

亡大明者,明人也,非滿洲韃虜也。

大明發展到後來已經到了蛻變的瓶頸。

這就是我們的常說的“萌芽”。

我們都知道這種蛻變意味著什麼?封建保守勢力做出了最後的掙扎,生生地造出了大清這樣一個怪胎出來。

讓華夏的發展歷程被拖住了幾百年。

如果不是這樣,哪裡還有後面的百年屈辱。

鄭和下西洋就是華夏的大航海時代,按理說以西方為參照,之後應該突破那層瓶頸了。

但是華夏的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保守勢力的力量比那個時候的歐洲要強上百倍。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

但是明末的封建保守勢力偏偏壓制住了後浪。

他們就成功了。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更加野蠻落後的群體作為幫兇,這就是北方崛起的滿清。

在華夏的歷史上,北方的草原與山林之間惡劣的環境就是野蠻的滋生之地。

就像是歐洲的維京。

文明與野蠻總是相伴而生的。

所以說滿清只是這些封建保守勢力的幫兇。

大清建立之後,各項制度都是延續大明的制度。

只是皇帝變了。

這和大明朝有什麼區別呢?滿清更應該叫做殘明。

南明的抗爭也不是大明皇室的抗爭,朱由榔何德何能?他只是農民軍搬出來的一塊牌匾而已。

南明是渴望改變的底層百姓做出的最後的抗爭努力。

但是,他們失敗了,敗得轟轟烈烈。

直到幾百年後,這股革新之火才重新燃起。

但是期間這百年,卻讓華夏民族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創傷是不可能完全彌補的。

歷史的過錯需要後人以百倍的努力去填補。

最近這百年來,國人生活的何等艱辛,就是現在也要比西人努力百倍。

最終還是決定寫《我帶明末回漢唐》這本書。

原本我自己起的名字是《最後的大明軍團》,似乎過於悲壯了,這不應該是一本悲壯的小說。

從時間上來看,《我帶明末回漢唐》可以看做是《南明史》後續歷史的架空。

但是實際上這是一段全新的歷史,一段完全架空的歷史。

屬於獨孤君以及所有的讀者。

很多人說李定國的成就不亞於岳飛。

但是歷史因為他的身份沒有給他應有的定位。

也希望這本書能夠讓這個民族英雄為更多人所知。

這本書,獨孤君肯定會一如既往地好好寫下去。

上架之時,也會像《回到清朝做鹽商》一般保持接近萬字的更新。

相信我,獨孤君有時間、有耐心去寫好這本書!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興之主

樊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