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指揮三路大軍攻入昆明之時。

南明朝廷已經提前撤離了這裡。

當時李定國建議燒燬昆明城中帶不走的糧草。

李定國治理滇中頗有成效,昆明城中糧食儲備充足。

但是永曆帝擔心燒燬糧草之後,城中的百姓會被清軍劫掠,否決了這個提議。

他對李定國說道:“恐清師至此無糧,徒苦我百姓.”

永曆帝的這個決策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即使李定國知道這完全就是資敵,也無法拒絕。

在洪承疇給順治的奏報中就說過,昆明的存糧足夠清軍半年食用。

而此時洪承疇正在趕往昆明的路上。

入滇的三路大軍,以信郡王多尼為統帥,這個多尼是豫親王多鐸和繼福晉達哲所生的兒子。

此人倒是為人低調,作戰勇猛,不過現在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沒有多少統兵的經驗。

此時他率軍坐鎮昆明,等待洪承疇的匯合。

另外兩路大軍吳三桂和卓布泰合兵追擊南明的逃兵。

卓布泰是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封徵南將軍,他排行老二,三弟是大名鼎鼎的鰲拜。

此人從攻打李自成,就開始隨軍南下,有豐富的漢地作戰經驗,其與吳三桂也是老搭檔。

但是卓布泰領兵作戰的才能一般,幾乎一直都是跟在漢軍後面壓陣。

另有總兵線國安鎮守昆明南部,防備元江府。

這個線國安是孔有德的舊部,孔有德被李定國逼死之後,他就一直跟著洪承疇。

吳三桂與卓布泰的總兵力在五萬人左右,他們一路上還要留守一部分兵力在交通要道。

此時追擊李定國的總兵力應該只剩下三萬左右。

從昆明到永昌,一路上還有楚雄、趙州、交水、大理、玉龍關等城池和關隘需要守衛。

這些城池依然還受到退走的明軍威脅。

因為執行了撤退的政策,幾乎各支明軍都沒有被殲滅,而是退到了山中,有的明軍甚至是不戰而退。

為什麼是吳三桂和卓布泰兩人合兵。

因為滿清入關之後,大部分情況下都滿漢搭配出兵,可以說配合,也可以當做監視。

李定國一路西撤,吳三桂率領的漢軍追在最前面。

卓布泰以及他的滿漢軍在後方壓陣。

在永昌城外戰鬥的時候,因為李定國的留守部隊分散撤退,追擊的清軍也跟著分散。

這些清軍中的一部分也在山中迷路。

大部分清軍發現走錯路之後都退回永昌。

他們畢竟只是追擊一些殘兵敗將而已,沒必要那麼賣命。

但是總有一些認死理的。

費揚古是正白旗牛錄章京,手下管近二百多號旗兵。

原本一個牛錄應該有三百人,但是清軍入關之後,旗丁大量流失。

倒不是戰死的,大部分都是生病死的。

每年光是天花就要奪走不知道多少旗人性命。

費揚古的這個牛錄,不僅僅他是一個新人,底下的兵也大都是新人。

這些八旗子弟大都是在京城長大,比起他們的父輩要差遠了,幾乎都沒有吃過什麼苦頭。

但是比他們後世那些只知道鬥雞遛鳥的後代卻又要強出不少。

他們出征以來,苦仗和硬仗都是漢軍、綠營在打。

這些八旗就是大爺,跟著漢軍後面打追擊戰,順風仗。

就這樣,費揚古一直都覺得自己是無敵的。

費揚古的家世不凡,父親是三等伯鄂碩。

關鍵是他有一個好姐夫,那可是皇帝陛下。

而他的姐姐董鄂氏更是皇帝身邊最受寵的貴妃娘娘。

鄂碩本人沒什麼真本事,但是一雙兒女都長的一幅好皮囊。

此次入滇之戰,清軍的目標是擒回南明永曆皇帝。

這樣潑天的功勞,以後很難再遇到了。

費揚古這樣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夠來領兵參戰,撈取功勞,全都靠了家人的運作。

此時,八旗內部的上升幾乎全靠軍功。

費揚古要是不趁此機會撈取一點功勞,以後就只能等著繼承鄂碩的爵位了。

而蒙陰總是會被人瞧不起的。

費揚古騎在馬上,他原本在京城養得白皙的面板此時又變得黝黑。

戰馬在山道上緩慢地行進,不時要跨過一些障礙物。

這匹來自烏梁海的蒙古馬要比漠南的蒙古馬更加高大雄壯。

但是此時在山中行進卻還不如矮腳的滇馬。

即使這樣,費揚古還是不願意下馬。

“阿吉,這個漢人老頭帶的什麼路,要是今天再回不到官道上,也給我砍嘍.”

阿吉長的非常強壯,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彪悍之人。

他是費揚古的貼身奴才,家中的老人,出征時,鄂碩特意安排在小少爺身邊保護其安全。

一開始追擊明軍的時候,阿吉就出言阻止費揚古。

讓他不要太靠前,但是費揚古立功心切,哪裡還聽得進去。

從貴州一路行來,從來沒碰到明軍像樣的抵抗。

費揚古早就將阿吉的話拋之腦後。

他帶著手下這幫八旗兵,衝得飛快,生怕功勞都被漢軍搶走了。

一路上,費揚古騎在馬上也砍了十幾個首級。

他覺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大將。

那些明軍還有那些百姓看到自己就望風而逃。

十五歲的少年郎,一時得意,很容易產生自己是無敵的幻覺。

阿吉畢竟是一名老兵,他知道自己這些人碰到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明軍。

他們碰到的兵丁只是永昌的差役、鄉勇,而他們殺死的也大都是一些百姓。

阿吉掃視了一眼身邊的兵丁。

除了十幾個老兵之外,剩下的都是不到二十歲的新丁。

這些娃子都是出生在京城的高門大院中。

從小有家中延請名師教授弓馬,有家僕家丁一旁陪練。

一個個都覺得自己很厲害。

但是要是到了真正的戰場,這些人不知道能活下來幾個。

阿吉只是一個家奴,他沒有資格去批評自己家的少爺。

少爺說啥就是啥吧,他只要保護好自己的少爺就行。

他倒是不擔心明軍。

按時間算,這些明軍主力不知道都退到哪裡去了。

有平西王和徵南將軍帶領的主力在前面頂著。

大戰基本上跟他們無緣。

現在殺些漢人,給這些少年郎們掙些軍功也不錯。

只不過,都殺光了,哪個來引路啊。

他們已經在這山中走了十幾天了。

搶來的糧食都已經吃光了,他們不得不靠殺馬來充飢。

再這麼下去就要餓死在山中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反擊呆頭鵝

使用者17544144

積分無限之背靠系統的執棋人

盪漾與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