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日會有三更,二更求推薦票,求月票!……李嗣興不知道馬家父子躲在帳篷裡討論自己。

他送走了劉安之後,用巖虎打來的水簡單洗漱了一下,就回到了自己的小帳篷準備休息。

李嗣興不像有的穿越者一樣吐槽古代的生活條件差。

他在軍中還有旅途上,早就已經習慣了風餐露宿的生活。

現在自己的身邊還有人使喚,似乎比他前世的條件還要好。

四名拉吉僕的短裙被李嗣興讓人在中間用針線連線起來。

現在看起來就像是後世女孩子的那種短裙褲,只會若隱若現,而不會春光大露。

巖龍屁股上的痔瘡還沒好,李嗣興又讓他用熱水泡洗了一下。

可是將巖龍感動得稀里嘩啦。

他們出來的匆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帳篷可住。

大部分計程車兵只能圍著火灶相抵而眠。

晚上,他跟劉安交代了很多事情,甚至很囉嗦地說了自己今後的一些想法,做足了招攬的姿態。

劉安這個人非常務實,人品也過得去。

李嗣興有意將此人收為己用。

雖然此生貴為晉王嫡子,地位崇高。

但是李嗣興畢竟年歲不大,加上他原本就是孤僻的性格,連朋友都沒有一個,更別提自己的班底了。

至於那個技能不明的志樂真人,李嗣興也沒有信心去駕馭。

那人目前展露出來的技能也就是認路和看相,這兩樣對自己的作用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白天馬忠所說的,讓馬利跟著他的事情,李嗣興早就已經忘到腦後了。

他現在身邊也不缺那一兩個人。

一個馬幫商賈子弟,即使會些拳腳,又能夠怎麼樣?李嗣興也看不上一個長的跟兔兒郎似的娘娘腔。

軍中廝殺,他們那些江湖人的小手段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李嗣興的腦子中有前世的從軍記憶,還有今生的練武經歷,他對戰陣廝殺的瞭解不亞於一名老兵。

李定國是那種典型的嚴父,在李嗣興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讓他參加真正的戰場廝殺。

而李定國自己就是在那個年齡被張獻忠收留到流民軍中從軍的。

那時候李嗣興還小,覺得自己很厲害,輕易就能夠殺死敵人,但是敵人從來砍不著他。

現在想來,李定國當時在他身邊安排的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卒,那些人應該是在保護他的安全。

現在雖然是二月初,滇西高原上的氣候不冷也不熱。

李嗣興一個人躺在帳篷中,卻感到有些悶。

他將帳篷的門簾挑到一邊去。

營地中的場景就全部落在他的眼中。

志樂真人沒有跟劉安一起回去,他明早要跟李嗣興一同出發。

這時候就躺在李嗣興邊上的一個帳篷中。

也許是晚上吃了一頓豐盛的飽餐,志樂真人很快就睡著了。

昏黃的篝火從土坑中冒出來,像是絢爛的花朵。

夜晚不需要擔心敵人的偷襲。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會在這茫茫的大山中走夜路,那等於是自己找死。

每一個火坑的周圍都躺著十幾名士兵,有一名值夜士兵在給火坑添柴火。

李嗣興知道四周的黑暗中還有一些值夜的暗哨。

軍伍之中即使是明知道安全,也要按照規矩安排明暗哨。

原本李嗣興還要提醒李本忠注意明暗哨的安排。

沒想到,他們這方面早就已經有了固定的條例。

李嗣興的視野只能看到營地,再往遠處就是一片漆黑。

山中的夜,與平原地區不同。

茂盛的林木和高聳的山脊將夜空中的星光和月光全都擋在外面。

讓夜色成了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墨黑色。

李嗣興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悶了。

這周圍的大山配上濃郁的夜色就像是囚籠一般。

李嗣興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一直在山中。

身邊一直就是這些人。

要不是繼承了原主的大部分記憶,李嗣興甚至要懷疑這一切是否是一場戲。

李嗣興將雙手枕在頭下,透著微光打量著這些手下。

相比於前些天,這些士兵的臉上明顯更有精氣神了。

危險、辛苦、飢餓都無法打倒這些有信仰的忠義營士兵。

他們的信仰就是晉王,是李定國在一場場大戰中建立起來的威信。

他今天去了流民營轉了一圈,發現這些百姓也比自己想象的要有精神。

他們跟這個時代大部分的百姓不同,並不怕李嗣興身後的軍漢。

在這個兵匪不分的時代,這中情況很少出現。

李嗣興知道這與李定國在滇中實行的政策有關。

躺在帳篷中無事,李嗣興想起自己以前在網站上發了一個帖子。

——滿清入關後剩下的幾個政權,誰最有可能驅除韃虜?大順軍,弘光南明,還是大西軍、永曆南明?李嗣興見到有人用階層論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時代可以簡單的將人非為地主和農民兩個階層。

李自成一直堅持代表農民階層。

他的口號是“不納糧”。

實際上他也從不讓百姓納糧。

他的軍糧都是從地主那裡強徵過來的。

大明滅亡因為地主拋棄了大明,大明為了抗擊滿清,開始搜刮地主的錢財,讓這些人需要換一個人來統治。

李自成很能打,這些人就將李自成迎進了京城。

他們以為李自成做了皇帝之後就會跟他們妥協,不再搞流民軍的那一套。

但是李自成是個關中漢子,認死理。

他依然堅持百姓不納糧。

都說李自成進了京城之後就墮落了,其實並非如此。

李自成的手下對百姓很好,免了他們的稅。

但是他們對京城的那些官員地主極不友好。

吳三桂的父親都被抓起來鞭打要錢。

吳家是遼東世家,當地最大的地主。

李自成這樣搞,他們的家族還怎麼繼續維持和壯大。

於是吳三桂投了滿清。

滿清給的條件很好,他們願意保護地主的利益。

於是北方的地主紛紛倒向了滿清。

滿清入關之後短時間就接手了整個北方,這個盤子接的非常好。

地方上的地主勢力被李自成殺了一大批,土地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光是前明宗室留下的土地,滿清貴族都圈不完,根本就沒有必要搶奪地主的。

這也讓滿清入關之後,做出了一下看似是仁政的措施。

南方地主不相信滿清貴族,於是他們選擇了一個明朝宗室扶持。

但是問題也來了,這個弘光南明同樣要面對滿清和農民軍的進攻。

他們要養兵,同樣要徵稅,內部矛盾還是解決不了。

這時候,實際上就成了北方地主跟南方地主之間的戰爭。

但是南方地主很快敗了,因為北方地主有滿清貴族集團的助力。

弘光南明僅僅一兩年就沒了。

大順軍僅僅依靠農民,結果被地主和滿清貴族剿殺了。

弘光南明僅僅依靠地主,也很快敗了。

而西南繼承自大西軍的永曆南明為什麼能夠堅持十幾年之久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朕成為天下第一修士

輕詠蟬浪

吾與子房

陝北毛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