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你是否覺得本世子現在攻略東籲,是南轅北轍.”

李嗣興的臉上依然帶著微笑,但是語氣卻多了幾分威嚴。

“臣下不敢.”

梁思初趕緊拱手道。

“任之,雖然咱們才相處幾天,不過你應該能夠看出我的性格,我說話可從來不會拐彎抹角,也從來不會因為下屬的反對意見而怪罪下屬.”

“相反,我更喜歡聽到一些反對意見,不過大家討論後形成最後的決定,不管你最初的決定是什麼,都應該全力以赴執行這個決定.”

“是,殿下,臣明白。

臣確實認為,應該利用這次大勝,擴大勝利成果.”

梁思初低頭道。

他終究還是傳統文人,對李嗣興的這種風格還不是太適應。

“任之,你覺的滿清現在如何?”

“這……”梁思初想要說滿清殘暴不得人心,不過這話明顯說不出口,要說人家整合滿漢,整頓吏治,安撫百姓,似乎又有些通敵的嫌疑。

“任之,你也不用避諱,滿清朝廷確實做的比之前的朝代都要好。

順治優待士大夫,拉攏讀書人,提出滿漢一體,還在地方上整頓吏治,限制滿人圈地,讓混亂的北方快速穩定下來。

更不要說滿清解除了北方的邊患.”

“滿清的實力還很強,我們現在不是對手,但是此時的東籲王朝已經沒落,權臣當道,地方土司割據地方。

我手中的兵馬就能取下,不需要影響到前線的反擊.”

“如此可以輕鬆拓土三千里,這裡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所產糧食不亞於蘇湖,相當於得到了一個江南.”

“而且,得到這裡之後,我們可以直接在南邊開海港跟西洋人做生意,還可以跟西邊的莫臥爾帝國做生意,那可是一個不小於大清的帝國.”

“任之,你生在東南,應該知道,咱們大明的白銀大部分都是從西洋人和倭國人那裡換來的,大明並沒有多少銀礦.”

李嗣興順手拿起一張白紙,畫了一張環宇圖的簡圖。

從東籲的地理位置以及周邊的形勢向梁思初講解,為什麼拿下東籲王朝,比進攻江南的好處更多。

梁思初是一個驕傲的年輕人。

哪怕是在人文薈萃的江南,他也是那種佼佼者。

但是李嗣興今天講的這些,他竟然都不知道。

他們這些傳統文人眼中的天下比李嗣興眼中的天下要小的多。

李嗣興告訴他,只要他們在東籲的南部建設港口,在這裡給那些歐羅巴人提供絲綢、茶葉、瓷器,那麼這些洋人就不需要再大老遠跑去東南沿海跟滿清做生意。

這意味著滿清的白銀收入將會越來越少。

而且他們可以透過與滿清犬牙交錯的邊界,向滿清傾銷香料、玻璃製品、香皂等奢侈品。

進一步減少滿清的白銀持有量。

等到再過幾年,小皇帝康熙懂事兒之後,他會發現自己面對的不再僅僅是地方上的漢人勢力。

還有“經濟危機”,如果他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話。

李嗣興使出的經濟戰,對滿清來說完全是降維打擊。

這些從深山老林中走出來的野蠻人能夠透過與漢人計程車紳合作打敗南明。

但是他們的水平也不會比大明高出多少。

此時小冰河期還沒有過去,這片大陸上的人生活依然艱難。

實際上,小冰河期最嚴重的就是十七世紀的最後四十年,也就是1660年到1700年年間。

但是靠著人口銳減,靠著百分之六十的拋荒率,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算是緩解了。

順治六年,滿清就釋出了《墾荒令》,鼓勵百姓開墾荒地。

人只要有了土地,哪怕是收成少一點,他們也能夠熬過去。

尤其是此時的中國農民,他們其實是最善於隱忍的。

但是前提是清廷不大規模地發動戰爭。

因為小冰河期的影響下,糧食的產量減少了幾乎一半,沒有辦法支援大規模戰爭的消耗。

這也是清軍為什麼沒有大規模對西南投入兵力作戰。

除了幾萬的八旗軍之外,大部分都是漢軍以及一些在南方招降的軍隊。

小冰河期讓北方變得不適合耕種。

卻讓位於熱帶的中南半島氣候涼爽了一些。

此時正是漢人開發中南半島的最佳時期。

“殿下,臣下明白了.”

梁思初對李嗣興深深一拜,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李嗣興卻沒有停下,他繼續說道:“任之,上古之世,我華夏只有中原區區之地,周封諸侯、春秋爭霸,楚人南擴,將華夏文化擴充套件到了長江以南,秦大一統,始皇帝為何讓五十萬精銳開發嶺南?漢末三國,吳國不思北上卻大力開發南方,甚至登上如今之東蕃島.”

“到南北朝,衣冠南渡,江南才真正被華夏文化所覆蓋。

直到南宋,衣冠再次南渡,嶺南之地再也不是蠻荒.”

“而大明太祖當年平定西南,不僅僅拒絕大理復國,還向西南大量移居漢人,如此才有現在之滇雲.”

“千百年來,朝代更迭,但是我華夏文化、道統不絕。

為什麼?”

就在剛才,梁思初已經覺得李嗣興的格局足夠大了。

能夠將自己的眼光跳到九州之外。

李嗣興卻又跳出了王朝霸業之爭,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文化傳承。

可是他說這些與攻略東籲王朝又有什麼區別呢?“衣冠南渡!”

對了,就是衣冠南渡。

漢人的每一次苦難都將伴隨著遷移,而正是在遷移的過程中,華夏的文化也隨之擴充套件自己的空間。

從江南到嶺南。

即使這裡現在被滿清控制,但是依然是華夏的文化。

強橫如滿清也用漢文化,用漢人官員。

嶺南之南就是世子所說的這個所謂中南半島了。

這裡有東籲王朝,有後黎,有南掌王國,有暹羅王國、有高棉王國。

這裡跟秦漢時的南方百越之地一樣。

他們也會接受更加先進的中華文化。

梁思初的眼中逐漸顯露出了灼熱的光芒。

李嗣興為他開啟了一扇門,比讀書做官,比報效大明更加的有意義。

他此時多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那個在中原遊歷,學富五車,多次拒絕滿清出仕邀請的老師。

衣冠南渡,渡的不僅僅是衣冠,還有文化。

這樣的奇蹟千年難遇。

甚至由此能夠誕生出一位聖人。

這才是一個儒生該去拿命奮鬥的事情。

“殿下,臣梁思初願為殿下之馬前卒!”

ps:這一章寫的我自己都很激動⊙∀⊙!如果覺得還可以就投張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國師

西湖遇雨

重生崇禎:開局繫結神豪兌換系統

浮夜木香